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obalt;iron | 58098-7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obalt;iron
英文别名
——
cobalt;iron化学式
CAS
58098-71-8
化学式
Co2Fe
mdl
——
分子量
231.254
InChiKey
FQMNUIZEFUVPN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01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氢化铈 (CeH3)亚锑氢化物cobalt;iron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反应 120.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双填充 Ce0.3InyFe1.5Co2.5Sb12 p 型方钴矿的热电特性
    摘要:
    摘要 在 p 型 Ce0.3Fe1.5Co2.5Sb12 方钴矿中添加了铟,目的是提高其热电功率因数和品质因数。铟可溶于多晶 Ce0.33InyFe1.5Co2.5Sb12,直到 y = 0.08 ± 0.03。超过这个浓度,InSb 纳米夹杂物(尺寸约 40-200 nm)在成型阶段形成于晶界。铟双填充方钴矿后,空穴浓度降低,塞贝克系数增加,最大无量纲品质因数 ZT 从 Ce0.33Fe1.5Co2.5Sb12 中的 0.54 (725 K) 提高到 0.65 (675 K) 在 Ce0.35In0.08Fe1.5Co2.5Sb12 + 纳米 InSb。塞贝克系数和功率因数的提高可以清楚地归因于在方钴矿中插入了铟。没有迹象表明 InSb 纳米夹杂物对载流子能量进行过滤。InSb 纳米夹杂物更像是边缘声子散射体,导致进一步小的热导率降低。
    DOI:
    10.1016/j.jallcom.2016.12.040
  • 作为产物:
    描述:
    iron(III) chloride 、 trisodium hexanitrocobaltate(III) 、 cobalt(II) chlorid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8.5h, 生成 cobalt;iron
    参考文献:
    名称:
    多孔非晶FeCo合金作为促进析氧反应的预催化剂
    摘要:
    摘要 由地球丰富元素组成的用于析氧的高效电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这项研究中,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非晶多孔结构的 FeCo 合金电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o:Fe摩尔比为2:1的非晶合金产品表现出最佳的析氧固有催化活性。在 10 mA cm−2 的电流密度下,KOH 溶液 (1 mol L−1) 中仅需要 290 mV 的小过电位,远低于单金属催化剂的过电位(无定形钴为 428 mV,用于相同的电流密度)。该催化剂的双金属组成产生了强烈的协同效应。而且,它表现出无定形和多孔结构,具有大量暴露的活性位点以及高导电性。这些因素促成了该催化剂优异的催化性能。这项研究为高级析氧反应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见解。
    DOI:
    10.1016/j.jallcom.2020.154465
  • 作为试剂:
    描述:
    cobalt;iron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生成 氧气
    参考文献:
    名称:
    多孔非晶FeCo合金作为促进析氧反应的预催化剂
    摘要:
    摘要 由地球丰富元素组成的用于析氧的高效电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这项研究中,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非晶多孔结构的 FeCo 合金电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o:Fe摩尔比为2:1的非晶合金产品表现出最佳的析氧固有催化活性。在 10 mA cm−2 的电流密度下,KOH 溶液 (1 mol L−1) 中仅需要 290 mV 的小过电位,远低于单金属催化剂的过电位(无定形钴为 428 mV,用于相同的电流密度)。该催化剂的双金属组成产生了强烈的协同效应。而且,它表现出无定形和多孔结构,具有大量暴露的活性位点以及高导电性。这些因素促成了该催化剂优异的催化性能。这项研究为高级析氧反应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见解。
    DOI:
    10.1016/j.jallcom.2020.15446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in double-filled Ce0.3InyFe1.5Co2.5Sb12 p-type skutterudites
    作者:M. Benyahia、J.B. Vaney、E. Leroy、O. Rouleau、A. Dauscher、B. Lenoir、E. Alleno
    DOI:10.1016/j.jallcom.2016.12.040
    日期:2017.3
    p-type Ce0.3Fe1.5Co2.5Sb12 skutterudite with the goal of increasing its thermoelectric power factor and figure of merit. Indium is soluble in polycrystalline Ce0.33InyFe1.5Co2.5Sb12 until y = 0.08 ± 0.03. Beyond this concentration, InSb nano-inclusions (∼40–200 nm in size) form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during the shaping stage. Upon indium double-filling the skutterudite, the hole concentration is reduced
    摘要 在 p 型 Ce0.3Fe1.5Co2.5Sb12 方钴矿中添加了铟,目的是提高其热电功率因数和品质因数。铟可溶于多晶 Ce0.33InyFe1.5Co2.5Sb12,直到 y = 0.08 ± 0.03。超过这个浓度,InSb 纳米夹杂物(尺寸约 40-200 nm)在成型阶段形成于晶界。铟双填充方钴矿后,空穴浓度降低,塞贝克系数增加,最大无量纲品质因数 ZT 从 Ce0.33Fe1.5Co2.5Sb12 中的 0.54 (725 K) 提高到 0.65 (675 K) 在 Ce0.35In0.08Fe1.5Co2.5Sb12 + 纳米 InSb。塞贝克系数和功率因数的提高可以清楚地归因于在方钴矿中插入了铟。没有迹象表明 InSb 纳米夹杂物对载流子能量进行过滤。InSb 纳米夹杂物更像是边缘声子散射体,导致进一步小的热导率降低。
  • Porous amorphous FeCo alloys as pre-catalysts for promoting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作者:Wenjuan Zhu、Guoxing Zhu、Chengli Yao、Hu Chen、Jing Hu、Yi Zhu、Wenfu Liang
    DOI:10.1016/j.jallcom.2020.154465
    日期:2020.7
    composed of earth-abundant elements for oxygen evolution have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a FeCo alloy electrocatalyst with an amorphous and porous structure was designed and prepared.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rphous alloy product with a Co:Fe molar ratio of 2:1 showed an optimal intrinsic 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evolution.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 cm−2
    摘要 由地球丰富元素组成的用于析氧的高效电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这项研究中,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非晶多孔结构的 FeCo 合金电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o:Fe摩尔比为2:1的非晶合金产品表现出最佳的析氧固有催化活性。在 10 mA cm−2 的电流密度下,KOH 溶液 (1 mol L−1) 中仅需要 290 mV 的小过电位,远低于单金属催化剂的过电位(无定形钴为 428 mV,用于相同的电流密度)。该催化剂的双金属组成产生了强烈的协同效应。而且,它表现出无定形和多孔结构,具有大量暴露的活性位点以及高导电性。这些因素促成了该催化剂优异的催化性能。这项研究为高级析氧反应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见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