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chloroethyl dichlorophosphate | 41998-90-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chloroethyl dichlorophosphate
英文别名
1-Chloroethyl-phosphoro-dichloridat;phosphorodichloridic acid 1-chloro-ethyl ester;1-chloro-1-dichlorophosphoryloxyethane
1-chloroethyl dichlorophosphate化学式
CAS
41998-90-7
化学式
C2H4Cl3O2P
mdl
——
分子量
197.385
InChiKey
ODJARTSJTSHEH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甲醇1-chloroethyl dichlorophosphat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以35%的产率得到phosphoric acid 1-chloroethyl ester di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P(III)氯化物与醛的反应:III。初级中间体与氧化剂和氯化剂的反应
    摘要:
    通过用氧化剂:二甲基亚砜和次氯酸叔丁酯处理,已将P(III)氯化物与醛反应的主要中间体转化为相应的磷酸盐。在中间体与氯化剂(PCl 5和Cl 2)的反应中,氧化产物(由于在准phosph中心的配体交换)与预期的P(IV)酰氯一起形成。
    DOI:
    10.1134/s1070363214010113
  • 作为产物:
    描述:
    1-chloroethyl phosphorodichloridite二甲基亚砜三聚乙醛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30%的产率得到1-chloroethyl dichlorophosphate
    参考文献:
    名称:
    P(III)氯化物与醛的反应:III。初级中间体与氧化剂和氯化剂的反应
    摘要:
    通过用氧化剂:二甲基亚砜和次氯酸叔丁酯处理,已将P(III)氯化物与醛反应的主要中间体转化为相应的磷酸盐。在中间体与氯化剂(PCl 5和Cl 2)的反应中,氧化产物(由于在准phosph中心的配体交换)与预期的P(IV)酰氯一起形成。
    DOI:
    10.1134/s10703632140101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talysis phenomena and intermediates in the reaction of phosphorus trichloride with aldehydes
    作者:Mukattis B. Gazizov、Rafail A. Khairullin、Roza F. Kadirova、Edward S. Lewis、Alan M. Kook
    DOI:10.1039/c39900001133
    日期:——
    Both hydrogen chloride and tertiary amines have been found to catalyse the reaction of PCL3 with aldehydes; two types of intermediate not previously observed have been synthesized.
    已经发现氯化氢和叔胺都可以催化PCL 3与醛的反应。已经合成了两种以前未观察到的中间体。
  • GAZIZOV, M. B.;LYUIS, EH. S.;KUK, A. M.;XAJRULLIN, R. A.;KADYROVA, R. F., ZH. OBSHCH. XIMII, 60,(1990) N, S. 1189-1191
    作者:GAZIZOV, M. B.、LYUIS, EH. S.、KUK, A. M.、XAJRULLIN, R. A.、KADYROVA, R. F.
    DOI:——
    日期:——
  • GAZIZOV, MUKATTIS B.;KHAIRULLIN, RAFAIL A.;KADIROVA, ROZA F.;LEWIS, EDWAR+, J. CHEM. SOC. CHEM. COMMUN.,(1990) N6, C. 1133-1134
    作者:GAZIZOV, MUKATTIS B.、KHAIRULLIN, RAFAIL A.、KADIROVA, ROZA F.、LEWIS, EDWAR+
    DOI:——
    日期:——
  • Reaction of P(III) chlorides with aldehydes: III. Reaction of primary intermediates with oxidants and chlorinating agents
    作者:M. B. Gazizov、R. A. Khairullin、R. F. Karimova
    DOI:10.1134/s1070363214010113
    日期:2014.1
    Primary intermediates of P(III) chlorides reaction with aldehydes have been convert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phosphates by treating with oxidants: dimethylsulfoxide and tert-butyl hypochlorite. In reactions of the intermediates with chlorinating agents (PCl5 and Cl2) the oxidation products are formed (due to the ligand exchange at quasiphosphonium center) along with the expected P(IV) acid chlorides
    通过用氧化剂:二甲基亚砜和次氯酸叔丁酯处理,已将P(III)氯化物与醛反应的主要中间体转化为相应的磷酸盐。在中间体与氯化剂(PCl 5和Cl 2)的反应中,氧化产物(由于在准phosph中心的配体交换)与预期的P(IV)酰氯一起形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1bR,11''bR)-2,2''-[氧双(亚甲基)]双[4-羟基-4,4''-二氧化物-二萘并[2,1-d:1'',2''-f][1,3,2]二氧磷杂七环 (11aR)-10,11,12,13-四氢-5-羟基-3,7-二-1-萘-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磷杂八环 鲸蜡基磷酸-鲸蜡基磷酸二乙醇胺 非对称二乙基二(二甲基胺基)焦磷酸酯 雷公藤甲素O-甲基磷酸酯二苄酯 阿扎替派 间苯二酚双[二(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 锌四戊基二(磷酸酯) 银(1+)二苄基磷酸酯 铵4-(2-甲基-2-丁炔基)苯基4-(2-甲基-2-丙基)苯基磷酸酯 铵2-乙基己基磷酸氢酯 铵2,3-二溴丙基磷酸酯 钾二己基磷酸酯 钾二十烷基磷酸酯 钾二乙基磷酸酯 钾[5,7,7-三甲基-2-(1,3,3-三甲基丁基)辛基]磷酸酯 钾2-己基癸基磷酸酯 钴(2+)十三烷基磷酸酯 钡4,4-二乙氧基-2,3-二羟基丁基磷酸酯 钠辛基氢磷酸酯 钠癸基氢磷酸酯 钠异丁基氢磷酸酯 钠二苄基磷酸酯 钠二(2-丁氧乙基)磷酸酯 钠O,O-二乙基磷酰蔷薇l烯酸酯 钠4-氨基苯基氢磷酸酯水合物(1:1:1) 钠3,6,9,12,15-五氧杂二十八碳-1-基氢磷酸酯 钠2-乙氧基乙基磷酸酯 钠2,3-二溴丙基磷酸酯 钙敌畏 钙二钠氟-二氧代-氧代膦烷碳酸盐 钙3,9-二氧代-2,4,8,10-四氧杂-3lambda5,9lambda5-二磷杂螺[5.5]十一烷3,9-二氧化物 野尻霉素6-磷酸酯 酚酞单磷酸酯 酚酞单磷酸环己胺盐 酚酞二磷酸四钠盐 酚酞二磷酸四钠 辛基磷酸酯 辛基二氯膦酸酯 辛基二氯丙基磷酸酯 辛基二丙基磷酸酯 赤藓糖醇4-磷酸酯 螺[环丙烷-1,9-四环[3.3.1.02,4.06,8]壬烷],2-甲基-,(1-alpha-,2-ba-,4-ba-,5-alpha-,6-ba-,8-ba-)-(9CI) 蚜螨特 莽草酸-3-磷酸酯三钠盐 莽草酸-3-磷酸酯 苯酚,2,4-二硝基-,磷酸(酯)氢 苯氨基磷酸二乙酯 苯基二(2,4,6-三甲基苯基)磷酸酯 苯丁酰胺,N-(5-溴-2-吡啶基)-2,4-二甲基-α,γ-二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