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thiophenyl carboxylic acid [(benzylidene)]hydrazide | 86268-11-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thiophenyl carboxylic acid [(benzylidene)]hydrazide
英文别名
N-(benzylideneamino)thiophene-2-carboxamide
2-thiophenyl carboxylic acid [(benzylidene)]hydrazide化学式
CAS
86268-11-3
化学式
C12H10N2OS
mdl
MFCD00522285
分子量
230.29
InChiKey
DYCJGWGGGQGNC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密度:
    1.2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9.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thiophenyl carboxylic acid [(benzylidene)]hydrazide 在 Co(dmgH)(dmgH2)Cl210-甲基-9-均三甲苯基吖啶高氯酸盐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81 %的产率得到2-(噻吩-2-基)-5-苯基-1,3,4-恶二唑
    参考文献:
    名称:
    无氧化剂条件下光氧化还原/钴催化级联氧化合成 2,5-二取代 1,3,4-恶二唑
    摘要:
    通过使用有机吖啶光催化剂和钴肟催化剂,开发了一种有效的无氧化剂、光氧化还原介导的级联环化策略,用于合成 1,3,4-恶二唑。各种酰腙已转化为相应的1,3,4-恶二唑产品,收率高达96%,H 2是唯一的副产物。机理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研究表明,光激发 Mes–Acr + *氧化以及去质子化产生的 π 自由基是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而不是以氧为中心的自由基,这是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该方法的实用性突出是直接从市售醛和酰肼开始的一锅克级合成。
    DOI:
    10.1021/acs.joc.3c01078
  • 作为产物:
    描述:
    2-噻吩甲酰肼苯甲醇potassium tert-butylate 、 C19H21ClN3O2RuS2(1+)*Cl(1-)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63%的产率得到2-thiophenyl carboxylic acid [(benzylidene)]hydrazide
    参考文献:
    名称:
    芳烃钌 (II) 催化的无受体脱氢偶联策略简便合成 N-酰基腙
    摘要:
    已经描述了使用芳烃钌 (II) 配合物通过容易获得的醇和苯并酰肼 (R 2 CONHNH 2 ) 的无受体脱氢偶联,轻松催化一锅法合成N-酰基腙。使用钌催化剂将醇与各种苯并酰肼偶联提供了广泛的N-酰基腙具有良好至极好的收率(63–93%;32 个例子)。本协议提供了高选择性的腙,没有任何烷基化产物,并耐受一系列官能团。对照实验表明,该机制通过醇的无受体脱氢进行,氢和水是唯一的副产物。克级合成说明了本策略的有用性。
    DOI:
    10.1002/aoc.685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ao, Sayaji; Hussain Reddy,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A: Inorganic,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1996, vol. 35, # 8, p. 681 - 686
    作者:Rao, Sayaji、Hussain Reddy
    DOI:——
    日期:——
  • Arene Ru (II)‐catalyzed facile synthesis of <i>N</i> ‐acylhydrazones via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strategy
    作者:Saranya Sundar、Ramesh Rengan、Anandaraj Pennamuthiriyan、David Sémeril
    DOI:10.1002/aoc.6857
    日期:2022.10
    A facile catalytic one-pot synthesis of N-acylhydrazones via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of readily available alcohols and benzohydrazides (R2CONHNH2) using arene ruthenium (II) complexes has been described. The coupling of alcohols with various benzohydrazides using ruthenium catalysts provide a wide range of N-acylhydrazone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63–93%; 32 examples). The present
    已经描述了使用芳烃钌 (II) 配合物通过容易获得的醇和苯并酰肼 (R 2 CONHNH 2 ) 的无受体脱氢偶联,轻松催化一锅法合成N-酰基腙。使用钌催化剂将醇与各种苯并酰肼偶联提供了广泛的N-酰基腙具有良好至极好的收率(63–93%;32 个例子)。本协议提供了高选择性的腙,没有任何烷基化产物,并耐受一系列官能团。对照实验表明,该机制通过醇的无受体脱氢进行,氢和水是唯一的副产物。克级合成说明了本策略的有用性。
  • Photoredox/Cobalt-Catalyzed Cascade Oxidative Synthesis of 2,5-Disubstituted 1,3,4-Oxadiazoles under Oxidant-Free Conditions
    作者:Jun-Li Li、Hao-Yuan Li、Shan-Shan Zhang、Shigang Shen、Xiu-Long Yang、Xiaoying Niu
    DOI:10.1021/acs.joc.3c01078
    日期:2023.11.3
    An efficient oxidant-free, photoredox-mediated cascade cycl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1,3,4-oxadiazoles by using an organo acridinium photocatalyst and a cobaloxime catalyst has been developed. Various acylhydrazone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1,3,4-oxadiazole products in up to 96% yield, and H2 is the only byproduct. Mechanistic experiment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通过使用有机吖啶光催化剂和钴肟催化剂,开发了一种有效的无氧化剂、光氧化还原介导的级联环化策略,用于合成 1,3,4-恶二唑。各种酰腙已转化为相应的1,3,4-恶二唑产品,收率高达96%,H 2是唯一的副产物。机理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研究表明,光激发 Mes–Acr + *氧化以及去质子化产生的 π 自由基是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而不是以氧为中心的自由基,这是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该方法的实用性突出是直接从市售醛和酰肼开始的一锅克级合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阿罗洛尔 阿替卡因 阿克兰酯 锡烷,(5-己基-2-噻吩基)三甲基- 邻氨基噻吩(2盐酸) 辛基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羧酸酯 辛基4,6-二溴噻吩并[3,4-b]噻吩-2-羧酸酯 辛基2-甲基异巴豆酸酯 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激动剂 葡聚糖凝胶LH-20 苯螨噻 苯并[c]噻吩-1-羧酸,5-溴-4,5,6,7-四氢-3-(甲硫基)-4-羰基-,乙基酯 苯并[b]噻吩-2-胺 苯并[b]噻吩-2-胺 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噻吩-2-基亚甲基]-胺 苯基-(5-氯噻吩-2-基)甲醇 苯乙酸,-α--[(1-羰基-2-丙烯-1-基)氨基]- 苯乙酰胺,3,5-二氨基-a-羟基-2,4,6-三碘- 苯乙脒,2,6-二氯-a-羟基- 腈氨噻唑 聚(3-丁基噻吩-2,5-二基),REGIOREGULAR 硝呋肼 硅烷,(3-己基-2,5-噻吩二基)二[三甲基- 硅噻菌胺 盐酸阿罗洛尔 盐酸阿罗洛尔 盐酸多佐胺 甲酮,[5-(1-环己烯-1-基)-4-(2-噻嗯基)-1H-吡咯-3-基]-2-噻嗯基- 甲基5-甲酰基-4-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乙氧基-3-羟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乙基-3-肼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氯甲酰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氯乙酰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氨基甲基)噻吩-2-羧酸酯 甲基5-(4-甲氧基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4-甲基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硝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氰基-5-(4,6-二氨基吡啶-2-基)偶氮-3-甲基噻吩-2-羧酸酯 甲基4-氨基-5-(甲硫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2E)-2-(4-氰基苯亚甲基)肼基]磺酰}噻吩-3-羧酸酯 甲基4-(氯甲酰基)-3-噻吩羧酸酯 甲基4-(氨基磺酰基氨基)-3-噻吩羧酸酯 甲基3-甲酰氨基-4-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5-异丙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5-(4-溴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苯基-5-(三氟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氰基-5-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丙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氨基磺酰基]噻吩-2-羧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