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iethoxymolybdenum(VI) nitride | 103590-80-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iethoxymolybdenum(VI) nitride
英文别名
——
triethoxymolybdenum(VI) nitride 化学式
CAS
103590-80-3
化学式
C6H15MoNO3
mdl
——
分子量
245.13
InChiKey
NSLXRYOUHGICI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7
  • 重原子数:
    11.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51.4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riethoxymolybdenum(VI) nitride 、 以 邻二甲苯 为溶剂, 以75 %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钼 (VI) 氮化物与三足硅烷醇配体的配合物。不完全氮原子转移形成的不对称二钼μ-氮化配合物的结构和电子特征
    摘要:
    与文献报道的具有三足硅烷醇配体框架的氮化钨配合物是具有金属环核的二聚体相比,相应的氮化钼3是包含规则末端氮化物单元的单体实体,如单-晶体X射线衍射(SC-XRD)。它们的电子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荚和配体结构对金属中心施加的约束。 95 Mo核磁共振(NMR)和较小程度的14 N NMR光谱可以研究这些效应,与包含无限制的硅烷醇盐、醇盐或酰胺配体的相关氮化钼的光谱数据相比,这些效应变得特别明显。尝试将氮原子从这些新型末端氮化物转移到作为潜在受体的 [( t BuArN) 3 Mo] (Ar = 3,5-二甲基苯基),在不对称二钼 μ-氮化物配合物13a作为反应过程中第一个中间体的阶段停止途径。 SC-XRD、NMR、电子顺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以及磁力测定法与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可以清晰地描绘出这种混合价物质的几何和电子结构。 13a在形式上最好描述为 [(Mo [O] ) +III –(μN)
    DOI:
    10.1021/acs.inorgchem.4c00762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Chan, Dominic M.-T.; Chisholm, Malcolm H.; Folting, Kirsten, Inorganic Chemistry, 1986, vol. 25, # 23, p. 4170 - 4174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