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dimethyl-phosphinic acid-anhydride
dimethyl-phosphinic acid-anhydride | 14337-82-7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有机磷化合物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methyl-phosphinic acid-anhydride
英文别名
Dimethyl-phosphinsaeure-anhydrid;1,1,3,3-Tetramethyl-3-oxo-1lambda~5~,3lambda~5~-diphosphoxan-1-one;[dimethylphosphoryloxy(methyl)phosphoryl]methane
CAS
14337-82-7
化学式
C
4
H
12
O
3
P
2
mdl
——
分子量
170.085
InChiKey
AMOODQKTVNADC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
重原子数:
9
可旋转键数:
2
环数:
0.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拓扑面积:
43.4
氢给体数:
0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methyl-phosphinic acid-anhydride
在
C.I.酸性橙108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生成
二甲基磷酸
参考文献:
名称:
Effect of the structure of phosphylating agents on their reaction with ethanolamine, an ambident nucleophile
摘要:
一系列磷酰化试剂(RR′P(O)X)与乙醇胺的反应已经被研究,确定了来自亲核氨基和羟基的产物的相对产率。一般来说,当R和R′从二甲胺基经过烷氧基变化到甲基时,O-磷酰化的量会增加,当离去基团(X)从OP(O)RR′变化为CN时也会增加。唯一的例外是当R为二甲胺基且X为Cl时。当X为F时,只观察到O-磷酰化。因此,发现了一系列基本连续变化的选择性。结果讨论了在形成过渡态时涉及的电荷转移量,该量被认为由亲电试剂决定。当电荷转移量较小时,诸如溶剂化和亲核试剂的电离势等因素对激活能的贡献最为重要,导致N-磷酰化。随着电荷转移量的增加,键合能量成为主导因素,O-磷酰化更为优先。
DOI:
10.1139/v70-223
作为产物:
描述:
二甲基氯氧化磷
在 silver-hydroxylamin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98%的产率得到dimethyl-phosphinic acid-anhyd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次亚硝酸银与卤化磷反应的实验和理论评估。寻找难以捉摸的含磷亚硝酸盐。
摘要:
在F2PBr,F2P(O)Br,(C6F5)2PBr,(CH3)2P(S)Br和(CH3)2P(O)Cl与亚硝酸银(AgON = NOAg),一氧化二氮(N2O)和在所有情况下都获得了μ-氧代磷物种,而不是看似合理的次硝酸盐替代物。在B3LYP / 6-311 + G(2df)// B3LYP / 6-31 + G(d)水平上对含磷的假定亚硝酸盐的几何形状和预期的分解途径进行了理论计算。预计顺式亚锂盐XON = NOX(X = PF2,OPF2)协同分解为N2加含磷的自由基(OPF2,O2PF2)或N2O加mu-氧代磷物种XOX(X = PF2前者的途径具有较小的激活屏障(4.6 kcal / mol,X = PF2; 10.5 kcal / mol,X = OPF2)。另一方面,反锂皂石只能分解为N2和含磷的自由基,因为对于重排列顺式亚硫酸盐有很高的障碍。这些结果与实验不一致,因为仅观察
DOI:
10.1021/jp045984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Finke,M.; Kleiner,H.-J.,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74, p. 741 - 750
作者:
Finke,M.、Kleiner,H.-J.
DOI:
——
日期:
——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hosphinic and Phosphonic Acid Anhydrides<sup>*</sup>
作者:
Kurt Moedritzer
DOI:
10.1021/ja01482a021
日期:
1961.11
The Anhydrides of Dimethyl- and Diethylphosphinic Acids
作者:
Gennady M. Kosolapoff、Richard M. Watson
DOI:
10.1021/ja01155a532
日期:
1951.11
Ramage, Robert; Atrash, Butrus; Hopton, David,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85, p. 1617 - 1622
作者:
Ramage, Robert、Atrash, Butrus、Hopton, David、Parrott, Maxwell J.
DOI:
——
日期:
——
Gomelya, N. D.; Feshchenko, N. G.; Chernega, A. N.,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 1985, vol. 55, # 8, p. 1539 - 1543
作者:
Gomelya, N. D.、Feshchenko, N. G.、Chernega, A. N.、Antipin, M. Yu.、Struchkov, Yu. T.、Boldeskul, I. E.
DOI:
——
日期:
——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二氯双(三乙基膦)铂(II)
阿米福汀二钠
铂(三乙基膦)4
钠二乙基硫代亚膦酸酯
鏻胆碱
辛基次膦酸
辛基二丁基氧膦
辛基[二(2,4,4-三甲代戊基)]磷烷氧化
苯甲基亚磷酸二乙酯
膦美酸
膦基硫杂酰胺,N-[二(1-甲基乙基)硫膦基]-P,P-二(1-甲基乙基)-
膦,(1-甲基-1,2-乙二基)二[二(1-甲基乙基)-
脱叶磷
脱叶亚磷
羟基-氧代-十四烷基鏻
磷羧基硫酸,甲基-,S-丁基O-己基酯(8CI,9CI)
磷,三丁基乙烯基-,溴化
磷,1,3-丙二基二[三辛基-,二溴化
碘化铜(I)三甲基亚磷酸络合物
硫线磷
硫代磷酸二氢S-(2-氨基-2-甲基丙基)酯
硫代磷酸二氢 S-(3-氨基丙基)酯
硫代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
硫代磷酸S-[2-[[3-(乙基氨基)丙基]氨基]乙基]酯
硫代磷酸S-[2-(二乙氧基亚膦酰氨基)乙基]O,O-二乙基酯
硫代磷酸S-[(1-氨基环戊基)甲基]酯
硫代磷酸S-(2,2-二氯乙烯基)O,O-二乙酯
硫代磷酸O-(2-甲氧基乙基)O-甲基S-(2-丙炔基)酯
硫代磷酸O-(2-乙氧基乙基)O-甲基S-(2-丙炔基)酯
硫代磷酸O,O-二甲基S-(2,2,2-三氯乙基)酯
硫代磷酸O,O-二乙基S-(3,4,4-三氟-3-丁烯基)酯
硫代磷酸O,O-二乙基S-(1,2,2-三氯乙基)酯
硫代磷酸3-((2-氨基乙基)氨基)丙硫醇S-酯
硫代磷酸,S-(1,1-二甲基乙基)O,O-二乙酯
硫代磷酸 O,S-二甲基酯钠盐
癸基膦酸
癸基二辛基氧化膦
甲胺磷
甲胺磷
甲硫基膦酸 O,S-二甲基酯
甲硫基膦酸 O,O-二甲酯
甲氧基(甲基硫烷基)次膦酸
甲氧基(二甲基)膦
甲氧基(9-十八碳烯-1-基氧基)膦基l酸酯
甲拌酯
甲基膦
甲基硫代膦酸
甲基硫代磷酸二乙酯
甲基硫代磷酰氯
甲基次磷酸乙酯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苯类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苯丙烷和聚酮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氧化合物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有机硫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
乙炔化物
有机磷化合物
叠烯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碳化物
有机盐
有机阳离子
卡宾
有机阴离子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6
R
)-3-acetoxymethyl-8-oxo-7
t
-(2-pyridin-4-ylsulfanyl-acetylamino)-(6
r
H
)-5-thia-1-aza-bicyclo[4.2.0]oct-2-ene-2-carboxylic acid
下一个:methyl 2-(6-benzyl-2-methyl-4-(p-tolyl)-5,6,7,8-tetrahydro-1,6-naphthyridin-3-yl)-2-(tert-butoxy)ace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