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十硼十二氢二乙腈络合物 | 28377-97-1

中文名称
十硼十二氢二乙腈络合物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odecahydro-arachno-bis(acatonitrile)decaborane
英文别名
arachno-decaborane bis(acetonitrile) adduct;6,9-bis-(acetonitrile)decaborane;decaborane acetonitrile complex;dodecahydro-arachno-bis-acetonitrile-borane
十硼十二氢二乙腈络合物化学式
CAS
28377-97-1
化学式
C4H18B10N2
mdl
——
分子量
202.31
InChiKey
FPWWJTNZHXQTG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十硼十二氢二乙腈络合物 、 在 silver nitr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81%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含碳硼烷结构的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碳硼烷结构的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含碳硼烷结构的耐高温聚酰亚胺,所述聚酰亚胺是本发明制备的含碳硼烷结构的二胺单体与含碳硼烷结构的二酐单体经缩聚反应而成。本发明以十硼烷和炔烃作为初始原料,通过十硼烷和炔烃的加成反应制备碳硼烷结构单元,再经过硝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制备含碳硼烷结构的二胺单体,或者经过甲基的氧化和脱水反应制备含碳硼烷结构的二酐单体。本发明制备含碳硼烷结构的二胺单体或二酐单体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普适性广、原料方便易得、产率高等优点,便于规模化生产。
    公开号:
    CN113135950A
  • 作为产物:
    描述:
    癸硼烷乙腈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99%的产率得到十硼十二氢二乙腈络合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含碳硼烷结构的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碳硼烷结构的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含碳硼烷结构的耐高温聚酰亚胺,所述聚酰亚胺是本发明制备的含碳硼烷结构的二胺单体与含碳硼烷结构的二酐单体经缩聚反应而成。本发明以十硼烷和炔烃作为初始原料,通过十硼烷和炔烃的加成反应制备碳硼烷结构单元,再经过硝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制备含碳硼烷结构的二胺单体,或者经过甲基的氧化和脱水反应制备含碳硼烷结构的二酐单体。本发明制备含碳硼烷结构的二胺单体或二酐单体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普适性广、原料方便易得、产率高等优点,便于规模化生产。
    公开号:
    CN113135950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不对称电子给体取代的碳硼烷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OLED器件
    申请人:盐城工学院
    公开号:CN11266178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本发明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对称电子给体取代的碳硼烷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OLED器件。本发明通过4‑苯乙炔咔唑/催化剂作用下进行Sonogashira偶联生成不对称炔烃前驱体,然后通过簇加成反应生成碳硼烷前驱体,最后通过C‑N偶联反应连接新的电子给体,制备得到不对称电子给体取代的碳硼烷发光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簇加成反应能够以50%左右的中等收率实现克级以上的制备,并且将电子给体拓展到含有氧或者等具有较强亲核性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 A Re‐Investigation of the Reactions of Amines and Alcohols with 6,9‐Bis‐(Acetonitrile)Decaborane
    作者:Gretchen Froehner、Kelly Challis、Kasey Gagnon、Thomas D. Getman、Rudy L. Luck
    DOI:10.1080/15533170601028348
    日期:2006.12.1
    The reaction of 6,9‐bis‐(acetonitrile)decaborane, I, with amines and alcohols has been studied. The products of the reactions of n‐BuNH2, (n‐Bu)2NH, PhNH2, n‐PrNH2, (n‐Pr)2NH, and CH3OH with I, which results in retention of the decaborane cage have been fully characterized, including the molecular strucutures of 6,9‐bis‐(N‐di‐n‐butylacetamidine)decaborane and 6,9‐bis‐(N‐phenylacetamidine)decaborane
    研究了 6,9-双-(乙腈)癸硼烷 I 与胺和醇的反应。n-BuNH2、(n-Bu)2NH、PhNH2、n-PrNH2、(n-Pr)2NH 和 CH3OH 与 I 的反应产物,导致十硼烷笼的保留,已得到充分表征,包括6,9-双-(N-二正丁基乙脒)癸硼烷和6,9-双-(N-苯基乙脒)癸硼烷的分子结构。
  • Crook, Janet E.; Greenwood, Norman N.; Kennedy, John D.,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Dalton Transactions, 1984, p. 2487 - 2496
    作者:Crook, Janet E.、Greenwood, Norman N.、Kennedy, John D.、McDonald, Walter S.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B: B Comp.SVol.1/3, 13.18.3.2, page 213 - 227
    作者:
    DOI:——
    日期:——
  • Stanko, V. I.; Klimova, T. V.; Beletskaya, I. P., Doklady Akademii nauk SSSR, 1977, vol. 232/237, p. 350 - 353
    作者:Stanko, V. I.、Klimova, T. V.、Beletskaya, I. P.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