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紫酱色粉末。能溶于乙醇和丙酮。在染色过程中,遇铜、铁离子时颜色不变。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496 nm。
用途
分散红 S-R 适用于高温高压法染涤棉混纺纱和涤纶针织用纱,并可用于直接印花在涤棉混纺织物上。该染料具有良好的日晒牢度和升华牢度,是高温型分散染料的三原色之一,可与分散红玉 H2GFL 拼染成红酱色;与分散黄棕 H2RL 拼染出红棕色;与还原大红 R 同浴热熔轧染铁锈红色等。它还适用于染二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和锦纶,但在腈纶上只能获得浅色。
用途
主要用于涤纶及混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并可用于醋酸纤维和三醋酸纤维的染色。
生产方法
以间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为主要原料。首先将间硝基苯胺与环氧乙烷进行乙氧基化反应,随后用乙酸酐酯化,接着通过催化氢化法还原,并进行丙酰(或乙酰)化处理,获得偶合组分;再将对硝基苯胺重氮化,与上述偶合组分进行偶合反应以制得最终产品。经过滤、研磨和干燥步骤后即可得到成品。
偶合组分的合成也可按照以下过程进行:
- 国产染料偶合组分的合成可按如下方法操作:在酰化锅内加入236 kg水和38.6 kg间苯二胺(98%),升温至60-65℃直至全部溶解,冷却至28℃。在2小时内滴加47 kg 30%盐酸,并维持28-32℃的温度,继续搅拌15分钟。加入52.5 kg工业精盐并搅拌30分钟,然后于28-32℃下,在2小时内分批次滴加乙酸酐(90%),保温1小时。
- 过滤后,用15-30℃饱和食盐水洗涤滤饼至滤液无色,备用。
- 在搪瓷锅中加入上述酰化产物及120 kg水,并缓慢升温至70-75℃,搅拌15分钟后开始通入环氧乙烷(约50 kg),直至反应终点。然后在53.3 kPa(约95-100℃)下浓缩至含水量为15%-20%为止。
- 降温至50℃后加入17.05 kg乙酸,在0.5-1小时内升温至80℃,缓慢加入125.5 kg乙酸酐(98%),维持80-90℃约2小时。再将温度升至95-100℃保温3小时直至反应终点。
- 降温至25-30℃后即可得到偶合组分约70 kg。
- 将32.2 kg对硝基苯胺(93%)、79 kg 30%盐酸和17.4 kg亚硝酸钠(93%)在0-5℃下重氮化,然后于15-20℃与上述偶合组分进行偶合反应约4-5小时,最终得到染料约63 kg(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