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obalt;tantalum | 12139-9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obalt;tantalum
英文别名
cobalt;tantalum
Cobalt;tantalum化学式
CAS
12139-96-7
化学式
Co2Ta
mdl
——
分子量
298.934
InChiKey
ZNANPRCNLOSTP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01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反应 120.0h, 生成 Cobalt;tantalum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属间化合物Ni 2 Ta电催化剂在高酸性电解液中的析氧反应
    摘要:
    能够催化高酸性电解质中的氧释放反应(OER)的材料的鉴定是许多水分解技术发展中的关键瓶颈。大规模固态化合物可以使用高温反应轻松生产,因此可用于扩展能够在强酸性条件下运行的富含地球的OER催化剂的范围。在这里,我们表明,高温电弧熔化和粉末冶金反应可用于合成由金属间化合物Ni 2 Ta组成的电极,该电极可在0.50 MH 2 SO 4中催化OER 。电弧熔化的Ni 2 Ta电极以10 mA / cm 2的电流密度释放出氧气腐蚀时间> 66 h,腐蚀速率比纯Ni腐蚀速率低2个数量级。多晶Ni 2 Ta粒料产生10 mA / cm 2的电流密度所需的过电势为570 mV。该策略可以推广到包括其他第一行过渡金属,包括金属间Fe 2 Ta和Co 2 Ta体系。
    DOI:
    10.1021/acs.inorgchem.8b0050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step-by-step strategy to design active and stable quaternary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for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作者:Tong-Tong Hao、Yu-Qing Yang、Yuan-Yuan Sun、Nian-Tzu Suen
    DOI:10.1039/d3cc02606j
    日期:——
    Multinary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ith rich chemical compositions enable one to achieve a logical design for desired materials based on the required function. In this work, we have demonstrated a step-by-step strategy to design a quaternary intermetallic compound that exhibits highly activ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for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 With binary intermetallic TaCo2 as the starting
    具有丰富化学成分的多元属间化合物使人们能够根据所需的功能实现对所需材料的逻辑设计。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展示了一种分步策略来设计一种四元属间化合物,该化合物在析氢反应(HER)中表现出高活性和稳定的性能。以二元属间化合物TaCo 2为起点,在TaCo 2中添加少量延展性Cu元素形成三元TaCu 0.25 Co 1.75,可大幅降低降解率约1.5% 。烧结处理后20%~5%(即增强颗粒间的连接性)。然而,电流密度为10 mA cm -2 ( η 10 )时的过电势增加约。从 TaCo 2到 TaCu 0.25 Co 1.75为 20 mV 。进一步掺入HER活性Ru元素来铸造四元TaCu 0.125 Ru 0.125 Co 1.75可以减少约。70 mV 的η 10同时保持长期稳定性。这证明人们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功能性属间化合物,并将其扩展到不同的应用领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