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tert-butyl 4-benzyl-2-isopropylpiperazine-1-carboxylate | 674791-99-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tert-butyl 4-benzyl-2-isopropylpiperazine-1-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S)-tert-butyl 2-isopropyl-4-benzylpiperazine-1-carboxylate;tert-butyl (2S)-4-benzyl-2-propan-2-ylpiperazine-1-carboxylate
(S)-tert-butyl 4-benzyl-2-isopropylpiperazine-1-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674791-99-2
化学式
C19H30N2O2
mdl
——
分子量
318.459
InChiKey
XFKIFDHXCLAUQA-QGZVFWF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3
  • 拓扑面积:
    32.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tert-butyl 4-benzyl-2-isopropylpiperazine-1-carboxylate四甲基乙二胺仲丁基锂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5.5h, 生成 (5S,8aR)-N-(4-fluorobenzyl)-5-isopropyl-3-oxo-1,1-diphenyltetrahydro-1H-oxazolo[3,4-a]pyrazine-7(3H)-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恶唑并[3,4-a]吡嗪衍生物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导致发现具有强大体内活性的新型神经肽 S 受体拮抗剂
    摘要:
    Neuropeptide S 通过与其 G 蛋白偶联受体(称为神经肽 S 受体 (NPSR))相互作用来调节重要的神经生物学功能,包括运动、焦虑和药物滥用。 NPSR 拮抗剂可潜在用于治疗药物滥用疾病,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方法。体外有效的 NPSR 拮抗剂已被发现,然而,需要进一步优化其体内药理学特性。这项工作描述了恶唑并[3,4- a ]吡嗪类的一系列新 NPSR 拮抗剂。与该领域的参考药理学工具SHA-68相比,胍衍生物16在体外表现出纳摩尔级活性,在体内效力提高了 5 倍。化合物16可以被认为是研究 NPSergic 系统转化潜力的新工具。还进行了深入的分子建模研究,以获得对观察到的结构-活性关系的新见解,并提供配体/NPSR相互作用的更新模型。
    DOI:
    10.1021/acs.jmedchem.0c02223
  • 作为产物:
    描述:
    (2S)-1-苄基-2-异丙基哌嗪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S)-tert-butyl 4-benzyl-2-isopropylpiperazine-1-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恶唑并[3,4-a]吡嗪衍生物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导致发现具有强大体内活性的新型神经肽 S 受体拮抗剂
    摘要:
    Neuropeptide S 通过与其 G 蛋白偶联受体(称为神经肽 S 受体 (NPSR))相互作用来调节重要的神经生物学功能,包括运动、焦虑和药物滥用。 NPSR 拮抗剂可潜在用于治疗药物滥用疾病,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方法。体外有效的 NPSR 拮抗剂已被发现,然而,需要进一步优化其体内药理学特性。这项工作描述了恶唑并[3,4- a ]吡嗪类的一系列新 NPSR 拮抗剂。与该领域的参考药理学工具SHA-68相比,胍衍生物16在体外表现出纳摩尔级活性,在体内效力提高了 5 倍。化合物16可以被认为是研究 NPSergic 系统转化潜力的新工具。还进行了深入的分子建模研究,以获得对观察到的结构-活性关系的新见解,并提供配体/NPSR相互作用的更新模型。
    DOI:
    10.1021/acs.jmedchem.0c0222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new polysubstituted piperazines and dihydro-2H-pyrazines by selective reduction of 2-oxo-piperazines
    作者:Gianna Reginato、Barbara Di Credico、Daniele Andreotti、Anna Mingardi、Alfredo Paio、Daniele Donati、Bernardo Pezzati、Alessandro Mordini
    DOI:10.1016/j.tetasy.2009.12.025
    日期:2010.2
    New enantiomerically enriched 1,4,5-piperazines and 1,4,5-dihydro-2H-pyrazin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redu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2-oxo-piperazines. Selective reduction can be achieved by careful control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using LiAlH4. Notably the two nitrogen atoms of the final compounds are orthogonally protected. (C) 2010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ies on Oxazolo[3,4-<i>a</i>]pyrazine Derivatives Leading to the Discovery of a Novel Neuropeptide S Receptor Antagonist with Potent <i>In Vivo</i> Activity
    作者:Valentina Albanese、Chiara Ruzza、Erika Marzola、Tatiana Bernardi、Martina Fabbri、Anna Fantinati、Claudio Trapella、Rainer K. Reinscheid、Federica Ferrari、Chiara Sturaro、Girolamo Calò、Giorgio Amendola、Sandro Cosconati、Salvatore Pacifico、Remo Guerrini、Delia Preti
    DOI:10.1021/acs.jmedchem.0c02223
    日期:2021.4.8
    urgent need for new effec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Potent NPSR antagonists in vitro have been discovered which, however, require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ir in vivo pharmacological profile. This work describes a new series of NPSR antagonists of the oxazolo[3,4-a]pyrazine class. The guanidine derivative 16 exhibited nanomolar activity in vitro and 5-fold improved potency in vivo compared to SHA-68,
    Neuropeptide S 通过与其 G 蛋白偶联受体(称为神经肽 S 受体 (NPSR))相互作用来调节重要的神经生物学功能,包括运动、焦虑和药物滥用。 NPSR 拮抗剂可潜在用于治疗药物滥用疾病,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方法。体外有效的 NPSR 拮抗剂已被发现,然而,需要进一步优化其体内药理学特性。这项工作描述了恶唑并[3,4- a ]吡嗪类的一系列新 NPSR 拮抗剂。与该领域的参考药理学工具SHA-68相比,胍衍生物16在体外表现出纳摩尔级活性,在体内效力提高了 5 倍。化合物16可以被认为是研究 NPSergic 系统转化潜力的新工具。还进行了深入的分子建模研究,以获得对观察到的结构-活性关系的新见解,并提供配体/NPSR相互作用的更新模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