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muth(III) oxide chloride | 7787-59-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muth(III) oxide chloride
英文别名
bismuth oxychloride
bismuth(III) oxide chloride化学式
CAS
7787-59-9
化学式
BiO*Cl
mdl
——
分子量
260.433
InChiKey
GLQBXSIPUULYOG-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melts at low red heat [MER06]
  • 密度:
    7.72 g/mL at 25 °C (lit.)
  • 溶解度:
    不溶于水
  • 稳定性/保质期:
    1. 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 2. 避免接触酸、氧化物。该物质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盐酸、硝酸,在溶解后再用水稀释时会再次沉淀出一氯氧化铋。此外,它也溶于乙醇。加热至约700℃以上时,会放出三氯化铋而分解。值得注意的是,该物质不溶于水,但在浓氢溴酸中可溶解,并在红热状态下熔融。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0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827499000
  • RTECS号:
    EB2700000
  • 储存条件:
    1. 保持贮藏器密封。 2. 将其存放在紧密封装的容器中,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SDS

SDS:3d60ebc60f79a7a5c4626f84eac3596b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氧氯化铋(II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Bismuthyl(III) chloride
Bismuth(III) chloride oxid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刺激 (类别2)
眼刺激 (类别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措施
P302 + P352 如与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感染部位.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Bismuthyl(III) chloride
别名
Bismuth(III) chloride oxide
: BiClO
分子式
: 260.43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Bismuth chloride oxide
-
CAS 号 7787-59-9
EC-编号 232-122-7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慢性铋中毒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虚弱、风湿痛、痢疾、发热、齿龈金属线、牙龈炎、皮炎。偶见黄疸和结膜充
血。铋肾病伴随蛋白尿可能发生。肾脏浓度最高,肝脏较低。铋还能穿过羊膜到达胎儿。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氯化氢气体, 氧化铋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棕灰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不适用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7.72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22,000 mg/kg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慢性铋中毒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虚弱、风湿痛、痢疾、发热、齿龈金属线、牙龈炎、皮炎。偶见黄疸和结膜充
血。铋肾病伴随蛋白尿可能发生。肾脏浓度最高,肝脏较低。铋还能穿过羊膜到达胎儿。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EB270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氯氧化铋简介

氯氧化铋又名碱式氯化铋,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溶于酸而不溶于水。它会在赤热条件下分解,并可用作收敛剂、防腐剂及颜料等,还用于制备扑面粉和人造珠。

晶体制备

一种氯氧化铋晶体呈现规则的正四边形片状结构,尺寸范围在8至20微米之间。其制备过程如下:

  1. 将25毫升浓盐酸加入到1.2升去离子水中,搅拌并加热至65℃后开始滴加0.38克表面活性剂AEO9。
  2. 同时以每分钟0.1毫升的速度滴加铋盐溶液(硝酸铋与盐酸的比例为1:1),以及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到该体系中。30分钟后,将滴加速度提高至每分钟0.2毫升,并继续滴加120分钟。
  3. 停止滴加铋盐溶液后,持续添加NaOH直至pH达到10,然后停止加热和搅拌。
  4. 冷却至室温后静置分层,除去上清液。所得固体经去离子水洗涤后即得BiOCl晶体。

通过显微镜观察,该产物呈现正四边形片状结构,粒径在12-14微米之间。

用途

氯氧化铋用于珠光釉增白、彩釉调料、塑料助剂和油漆调色等。

生产方法 方法一
  1. 将3克三氧化二铋溶解于300毫升相对密度为1.05的稀盐酸中,加热至沸腾。随后加入2.5升沸水生成无色沉淀。
  2. 再次加热以使已生成的一氯氧化铋溶解,然后冷却即可析出一氯氧化铋的无色结晶。
  3. 使用含盐酸的水洗涤并用纯水清洗晶体,在130℃下干燥。
方法二

将三氯化铋的盐酸水溶液水解也可制得一氯氧化铋。

方法三
  1. 将3克三氧化二铋溶解于50毫升相对密度为1.38的氢溴酸中,加热至沸腾。
  2. 用1.5~1.6升沸水稀释并煮沸直至初始生成的沉淀溶解。冷却后BiOBr析出,使用稀氢溴酸洗涤,再用水洗。
  3. 干燥得到产物。
方法四

将20克硝酸铋溶于30克冰醋酸中,在搅拌下将其倒入含7克KI和10克冷醋酸钠的400毫升水中。沉淀变成砖红色后过滤、洗涤并干燥。

方法五

0.25克三氧化二铋溶解在40毫升氢碘酸(相对密度为1.2)中,再用6升水稀释,在水浴上加热即析出BiOI晶体。随后进行抽滤、洗涤并干燥。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muth(III) oxide chloride 在 Cl2 作用下, 以 氢氧化钾 为溶剂, 生成 bismuth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Bi: MVol., 40, page 115 - 118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bismuth(III) oxide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Weinland, R. F.; Alber, A.; Schweiger, J., Archiv der Pharmazie, 1916, vol. 254, p. 533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vised Bismuth Chloroselenite System: Evidence of a Noncentrosymmmetric Structure with a Giant Unit Cell
    作者:Almaz Aliev、V. M. Kovrugin、Marie Colmont、Christine Terryn、Marielle Huvé、O. I. Siidra、S. V. Krivovichev、Olivier Mentré
    DOI:10.1021/cg500293w
    日期:2014.6.4
    formation via the condensation of volatile Bi(SeO3)Cl molecules.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s of the α-, β-, and γ-forms indicates that the α → β → γ phase transi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 dramatic fluctuation of structural complexity together with the transitional character of the β phase. Compounds 1 and 3 are layered compounds with identical ([M8Cl16]8+ and [M14(SeO3)24]6−) layers, where M stands for Bi in
    的PbO,铋之间的反应2 ö 3(或的BiOCl),和SEO 2通过使用盐酸的化学气相传输法作为输送剂,得到三种新型铋/铅chloroselenites,即,β-BiSeO 3氯(1),铋6(SeO 3)4 Cl 10(2)和PbBi 10(SeO 3)12 Cl 8(3)。化合物1是非中心对称(空间群抄送,SHG活性),并具有一个巨大的单元电池(V = 19792(2)埃3)。在Oppermann等人报道的复杂BiSeO 3 Cl相图的背景下,根据其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将其分配为未描述的β-型。α-,β-和γ-形式之间的比较表明,它们是通过挥发性Bi(SeO 3)Cl分子的缩合形成的。对α-,β-和γ形式的结构的分析表明,α→β→γ相变与结构复杂性的剧烈波动以及β相的转变特性有关。化合物1和3是具有相同[[M 8 Cl 16 ] 8+和[M 14(SeO3)24 ] 6−)层,其中M代表1中的Bi和3中的Pb
  • Crystal Structur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Structure of the Spin <i>S</i> = <sup>5</sup>/<sub>2</sub> Zigzag Chain Compound Bi<sub>2</sub>Fe(SeO<sub>3</sub>)<sub>2</sub>OCl<sub>3</sub>
    作者:Peter S. Berdonosov、Elena S. Kuznetsova、Valery A. Dolgikh、Alexei V. Sobolev、Igor A. Presniakov、Andrei V. Olenev、Badiur Rahaman、Tanusri Saha-Dasgupta、Konstantin V. Zakharov、Elena A. Zvereva、Olga S. Volkova、Alexander N. Vasiliev
    DOI:10.1021/ic500706f
    日期:2014.6.2
    a reasonably isolated set of spin S = 5/2 zigzag chains of corner-sharing FeO6 octahedra decorated with BiO4Cl3, BiO3Cl3, and SeO3 groups.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lowered, the magnetization passes through a broad maximum at Tmax ≈ 130 K, which indicates the formation of a magnetic short-range correlation regime. The same behavior is demonstrated by the integral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intensity. The
    我们报告了新型铋亚铁亚氯氧化物Bi 2 Fe(SeO 3)2 OCl 3的合成与表征。其晶体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一个合理的分离组自旋的存在小号= 5 / 2共角的FeO的锯齿链6八面体的装饰用BIO 4氯3,BIO 3氯3,和SEO 3个基团。当温度降低时,磁化强度在T max处通过一个很大的最大值≈130 K,表明形成了磁短程相关机制。积分电子自旋共振强度证明了相同的行为。吸收的特征在于各向同性有效因子克≈2典型地用于高自旋的Fe 3+离子。在低温下ESR吸收线与临界指数β=加宽7 / 4是与温度相关的相关长度的在接近从长程有序转变预期的准一维反铁磁自旋链的发散一致以上。在T N = 13 K时,Bi 2 Fe(SeO 3)2 OCl图3展示了向反铁磁有序状态的转变,这在磁化强度,比热和穆斯堡尔光谱中得到了证明。在Ť < Ť Ñ中,57的Fe穆斯堡尔谱揭示了超精细场的低饱和值ħ HF ≈44
  • Highly Efficient CH Oxidative Activation by a Porous Mn<sup>III</sup>-Porphyr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under Mild Conditions
    作者:Ming-Hua Xie、Xiu-Li Yang、Yabing He、Jian Zhang、Banglin Chen、Chuan-De Wu
    DOI:10.1002/chem.201302025
    日期:2013.10.11
    gas‐sorption isotherms. CZJ‐1 exhibits significantly high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with conversion of 94 % to the mixture of cyclohexanone (K) and cyclohexanol (A) (so‐called K–A oil) at room temperature. We also provided solid experimental evidence to verify the catalytic reaction that occurred in the pores of the M′MOF catalyst.
    已经开发出一种简单的策略,通过金属配体方法将金属卟啉位点合理地固定在多孔的混合金属-有机框架(M'MOF)材料中,以模拟生物系统中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Zn组成的合成多孔M'MOF 2(MnOH-TCPP)(DPNI)] ⋅ 0.5 DMF ⋅乙醇⋅ 5.5小时2 O(CZJ-1浙江大学的CZJ =化学系; TCPP =四(4-羧基苯基)卟啉); DPNI = N,N'-二(4-吡啶基)-1,4,5,8-萘四甲酸二亚胺)具有双互穿立方α-Po拓扑结构,其中碱性Zn 2(COO)4桨轮簇通过金属卟啉桥接形成二维片层,再由有机支柱连接剂DPNI桥接形成二维三维多孔结构。CZJ-1的孔隙率已经通过晶体学研究和气体吸附等温线确定。在室温下,CZJ-1表现出显着的环己烷催化氧化作用,转化率高达94%,转化为环己酮(K)和环己醇(A)(所谓的K–A油)的混合物。我们还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证据来验证发生在M'MOF催化剂孔中的催化反应。
  • Epitaxial growth of silver chloride crystals on bismuth oxychloride
    作者:Boris B. Bokhonov
    DOI:10.1039/c4dt02666g
    日期:——

    AgCl crystals precipitating on the surface of bismuth oxychloride crystals show orientation ordering with the (001)BiOCl||(100)AgCl.

    氯化银晶体沉淀在氯氧化铋晶体表面上,与(001)BiOCl||(100)AgCl呈现定向排序。
  • Core–shell Cd<sub>0.2</sub>Zn<sub>0.8</sub>S@BiOX (X = Cl, Br and I) microspheres: a family of hetero-structured catalysts with adjustable bandgaps, enhanced stability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作者:Yannan Zhou、Ting Wen、Binbin Chang、Baocheng Yang、Yonggang Wang
    DOI:10.1039/c6dt02038k
    日期:——

    Core–shell Cd0.2Zn0.8S@BiOX microspheres with tunable bandgaps, enhanced stability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ere fabricated via a facile solvothermal route.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路线制备了具有可调带隙、增强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的核-壳Cd0.2Zn0.8S@BiOX微球。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