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我国常见病之一,作为一种高发性传播疾病,它已经严重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根据美国临床生物化学学会(NACB)的标准,肝炎可以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腺苷脱氨酶(ADA)是嘌呤核苷代谢中重要的酶类,属于巯基酶,每分子至少含2个活性巯基。它是一组催化腺苷水解脱氨转化成肌苷并不可逆地脱氨的酶类,在嘌呤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尤其在胸腺、脾脏和盲肠等淋巴组织中含量最高;肝、肺、肾及骨骼肌中的含量则较低。血液中ADA主要存在于红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其活性约为血清的40~70倍,且T淋巴细胞比B淋巴细胞具有更高的活性。该酶在血流的调节中起一定作用。凝胶电泳可以将ADA分为几种同工酶。
代谢反应腺苷脱氨酶是一种核酸分解代谢酶,能特异性催化腺嘌呤核苷发生不可逆脱氨反应,生成次黄嘌呤核苷,再经核苷磷酸化酶的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后者在嘌呤氧化酶作用下生成终产物尿酸,并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临床应用 在肝脏疾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腺苷脱氨酶(ADA)对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肝病演变方向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辅助评估肝功能状况。在某些情况下,它还能提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程度。
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ADA水平明显升高,其阳性率为94.3%;而在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ADA基本正常。因此,脑脊液ADA活性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鉴别的快速简便诊断指标。
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腺苷脱氨酶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不可缺少的成分,其缺乏会阻碍T细胞生长发育,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DA明显升高,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ADA活性更高,并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
在恶性血液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性与恶性血液病及辅助判断病情变化。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发现腺苷脱氨酶可能是AOSD潜在的诊断标志物。此外,有研究表明ADA缺陷会导致其他严重的免疫缺陷和免疫功能失调。
其他临床价值伤寒与副伤寒杆菌主要侵犯回肠末端和集合淋巴小结并在网状内皮细胞内繁殖,致使这些细胞变性坏死,从而释放入血引起血清ADA活性增高。因此,ADA测定可作为伤寒和副伤寒早期诊断及与其他发热患者鉴别诊断的辅助检查指标。
用途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