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棉隆 | 533-74-4

中文名称
棉隆
中文别名
二甲硫嗪;四氢-3,5-二甲基-1,3,5-噻二唑-2-硫酮;二甲噻嗪;必速灭;3,5-二甲基-1,3,5-噻二嗪烷-2-硫酮;3,5-二甲基-1,3,5-噻二嗪-2-硫酮
英文名称
dazomet
英文别名
tetra-hydro-3,5-dimethyl-2H-1,3,5-thiadiazine-2-thione;Basamid;3,5-dimethyl-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tetrahydro-3,5-dimethyl-2H-1,3,5-thiadiazine-2-thione;3,5-dimethyl-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2-thione;3,5-dimethyltetrahydro-1,3,5-thiadiazine-2-thione;3,5-dimethyl-1,3,5-thiadiazinane-2-thione
棉隆化学式
CAS
533-74-4
化学式
C5H10N2S2
mdl
MFCD00023809
分子量
162.28
InChiKey
QAYICIQNSGETA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04-105°C
  • 沸点:
    222.3±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
  • 闪点:
    156 °C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少许)、DMSO(少许)
  • LogP:
    1.400
  • 物理描述:
    Dazomet appears as white crystals or off-white powder. Pungent, acrid odor. (NTP, 1992)
  • 颜色/状态:
    Colorless crystals
  • 气味:
    Weakly pungent
  • 蒸汽压力:
    2.8X10-6 mm Hg at 20 °C
  • 亨利常数:
    2.66e-10 atm-m3/mole
  • 稳定性/保质期:
    按规格使用和贮存,不会发生分解,避免与氧化物接触。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动物实验未见致癌、致畸或致突变作用。
  • 分解:
    104-105 °C
  • 腐蚀性:
    Non-corrosive in the dry state
  • 解离常数:
    pKa = 6.29 (est)
  • 保留指数:
    1676;1665.9;1663.4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63.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ADMET

代谢
口服给药给大鼠一小时后,在胃中发现了未水解的米隆。胃中发现了相当于剂量的1-3%的二硫化碳,而呼出空气中有1.5%的剂量。
One hr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to rats, unhydrolyzed mylone was found in stomach. Carbon disulfide equiv to 1-3% of dose was found in stomach and 1.5% of dose was found in exhaled air.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甲基异硫氰酸酯和代森锌的(13)CH3和(14)CH3同位素标记,以及用(13)C S标记的甲基异硫氰酸酯和代森锌,为通过(13)C NMR鉴定代谢物和通过HPLC分析和放射性碳计数定量提供了材料。大鼠和小鼠通过腹腔注射给药,并在48小时后研究代谢物。每个化合物在小鼠体内的(14)CH3标记大部分出现在尿液中(58-80%)或保留在体内(8-12%),特别是在肝脏或肾脏中。在大鼠中,每种情况下的主要代谢物是胆汁中的S-(N-甲基硫代甲酰胺)谷胱甘肽和尿液中的S-(N-甲基硫代甲酰胺)巯基尿酸酸,而在小鼠中,巯基尿酸酸是一个次要的代谢物。用甲基胺或代森锌(大鼠和小鼠)或甲基胺(小鼠)处理后,尿液中的一个主要成分是甲基胺,但不是用甲基异硫氰酸酯。解毒作用似乎涉及甲基异硫氰酸酯与谷胱甘肽的直接反应,甲基异硫氰酸酯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催化的反应,以及甲基异硫氰酸酯或甲基异硫氰酸酯的中间体与代森锌的反应。
Isotopic labeling of metham, methyl isothiocyanate and dazomet with (13)CH3 and (14)CH3 and of metham and methyl isothiocyanate with (13)C S provided the materials for metabolite identification by (13)C NMR and quantitation by HPLC analysis and radiocarbon counting. Rats and mice were treated ip and the metabolites studied at 48 hr. Most of the (14)CH3 label for each cmpd in mice appears in urine (58-80%) or is retained in the body (8-12%), particularly the liver or kidney. The major metabolites in each case from rats are S-(N-methylthiocarbamoyl)glutathione in the bile and S-(N-methylthiocarbamoyl)mercapturic acid in the urine, whereas from mice the mercapturate is a minor metabolite. Methylamine is a major urinary component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methylamine or dazomet. (rats and mice) or metham (mice) but not with methyl isothiocyanate. Detoxification by conjugation with glutathione appears to involve direct reaction with methyl isothiocyanat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catalyzed reaction for metham, and the intermediate of either methyl isothiocyanate or metham for dazomet.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在大鼠代谢研究中,对代森锌、 metam sodium(甲基钠)和 MITC(甲基异硫氰酸酯)进行了两个剂量水平的测试。这三种物质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少量通过粪便排出。在73小时的收集期内,发现三种不同的化合物(MITC、二氧化碳[CO2]、硫氧化物[COS]和二硫化碳[CS2])通过肺部排出。在通过三种排泄途径排出的量方面,雄性和雌性之间没有差异;然而,在组织和血浆水平以及血浆下面积(AUCs)方面,雌性通常高于雄性。
In a rat metabolism study, dazomet, metam sodium, and MITC were tested at two dose levels. All three were excreted mainly in urine with small amounts excreted in feces. Three different compounds (MITC, carbon dioxide [CO,], carbon oxide sulfide [COSIlcarbon disulfide [CS,]) were found to be excreted in the lungs over a 73 hour collection perio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amounts excreted via the three excretion routes; however, tissue and plasma levels, and plasma area under the curves (AUCs) were consistently higher in females than in males.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性证据
癌症分类:D组,不可归类为人类致癌物
Cancer Classification: Group D Not Classifiable as a Human Carcinogen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对人类不具有致癌性(未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名)。
No indication of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not listed by IARC).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该物质可以通过吸入其气溶胶和通过吞食被吸收进人体。
The substance can be absorbed into the body by inhalation of its aerosol and by ingest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眼睛症状
红斑。疼痛。
Redness. Pai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副作用
皮肤致敏剂 - 一种可以诱导皮肤产生过敏反应的制剂。
Skin Sensitizer - An agent that can induce an allergic reaction in the skin.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吸收、分配和排泄
给药一小时后,在大鼠的胃中发现了未经水解的米隆。胃中发现了相当于剂量的1-3%的二硫化碳,呼出空气中有1.5%的剂量。无论是静脉给药还是口服给药,狗呼出的空气中也发现了二硫化碳...
One hr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to rats, unhydrolyzed mylone was found in stomach. Carbon disulfide equiv to 1-3% of dose was found in stomach and 1.5% of dose was found in exhaled air. After either intravenous o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ylone to dogs, carbon disulfide was found in exhaled air...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不容易被皮肤吸收。
Not readily absorbed by the skin.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大鼠代谢研究中,对达唑氧、钠 metam 和 MITC 进行了两个剂量水平的测试。这三种物质主要随尿液排出,少量随粪便排出。三种不同的化合物(MITC、二氧化碳 [CO2]、碳氧化物硫化物 [COS]/碳二硫化物 [CS2])在 73 小时的收集期内通过肺部排出。在通过三种排泄途径排出的量方面,雄性和雌性之间没有差异;然而,组织、血浆水平和血浆曲线下面积(AUCs)在雌性中始终高于雄性。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差异大约是两倍或更少。三种化合物都从胃肠道迅速吸收。在肝脏、肾脏和肺中观察到高摄取,在睾丸、大脑和眼睛中水平最低。在尿液、肝脏和肾脏中检测到的代谢轮廓基本上相似,但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是数量上的差异。
In a rat metabolism study, dazomet, metam sodium, and MITC were tested at two dose levels. All three were excreted mainly in urine with small amounts excreted in feces. Three different compounds (MITC, carbon dioxide [CO2], carbon oxide sulfide [COS]/carbon disulfide [CS2]) were found to be excreted in the lungs over a 73 hour collection perio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amounts excreted via the three excretion routes; however, tissue and plasma levels, and plasma area under the curves (AUCs) were consistently higher in females than in male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se differences were approximately 2-fold or less. All three compounds were rapidly absorbed from the GI tract. High uptake was seen in the liver, kidneys, and lung, with the lowest level in testes, brain and eyes. Metabolic profiles detected in urine, liver, and kidneys were basically similar for the three compounds bu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mainly quantitative in natur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Xn,N
  • 安全说明:
    S15,S22,S24,S60,S61
  • 危险类别码:
    R22,R36,R50/53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4999039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3077 9/PG 3
  • RTECS号:
    XI2800000

SDS

SDS:97847dda0547cafc602ee6c3b873d2f7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棉隆
产品名称
: Supelco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5)
眼睛刺激 (类别 2A)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02 吞咽有害。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3 吸入可能有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12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4 + P312 如果吸入并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30 漱口。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91 收集溢出物。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5H10N2S2
分子式
: 162.28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Dazomet
-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533-74-4
No.) 208-576-7
EC-编号 613-008-00-X
索引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热敏感。 暴露在潮湿中。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颜色: 无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7 在 20 °C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156.00 °C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不溶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15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酸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320 mg/kg
备注: 行为的:抽搐或对癫痫阈值的影响。 营养与总代谢:变化:体温降低。
半数致死浓度(LC50) 吸入 - 大鼠 - 4 h - 8,400 mg/m3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皮 - 兔子 - 7,000 mg/kg
皮肤刺激或腐蚀
眼睛刺激或腐蚀
眼睛 - 兔子 - 轻度的眼睛刺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XI280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LC50) - 蓝鳃太阳鱼 - 0.3 mg/l - 96.0 h
对水蚤和其他水生无脊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大型蚤 (水蚤) - 0.31 mg/l - 48 h
椎动物的毒性
对藻类的毒性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近头状伪蹄形藻 (绿藻) - 0.038 mg/l - 5 d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077 国际海运危规: 3077 国际空运危规: 3077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SUBSTANCE, SOLID, N.O.S. (Dazomet)
国际海运危规: 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SUBSTANCE, SOLID, N.O.S. (Dazomet)
国际空运危规: 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substance, solid, n.o.s. (Dazomet)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9 国际海运危规: 9 国际空运危规: 9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是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是
海洋污染物(是/否): 是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进一步信息
危险品独立包装,液体5升以上或固体5公斤以上,每个独立包装外和独立内包装合并后的外包装上都必须有EHS
标识 (根据欧洲 ADR 法规 2.2.9.1.10, IMDG 法规 2.10.3),

模块 16. 其他信息
进一步信息
版权所有:2013 Co. LLC. 公司。许可无限制纸张拷贝,仅限于内部使用。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0~650 mg/kg(平均约550~710 m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400 mg/kg。兔急性经皮LD50为2360~2600 mg/kg。该物质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2年饲喂试验无作用剂量为每天10 mg/kg。动物试验未见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化学性质

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无气味,熔点99.5℃(分解)(约104~105℃)。蒸气压为400×10-6 Pa。易溶于丙酮、氯仿;稍溶于乙醇、苯;难溶于醚、四氯化碳;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2%,温水中溶解度略有提高。其水溶液中易分解,温度高于45℃时分解速度加快,影响药剂效果;遇强酸或强碱会迅速分解。

用途

棉隆是一种广谱性农药,具有熏蒸作用的杀线虫剂,在土壤中分解出异硫氰酸甲酯、甲醛和硫化氢,对根瘤线虫、茎线虫、异皮线虫等有杀灭作用。此外,它还具备杀虫、杀菌及除草的效果,因此能兼治土壤真菌、地下害虫和藜属杂草,如马铃薯丝核菌、土杠磷翅目昆虫、叩头虫、五月金龟甲的幼虫等。

对于98%微粒剂,推荐用量为750~900 g/100m2砂土或900~1050 g/100m2黏土进行土壤处理,可撒施或沟施以防治蔬菜、花生线虫病。使用75%可湿性粉剂1125 g/100m2可以有效防治马铃薯根线虫病。

用途

作为土壤熏蒸剂,棉隆属于硫代异硫氰酸甲酯类杀线虫剂,并兼治真菌、地下害虫和杂草。该品在土壤中分解生成甲胺基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并进一步生成异硫氰酸甲酯,能有效地防治线虫和土壤真菌如猝倒病菌、丝核病菌、镰刀菌等,还能抑制许多杂草生长。

此外,棉隆还可作为杀菌剂使用。对棉花黄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生产方法

由一甲胺与二硫化碳、甲醛反应而得。原料消耗定额:二硫化碳530 kg/t、甲胺1170 kg/t、甲醛1120 kg/t。

也可通过以甲胺、甲醛、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棉隆。

分类

农药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LD50: 320 毫克/公斤
  • 口服 - 小鼠 LD50: 180 毫克/公斤
刺激数据
  • 眼睛 - 兔子:500毫克/24小时,轻度刺激
可燃性危险特性

燃烧会产生有毒氯化物和硫氧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应通风、低温干燥;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

职业标准

STEL 2 毫克/立方米。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棉隆五羰基溴铼(I)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Re(CO)4Br(3,5-dimethyl-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属羰基化合物[M(CO)6(M = Cr,Mo,W),Re(CO)5 Br,Mn(CO)3 Cp]与3,5-二甲基-四氢-2H-1,3的光化学反应, 5-噻二嗪-2-硫酮(DTTT)和[W(CO)5(DTTT)]的晶体结构
    摘要:
    五个新的配合物,[M(CO)5(DTTT)] [M = Cr; 1,Mo;2,W;3 ],[Re(CO)4 Br(DTTT)](4)和[Mn(CO)2 Cp(DTTT)](5)是通过金属羰基金属[M(CO)6 ]的光化学反应合成的( M = Cr,Mo和W),[Re(CO)5 Br]和[Mn(CO)3 Cp]与3,5-二甲基-四氢-2H-1,3,5-噻二嗪-2-硫酮( DTTT)。通过元素分析,质谱,FTIR,1 H和13 C { 11 H NMR光谱。分光研究表明,DTTT表现为在一个单齿配体配位经由硫(CS)供体原子1 - 5。[W(CO)5(DTTT)](3)的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钨采用具有局部C 4 v对称性的扭曲的八面体几何形状。
    DOI:
    10.1016/s0277-5387(03)00309-7
  • 作为产物:
    描述: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生成 棉隆
    参考文献:
    名称:
    Ainley et al.,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44, p. 149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particle-containing preparation of tetrahydro-3,5-dimethyl-1,3,5-thiadiazin-2-thione
    申请人:——
    公开号:US20030176692A1
    公开(公告)日:2003-09-18
    Described is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particulate tetrahydro-3,5-dimethyl-1,3,5-thiadiazine-2-thione product by combining a first aqueous solution comprising methylammonium N-methyldithiocarbamate with a second aqueous solution comprising formaldehyde, followed by separation and drying of the resulting solid, which comprises combining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aqueous solutions in such a way that the ratio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thiocarbamate functions and of formaldehyde is essentially constant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over time during the duration of the reaction.
    该过程描述了一种制备颗粒状四氢-3,5-二甲基-1,3,5-噻二嗪-2-硫醇产物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包含甲基铵N-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第一水溶液与包含甲醛的第二水溶液结合,然后分离和干燥所得固体,其中包括以这样的方式结合第一和第二水溶液,使得硫代氨基甲酸盐官能团和甲醛的浓度比在反应过程中的整个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
  • Talukdar,P.B., 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 1967, vol. 44, p. 17 - 22
    作者:Talukdar,P.B.
    DOI:——
    日期:——
  • Bodendorf, Journal fur praktische Chemie (Leipzig 1954), 1930, vol. <2> 126, p. 233,239
    作者:Bodendorf
    DOI:——
    日期:——
  • Method of combatting weeds
    申请人:UNION CARBIDE CORP
    公开号:US02838389A1
    公开(公告)日:1958-06-10
  • Belai, Ivan; Sohar, Pal; Maekawa, Kazuyuki, 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1981, vol. 18, p. 283 - 286
    作者:Belai, Ivan、Sohar, Pal、Maekawa, Kazuyuki、Parkanyi, Laszlo、Matolcsy, Gyoergy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牛磺胺 滔罗林 棉隆 四氢-5-(2-羟基乙基)-3-甲基-2H-1,3,5-噻二嗪-2-硫酮 四氢-3,5-二甲基-4,6-二苯基-2H-1,3,5-噻二嗪-2-硫酮 噻嗪酮 7-氧杂-2-硫杂-1,5-二氮杂双环[3.3.1]壬烷 4,6-二甲基-四氢-[1,3,5]噻二嗪-2-硫酮 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2,4-二酮 3,5-二己基-1,3,5-噻二嗪烷-2-硫酮 3,4,5,6-四氢-4,6-二甲基-2-(3-吡啶基)-2H-1,3,4-噻二嗪 2-苯甲基-1,2,6-噻重氮基己环1,1-二氧化 2-甲基-[1,2,6]噻二烷 1,1-二氧化物 2,6-二甲基-4-(2-甲基丙基)-2H-1,2,6-噻二嗪-3,5(4H,6H)-二酮1,1-二氧化物 2,6-二丁基-4-(2-甲基丙基)-2H-1,2,6-噻二嗪-3,5(4H,6H)-二酮1,1-二氧化 1Λ6,2,6-噻二嗪烷-1,1-二酮 3-benzyl-5-(3-carboxypropyl)-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 7-oxa-2<λ>6-thia-1,5-diazabicyclo<3.3.1>nonane-2,2-dione 5-carboxyethyl-3-(2´-furfurylmethyl)-1,3,5-thiadiazinane-2-thione 5-carboxyethyl-3-cyclohexyl-1,3,5-thiadiazinane-2-thione tert-butyl 1,2,6-thiadiazinan-2-carboxylate 1,1-dioxide 3-Phenyl-3,4,5,6-tetrahydro-2H-<1,2,3>thiadiazin-1,1-dioxid 5-(2-hydroxyethyl)-3-n-propyl-3,4,5,6-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 3-i-butyl-5-(2-hydroxyethyl)-3,4,5,6-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 2-[1-(4-pyridyl)ethyl]tetrahydro-1,2,6-thiadiazine-1,1-dioxide 2-Thio-3-phenaethyl-5-(2-hydroxy-aethyl)-tetrahydro-1,3,5-thiadiazin 3-cyclohexyl-5-(2-hydroxyethyl)-3,4,5,6-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 5-(2-hydroxyethyl)-3-(1-phenylethyl)-1,3,5-thiadiazinane-2-thione 5-(2-hydroxyethyl)-3-n-pentyl-3,4,5,6-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 5-(2-hydroxyethyl)-3-i-propyl-3,4,5,6-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 3-ethyl-5-(2-hydroxyethyl)-3,4,5,6-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 3-n-hexyl-5-(2-hydroxyethyl)-3,4,5,6-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 3-Benzyl-5-[2-(diethylamino)ethyl]-1,3,5-thiadiazinane-2-thione;hydrochloride 4-[(5-Cyclohexyl-6-sulfanylidene-1,3,5-thiadiazinan-3-yl)methyl]cyclohexane-1-carboxylic acid 6-butyl-5-methyl-1,1-dioxo-1λ6-[1,2,6]thiadiazinan-3-one 2,4-dibutyl-[1,2,4]thiadiazinane 1,1-dioxide 2-[4-pyridylmethyl]tetrahydro-1,2,6-thiadiazine-1,1-dioxide 2-[2-(4-pyridyl)ethyl] tetrahydro-1,2,6-thiadiazine-1,1-dioxide 2-[2-(Pyridin-4-yl)propyl]-1lambda~6~,2,6-thiadiazinane-1,1-dione 3-Benzyl-5-methyl-1,3,5-thiadiazinane-2-thione 2,6-Dithia-1,3,7-triazaadamantane, 2,2,6,6-tetraoxide 3,5-Bis-<2-hydroxy-aethyl>-2-thioxo-tetrahydro-1,3,5-thiadiazin 5,6-Dihydro-5-methyl-2H-1,2,6-thiadiazin-3(4H)-one 1,1-dioxide 3-butyl-5-(2-hydroxyethyl)-1,3,5-thiadiazinane-2-thione 3-benzyl-5-(2-hydroxyethyl)-1,3,5-thiadiazinane-2-thione 3-Benzyl-5-cyclohexyl-[1,3,5]thiadiazinane-2-thione 2-tert-butyl-2,4,6-trimethylperhydro-1,3,4-thiadiazine Homopentamethylenetetramine 3,5-Diisopropyl-1,3,5-thiadiazinane-2-thione 2,2,4,6-Tetramethyl-[1,3,4]thiadiazin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