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丁基-1,3-二氮杂螺[4.4]壬-1-烯 | 151257-06-6

中文名称
2-丁基-1,3-二氮杂螺[4.4]壬-1-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n-butyl-1,3-diazaspiro<4.4>non-1-ene
英文别名
2-Butyl-1,3-diazaspiro[4.4]non-1-ene;2-butyl-1,3-diazaspiro[4.4]non-2-ene
2-丁基-1,3-二氮杂螺[4.4]壬-1-烯化学式
CAS
151257-06-6
化学式
C11H20N2
mdl
——
分子量
180.293
InChiKey
FQBLVJNFQCCUL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1
  • 拓扑面积:
    2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丁基-1,3-二氮杂螺[4.4]壬-1-烯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75h, 生成 4'-<(2-n-butyl-1,3-diazaspiro<4.4>non-1-en-3-yl)methyl>biphenyl-2-carboxylic acid trifluoro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咪唑啉酮的新系列:高特异性和有效的非肽AT1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摘要:
    从新型非肽AT1受体拮抗剂DuP 753(氯沙坦)的结构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新的有效拮抗剂。在这些化合物中,中央咪唑核被二氢咪唑-4-酮结构取代。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在5位有一个螺环戊烷或一个螺环己烷环。与咪唑系列一样,最好的取代基是1位的线性丁基链和1位的[2'-((四唑-5-基)联苯基]甲基] 3.通过化合物竞争性抑制[125I] AII与AT1亚型受体结合并拮抗AII诱导的兔主动脉环收缩的能力来评估拮抗活性。活性最高的化合物的IC50值在纳摩尔范围内。在清醒的老鼠中 当口服时,化合物4和21拮抗AII升压反应。化合物21(SR 47436)最活泼;最近显示它在静脉和口服中对食蟹猴也具有活性。该分子目前正在接受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
    DOI:
    10.1021/jm00074a018
  • 作为产物:
    描述:
    2-丁基-1,3-二氮杂螺环[4,4]壬-1-烯-4-酮盐酸盐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碳酸氢钠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97%的产率得到2-丁基-1,3-二氮杂螺[4.4]壬-1-烯
    参考文献:
    名称:
    咪唑啉酮的新系列:高特异性和有效的非肽AT1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摘要:
    从新型非肽AT1受体拮抗剂DuP 753(氯沙坦)的结构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新的有效拮抗剂。在这些化合物中,中央咪唑核被二氢咪唑-4-酮结构取代。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在5位有一个螺环戊烷或一个螺环己烷环。与咪唑系列一样,最好的取代基是1位的线性丁基链和1位的[2'-((四唑-5-基)联苯基]甲基] 3.通过化合物竞争性抑制[125I] AII与AT1亚型受体结合并拮抗AII诱导的兔主动脉环收缩的能力来评估拮抗活性。活性最高的化合物的IC50值在纳摩尔范围内。在清醒的老鼠中 当口服时,化合物4和21拮抗AII升压反应。化合物21(SR 47436)最活泼;最近显示它在静脉和口服中对食蟹猴也具有活性。该分子目前正在接受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
    DOI:
    10.1021/jm00074a0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synthesis of irbesartan
    申请人:Nisnevich Gennady
    公开号:US20060135544A1
    公开(公告)日:2006-06-22
    Provided are a method of making irbesartan via a Suzuki coupling reaction and a novel intermediate, 2-butyl-3-(4′-bromobenzyl)-1,3-diazaspiro[4.4]non-1-ene-4-one, for such process. The novel process includes the step of reacting such intermediate with a protected imidazolephenylboronic acid.
    提供了一种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制备厄贝沙坦的方法,以及一种新的中间体2-丁基-3-(4'-溴苯甲基)-1,3-二氮杂螺[4.4]壬-1-烯-4-酮,用于此过程。该新工艺包括将该中间体与受保护的咪唑苯硼酸反应的步骤。
  • US7217825B2
    申请人:——
    公开号:US7217825B2
    公开(公告)日:2007-05-15
  • A new series of imidazolones: highly specific and potent nonpeptide AT1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s
    作者:Claude A. Bernhart、Pierre M. Perreaut、Bernard P. Ferrari、Yvette A. Muneaux、Jean Louis A. Assens、Jacques Clement、Frederique Haudricourt、Claude F. Muneaux、Joelle E. Taillades、Marie-Aimee Vignal、Jean Gougat、Pierre R. Guiraudou、Colette A. Lacour、Alain Roccon、Catherine F. Cazaubon、Jean-Claude Breliere、Gerard Le Fur、Dino Nisato
    DOI:10.1021/jm00074a018
    日期:1993.10.1
    Starting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nonpeptide AT1 receptor antagonist DuP 753 (losartan), a new series of potent antagonists was designed. In these compounds the central imidazole nucleus was replaced by the dihydroimidazol-4-one structure. The most active compounds had a spirocyclopentane or a spirocyclohexane ring in position 5. Like the imidazole series, the best substituents were the linear
    从新型非肽AT1受体拮抗剂DuP 753(氯沙坦)的结构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新的有效拮抗剂。在这些化合物中,中央咪唑核被二氢咪唑-4-酮结构取代。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在5位有一个螺环戊烷或一个螺环己烷环。与咪唑系列一样,最好的取代基是1位的线性丁基链和1位的[2'-((四唑-5-基)联苯基]甲基] 3.通过化合物竞争性抑制[125I] AII与AT1亚型受体结合并拮抗AII诱导的兔主动脉环收缩的能力来评估拮抗活性。活性最高的化合物的IC50值在纳摩尔范围内。在清醒的老鼠中 当口服时,化合物4和21拮抗AII升压反应。化合物21(SR 47436)最活泼;最近显示它在静脉和口服中对食蟹猴也具有活性。该分子目前正在接受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辛基羟乙基咪唑啉 辛基羟乙基咪唑啉 肉豆蔻基羟乙基咪唑啉 甲基-(1-甲基-吡咯烷-2-亚基)-胺 甲基(5-甲基-1,2-恶唑-3-基)氨基甲酸酯 油基胺乙基咪唑啉 氯代醋酸钠与4,5-二氢-十一烷基-1H-咪唑-1-乙醇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 月桂基羟乙基咪唑啉 恶唑-4-基氨基甲酸叔丁酯 异硬脂基羟乙基咪唑啉 异噁隆 异丙基亚氨基吡咯烷 噻唑-2,4-二胺 噁唑-4-胺 叔-丁基2-氨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甲酸基酯 十七碳-2-烯基-4,5-二氢-1H-咪唑-1-乙醇盐酸盐 偶氮引发剂VA-064 依凡达明 二氨基吡唑 乙基3-(乙基氨基)-5-甲基-1,2-恶唑-4-羧酸酯 alpha-(氯甲基)-2-异丙基-5-硝基-2H-咪唑-2-乙醇 alpha,4,4-三甲基-2-十一烷基-2-咪唑啉-1-乙醇 Z-2-(8-十七烯基)-4,5-二氢-1H-咪唑-1-乙醇 N-甲基-3-氨基吡唑 N-甲基-2-吡咯烷酮肟 N-甲基-1,2-噻唑-3-胺1,1-二氧化物 N-环己基-1,2-噻唑-3-胺1,1-二氧化物 N-叔-丁基-5-甲基-2H-吡唑-3-胺 N-乙基-N-(5-甲基-3-异恶唑基)-乙酰胺 N-乙基-1,2-噻唑-3-胺1,1-二氧化物 N-乙基-1,2,5-恶二唑-3,4-二胺 N-[2-[2-[(E)-十七碳-8-烯基]-4,5-二氢咪唑-1-基]乙基]乙烷-1,2-二胺 N-[2-[2-(13-二十一碳烯-1-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基]乙二胺 N-[2-(4,5-二氢-2-十九烷基-1H-咪唑-1-基)乙基]乙二胺 N-[2-(4,5-二氢-2-十一烷基-1H-咪唑-1-基)乙基]乙二胺 N-[(2Z)-哌嗪-2-亚基]-2,2,2-三氟乙酰肼 N-[(2-甲基苯基)氨基甲硫杂酰]-2-(4-羰基-2-苯基喹唑啉-3(4H)-基)-3-苯基丙酰胺 N-BOC-4-氨基噻唑 N-3-异恶唑氨基甲酸叔丁酯 N-(噻二唑-4-基)氨基甲酸乙酯 N-(5-叔丁基-1H-吡唑-3-基)氨基甲酸甲酯 N-(4,5-二甲基-3-异噁唑)氨基甲酸1,1-二甲基乙酯 N-(2-氨基乙基)-N'-[2-[2-(13-二十一碳烯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基]乙二胺 N-(2-氨基乙基)-N'-[2-(4,5-二氢-2-十九烷基-1H-咪唑-1-基)乙基]乙二胺 N-(2-氨基乙基)-N'-[2-(2-十七烷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基]乙二胺 N,N,N',N'-四甲基-4,6-二(三甲基硅烷基)环戊二烯并[c]吡咯-1,3-二胺 N,N,N',N',5-戊甲基环戊并[c]吡咯-1,3-二胺 N,N,3,3-四甲基氮杂环丙烯-2-胺 N,5-二甲基-1,2-恶唑-3-胺 6H-吡唑并[1,5-c][1,2,3]三唑-3,5,6-三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