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arbon monoxide;iron(2+);trimethyl phosphite;diiodide | 52155-1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arbon monoxide;iron(2+);trimethyl phosphite;diiodide
英文别名
——
carbon monoxide;iron(2+);trimethyl phosphite;diiodide化学式
CAS
52155-11-0;1174574-37-8;26623-61-0
化学式
C8H18FeI2O8P2
mdl
——
分子量
613.83
InChiKey
DZVNQAAAMWAQRI-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6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57.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η2-Coordination in pentacoordinate iron complexes
    摘要:
    DOI:
    10.1016/0022-328x(89)87232-8
  • 作为产物:
    描述:
    cis-FeI2(CO)2(P(OCH3)3)2 以 neat (no solvent, solid phase) 为溶剂, 生成 carbon monoxide;iron(2+);trimethyl phosphite;diiod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水性系统中基于金属的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的多样性和设计:揭示了基本趋势。
    摘要:
    多种初级金属羰基配合物的CO释放能力已使用脱氧肌红蛋白-碳单氧肌红蛋白测定法进行了评估。在水性体系中观察到了广泛的CO释放过程速率。对于八面体d(6)配合物,发现速率以FeI(2)(CO)(4)> [NEt(4)] [V(CO)(6)]> MnBr(CO)(5)的顺序降低)> Cr(CO)(6),表明CO释放不受金属-碳键强度的控制。在[NEt(4)] [MX(CO)(5)]系列中(M = Cr,Mo,W; X = Cl,Br,I),发现CO释放速率降低了该组(Cr> Mo> W),而在铬系列中,卤化物的趋势相似(Cl> Br> I)。d(4)配合物[NEt(4)] [MI(3)(CO)(4)](M = Mo,W)显示出比其d(6)同系物更快的释放。
    DOI:
    10.1039/b822157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rimethyl phosphite complexes of iron(<scp>II</scp>): preparation, characterisation, and Mössbauer spectra
    作者:Edward T. Libbey、G. Michael Bancroft
    DOI:10.1039/dt9740000087
    日期:——
    preferentially displaces iodide from Fe(CO)2I2P(OMe)3}2 to give the stable intermediate [Fe(CO)2IP(OMe)3}]+, from which carbonyl can be displaced subsequently by more phosphite yielding trans-Fe(CO)I[P(OMe)3}4]+. These species are isoelectronic to known manganese(I) complexes.
    据报道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含有亚磷酸三甲酯的中性和阳离子型低旋(II)配合物。这些配合物比其他非螯合的叔膦配体更类似于异氰酸酯。Mössbauer光谱表明,P(OMe)3的意外键合特征既是强大的σ供体,又是π受体,是造成这种意外化学行为的主要原因。P(OMe)3优先从Fe(CO)2 I 2 P(OMe)3 } 2置换化物,得到稳定的中间体[Fe(CO)2 I P(OMe)3 }] +,随后可通过更多的亚磷酸酯取代羰基,从而生成反式-Fe(CO)I [P(OMe)3 } 4 ] +。这些物质与已知的(I)配合物是等电子的。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Fe: Org.Verb.B1, 1.1.4.2.2, page 100 - 112
    作者: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Fe: Org.Verb.B5, 1.3.1.4.1.1, page 32 - 67
    作者: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Fe: Org.Verb.B5, 1.3.1.3.2, page 24 - 27
    作者:
    DOI:——
    日期:——
  • Cotton, J. D.; Doddrell, D.; Heazlewood, R. L.,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69, vol. 22, p. 1785 - 1788
    作者:Cotton, J. D.、Doddrell, D.、Heazlewood, R. L.、Kitching, W.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苯甲基亚磷酸二乙酯 磷酸三-(1-甲基-丁-3-烯基酯) 碘化铜(I)三甲基亚磷酸络合物 次乙基三(亚甲基氧基)膦 抗氧剂1600 抗氧剂 618 四氯化铂 双(2-丁氧基乙基)癸基亚磷酸酯 偏苯三酸三辛酯 亚磷酸庚基二丙二醇酯 亚磷酸十三烷酯 亚磷酸二甲酯丙酯 亚磷酸二乙酯戊酯 亚磷酸二乙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 亚磷酸三辛酯 亚磷酸三苄酯 亚磷酸三环己酯 亚磷酸三正己酯 亚磷酸三新戊酯 亚磷酸三戊基酯 亚磷酸三异癸基酯 亚磷酸三壬酯 亚磷酸三乙酯 亚磷酸三丙酯 亚磷酸三丙烯酯 亚磷酸三[2,2-二[(2,3-二溴丙氧基)甲基]丁基]酯 亚磷酸三(十八烷基)脂 亚磷酸三(十二烷基)脂 亚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 亚磷酸-(2-乙基硫烷基-乙基酯)-二甲基酯 亚磷酸-(1-氰基-1-甲基-乙基酯)-二环己基酯 亚磷酸,1,1-二甲基乙基二乙基酯 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异十三醇酯 二(双环[2.2.1]庚-5-烯-2-基甲基)甲基亚磷酸酯 乙酸,[[二(2,2,2-三氟乙氧基)膦基]氧代]-,甲基酯 乙酰胺,N-[2-(4-吡啶基硫代)乙基]- 乙酮,1-[(1R,5R,6R,7S)-6,7-二甲基-2-氧杂-3-氮杂二环[3.2.0]庚-3-烯-4-基]-,rel- 三羟甲基丙烷亚磷酸酯 三甲氧基磷 三异十三烷基亚磷酸盐 三异丙基亚磷酸酯 三异丁基磷酸 三丁基,三丁酯 三[3-(烯丙氧基)-2-氯丙基]亚磷酸酯 三[2-(十二烷基硫代)乙基]亚磷酸酯 三-叔-丁基亚磷酸 三(甲基)亚磷酸盐-d9 三(氯丙基)亚磷酸酯 三(双环[2.2.1]庚-5-烯-2-基甲氧基)膦 三(十一烷基)亚磷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