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E,10E)-1,7-diazacyclododeca-4,10-diene-2,8-dione | 1003854-07-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E,10E)-1,7-diazacyclododeca-4,10-diene-2,8-dione
英文别名
——
(4E,10E)-1,7-diazacyclododeca-4,10-diene-2,8-dione化学式
CAS
1003854-07-6
化学式
C10H14N2O2
mdl
——
分子量
194.233
InChiKey
JOPHXOFCEBXHOH-ZPUQHVI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58.2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甲基吗啉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20 mg的产率得到(4E,10E,16E,22E)-1,7,13,19-Tetraaza-cyclotetracosa-4,10,16,22-tetraene-2,8,14,20-tetra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几种对称大内酰胺的高效合成和惊人的超分子结构。
    摘要:
    四个C(n)对称大环内酰胺环-[NH-CH(2)-CH = CH-CH(2)-CO](n)的合成(1,n = 2; 2,n = 3; 3, n = 4)和环-[NH-CH(2)-CH(2)-CH = CH-CO](3)(4)已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线性途径导致前体,其随后在单独的步骤中被大环化。第二种收敛方法依赖于目标的对称性:它包括适当激活的亚基,这些亚基会受到大环化条件的影响。亚基首先低聚,然后环化以形成纯的大内酰胺或混合物。大内酰胺单元1、2和4通过弱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堆叠,分别形成无穷的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棱柱。这些堆叠进一步并排包装在从各向同性介质中生长的晶体中。内酰胺1和4的晶体中的总偶极子分别为零和大,主要是由酰胺基团的排列引起的。当在各向异性液晶溶液中冷却时,Macrolactam 2表现出惊人的同构性。然后通过分形过程获得大型空心六角形管。与前面的三个环相反,3产生没有任何形状的棱镜的晶体。
    DOI:
    10.1002/chem.2007005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艾才派硕 甲基7-氮杂双环[4.1.0]庚-3-烯-7-羧酸酯 甲基2,5-二甲基-1H-氮杂卓-1-羧酸酯 氯化二氢1-[3-(3,5,7-三甲基-2-羰基-2,3--1H-吖庚英-1-基)丙基]哌啶正离子 氮杂环庚烷-2-酮肟 氮杂环丁烷并[1,2-a]噻吩并[2,3-c]吡咯 氮杂环丁烷并[1,2-a][1,3]二氧杂环戊并[4,5-c]吡咯 氮杂环丁烷并[1,2-a][1,2]恶唑并[3,4-d]氮杂卓 氮杂卓-2,7-二酮 替尼拉平 戊四唑 吖庚英并[2,1-a]异喹啉-5(4H)-硫酮,3-甲基- 叔-丁基2-溴-8,9-二氢-5H-吡啶并[2,3-D]氮杂卓-7(6H)-甲酸基酯 他利克索 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 乙基7-氧代-6-氮杂双环[3.2.0]庚-3-烯-6-羧酸酯 [4-(4-甲基苯氧基)苯基]磺酰氯 N-叔丁基-6-甲氧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N-丁基-6-甲氧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N-Boc-2,3,4,5-四氢氮杂卓 N,N-二乙基-6-硝基-3H-氮杂-2-胺 N,N-二乙基-6-甲氧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DL-氨基己内酰胺 C-(6,7,8,9-四氢-5H-[1,2,4]噻唑并[4,3-a]-氮杂革-3-基)-甲基胺 9-氮杂双环[4.2.1]壬-2,4-二烯-9-甲醛 9-氮杂双环[4.2.1]壬-2,4-二烯 9-氮杂双环[4.2.1]壬-2,4,7-三烯-9-甲醛 9-氧杂-6-氮杂三环[4.3.1.03,8]癸-2,4,7-三烯 8-甲基-7H-吡啶并[1,2-a]氮杂-6-酮 7-溴-6,6-二甲氧基-2,3,4,6-四氢-喹啉 7-氧代-6,7-二氢-1H-氮杂卓-4-羧酸 7-氧代-6,7-二氢-1H-氮杂卓-4-磺酰胺 7-异丙基-3-甲基-1,3-二氢-2H-氮杂卓-2-酮 7-乙基-9-甲基-6,7,8,9-四氢-5H-吡嗪并[2,3-d]氮杂卓-2-胺 7-(哌啶-3-基)-3,4,5,6-四氢-2H-氮杂 7-(4-氟苯基)-3,4,5,6-四氢-2H-氮杂卓 6-甲氧基-N-丙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6-氯-1,9-二甲基-3-苯基-1,4-二氮杂螺[4.5]癸-3,6,9-三烯-2,8-二酮 6-氮杂双环[3.2.1]辛-3-烯-7-酮 6-氮杂双环[3.2.1]辛-2-烯-7-酮 6-氧杂-4-氮杂三环[5.2.1.04,8]癸-1(9),2,7-三烯 6-BOC-2-溴-5,6,7,8-四氢-4H-噻唑并[4,5-D]吖庚因 6,7-二氮杂三环[5.4.1.01,5]十二碳-2,4,8,10-四烯 6,7-二氢-9-羟基-6-氧代-5H-吡啶并[3,2-b]氮杂卓-8-羧酸乙酯 6,7-二氢-5H-吡啶并[2,3-b]氮杂革-8(9H)-酮 6,7,8,9-四氢-5H-嘧啶并[4,5-d]氮杂卓 6,7,8,9-四氢-5H-咪唑并[1,2-a]氮杂卓-2-甲醛 6,7,8,9-四氢-5H-咪唑[1,2-a]氮杂卓 6,7,8,9-四氢-5H-吡啶并[3,4-c]氮杂卓 6,7,8,9-四氢-5H-吡啶并[3,2-b]氮杂卓-5-硫代甲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