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α-氨基酸

α-氨基酸

α-氨基酸是含有一个氨基(-NH₂)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它们的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有机化合物。这里的“α”表示这个碳原子是氨基酸分子中的第一个或最靠近氮原子的碳原子。这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结构与分类

α-氨基酸根据侧链的不同可分为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两大类:

  1.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人体能够自行合成这些氨基酸,不需要通过食物摄入。常见的有甘氨酸、丙氨酸等。
  2.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人体不能自行合成或合成能力不足,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等。

除上述分类外,还可以根据侧链功能基的不同进一步将α-氨基酸分为酸性、碱性、芳香族及含硫类等多种类型。例如:

  • 酸性氨基酸:如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
  • 碱性氨基酸:如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 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酪氨酸(Tyr)。

这些氨基酸的侧链提供了不同性质和功能,是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结构式图片
双甘肽 glycylglycine 556-50-3 C4H8N2O3
双甘肽
β-丙氨酸 3-amino propanoic acid 107-95-9 C3H7NO2
β-丙氨酸
N-BOC-4-氨基苯甲酸 4-(N-tert-butoxycarbonyl)aminobenzoic acid 66493-39-8 C12H15NO4
N-BOC-4-氨基苯甲酸
N,N'-双(丙稀酰)胱胺 N,N’-cystamine-bis-acrylamide 60984-57-8 C10H16N2O2S2
N,N'-双(丙稀酰)胱胺
L-高苯丙氨酸 D-homophenylalanine 943-73-7 C10H13NO2
L-高苯丙氨酸
L-高丝氨酸 L-homoserine 672-15-1 C4H9NO3
L-高丝氨酸
L-胱氨酸盐酸盐 L-cystine dihydrochloride 30925-07-6 C6H12N2O4S2*2ClH
L-胱氨酸盐酸盐
L-胱氨酸 盐酸盐 L-Cystine dihydrochloride 30925-07-6 C6H14Cl2N2O4S2
L-胱氨酸 盐酸盐
L-正亮氨酸 L-Norleucine 327-57-1 C6H13NO2
L-正亮氨酸
L-异丝氨酸 L-isoserine 632-13-3 C3H7NO3
L-异丝氨酸
L-天门冬氨酸 L-Aspartic acid 56-84-8 C4H7NO4
L-天门冬氨酸
L-丝氨酰胺盐酸盐 L-serinamide hydrochloride 65414-74-6 C3H8N2O2*ClH
L-丝氨酰胺盐酸盐
DL-天门冬氨酸 aspartic Acid 617-45-8 C4H7NO4
DL-天门冬氨酸
DL-o-络氨酸 2-hydroxy-phenylalanine 2370-61-8 C9H11NO3
DL-o-络氨酸
D-鸟氨酸盐酸盐 D-ornithine hydrochloride 16682-12-5 C5H12N2O2*ClH
D-鸟氨酸盐酸盐
D-苯基丁氨酸 D-homophenylalanine 82795-51-5 C10H13NO2
D-苯基丁氨酸
D-组胺盐酸盐一水合物 D-histidine monohydrochloride 6341-24-8 C6H10N3O2*Cl
D-组胺盐酸盐一水合物
D-甲状腺素 dextrothyroxine 51-49-0 C15H11I4NO4
D-甲状腺素
D-瓜氨酸 D-citrulline 13594-51-9 C6H13N3O3
D-瓜氨酸
D-天门冬氨酸 (2R)-aspartic acid 1783-96-6 C4H7NO4
D-天门冬氨酸
D-亮氨酸 (R)-leucine 328-38-1 C6H13NO2
D-亮氨酸
D-2-氨基丁酸 (R)-2-aminobutyric acid 2623-91-8 C4H9NO2
D-2-氨基丁酸
D-2,4-二氨基丁酸 D-2,4-diaminobutyric acid 26908-94-1 C4H10N2O2
D-2,4-二氨基丁酸
5-甲基-DL-色氨酸 5-methyl-DL-tryptophan 951-55-3 C12H14N2O2
5-甲基-DL-色氨酸
2-氨基-2-苯基乙酸 phenylglycin 2835-06-5 C8H9NO2
2-氨基-2-苯基乙酸
1-氨基环丁甲酸 1-aminocyclobutane-1-carboxylic acid 117259-24-2 C5H9NO2
1-氨基环丁甲酸
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 (R,S)-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67123-97-1 C10H11NO2
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
1,2,3,4-四氢-3-异喹啉羧酸 盐酸盐 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 hydrochloride 41994-51-8 C10H11NO2*ClH
1,2,3,4-四氢-3-异喹啉羧酸 盐酸盐
(S)-(+)-2-氨基-3-羟基-3-甲基丁酸 (S)-2-amino-3-hydroxy-3-methylbutanoic acid 2280-27-5 C5H11NO3
(S)-(+)-2-氨基-3-羟基-3-甲基丁酸
(R)-(+)-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 (3R)-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103733-65-9 C10H11NO2
(R)-(+)-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
(2R)-2-氨基-3-环己基丙酸 3-cyclohexyl-D-alanine 58717-02-5 C9H17NO2
(2R)-2-氨基-3-环己基丙酸
—— (R)-1,2,3,4-tetrahydro-3-isoquinolinecarboxylic acid, 1,1-dimethylethyl ester 103733-65-9 C14H19NO2
(R)-1,2,3,4-tetrahydro-3-isoquinolinecarboxylic acid, 1,1-dimethylethyl 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