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S,3R,5R)-ethyl 2-(2-azidoethyl)-3-(bis(allyloxy)phosphoryloxy)-6-hydroxy-5-(triisopropylsilyloxy)-2-(trimethylsilyloxy)hexanoate | 1234580-05-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S,3R,5R)-ethyl 2-(2-azidoethyl)-3-(bis(allyloxy)phosphoryloxy)-6-hydroxy-5-(triisopropylsilyloxy)-2-(trimethylsilyloxy)hexanoate
英文别名
——
(2S,3R,5R)-ethyl 2-(2-azidoethyl)-3-(bis(allyloxy)phosphoryloxy)-6-hydroxy-5-(triisopropylsilyloxy)-2-(trimethylsilyloxy)hexanoate化学式
CAS
1234580-05-2
化学式
C28H56N3O9PSi2
mdl
——
分子量
665.912
InChiKey
AMETXVWSIFEFTC-GTNKKZT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68
  • 重原子数:
    43.0
  • 可旋转键数:
    24.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158.51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S,3R,5R)-ethyl 2-(2-azidoethyl)-3-(bis(allyloxy)phosphoryloxy)-6-hydroxy-5-(triisopropylsilyloxy)-2-(trimethylsilyloxy)hexanoate吡啶戴斯-马丁氧化剂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0%的产率得到(2S,3R,5R)-ethyl 2-(2-azidoethyl)-3-(bis(allyloxy)phosphoryloxy)-6-oxo-5-(triisopropylsilyloxy)-2-(trimethylsilyloxy)hex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全合成中的好时机:磷酸丝霉素A
    摘要:
    在完全合成磷脂酰菌素A的过程中,证明了正确引入官能团和进行操纵的重要性(适当的时机)。合成策略包括Cu I-噻吩羧酸盐(CuTC,Liebeskind试剂)介导的偶联引入在ž,ž-二烯在合成的最后阶段,在受保护的磷酸盐的存在下。C1-C13片段组装的关键特征是不对称的二羟基化,埃文斯-羟醛反应和先进的保护基团策略。通过环己烯酮的不对称1,2加成和随后的非对映选择性酮还原,可得到C14–C21片段。一项关键任务是C8–C9烯烃的二羟基化,C6–C7双键的引入以及C25-氮官能团的产生。第二个例子是在核心部分生成官能团的最佳顺序(第一磷酸化,第二碘代烯烃化,第三叠氮化物/氨基甲酸酯转化)。将这种方法的合成溶液与磷霉素领域中已经存在的贡献进行了比较。
    DOI:
    10.1002/chem.201000104
  • 作为产物:
    描述:
    (2S,3R,5R)-ethyl 2-(2-azidoethyl)-3-(bis(allyloxy)phosphoryloxy)-6-(4-methoxybenzyloxy)-5-(triisopropylsilyloxy)-2-(trimethylsilyloxy)hexanoate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6%的产率得到(2S,3R,5R)-ethyl 2-(2-azidoethyl)-3-(bis(allyloxy)phosphoryloxy)-6-hydroxy-5-(triisopropylsilyloxy)-2-(trimethylsilyloxy)hex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全合成中的好时机:磷酸丝霉素A
    摘要:
    在完全合成磷脂酰菌素A的过程中,证明了正确引入官能团和进行操纵的重要性(适当的时机)。合成策略包括Cu I-噻吩羧酸盐(CuTC,Liebeskind试剂)介导的偶联引入在ž,ž-二烯在合成的最后阶段,在受保护的磷酸盐的存在下。C1-C13片段组装的关键特征是不对称的二羟基化,埃文斯-羟醛反应和先进的保护基团策略。通过环己烯酮的不对称1,2加成和随后的非对映选择性酮还原,可得到C14–C21片段。一项关键任务是C8–C9烯烃的二羟基化,C6–C7双键的引入以及C25-氮官能团的产生。第二个例子是在核心部分生成官能团的最佳顺序(第一磷酸化,第二碘代烯烃化,第三叠氮化物/氨基甲酸酯转化)。将这种方法的合成溶液与磷霉素领域中已经存在的贡献进行了比较。
    DOI:
    10.1002/chem.2010001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11bR,11''bR)-2,2''-[氧双(亚甲基)]双[4-羟基-4,4''-二氧化物-二萘并[2,1-d:1'',2''-f][1,3,2]二氧磷杂七环 (11aR)-10,11,12,13-四氢-5-羟基-3,7-二-1-萘-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磷杂八环 鲸蜡基磷酸-鲸蜡基磷酸二乙醇胺 高氯酸N,N,N',N',N'',N'',N''',N'''-八甲基二磷四酰胺(1:1:2)锂 非对称二乙基二(二甲基胺基)焦磷酸酯 非4-烯-5-基二苯基磷酸酯 雷公藤甲素O-甲基磷酸酯二苄酯 阿扎替派 间苯二酚双[二(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 锌四戊基二(磷酸酯) 银(1+)二苄基磷酸酯 铵4-(2-甲基-2-丁炔基)苯基4-(2-甲基-2-丙基)苯基磷酸酯 铵2-乙基己基磷酸氢酯 铵2,3-二溴丙基磷酸酯 钾二己基磷酸酯 钾二十烷基磷酸酯 钾二乙基磷酸酯 钾二(8-甲基壬基)磷酸酯 钾[5,7,7-三甲基-2-(1,3,3-三甲基丁基)辛基]磷酸酯 钾2-己基癸基磷酸酯 钴(2+)十三烷基磷酸酯 钡4,4-二乙氧基-2,3-二羟基丁基磷酸酯 钡1,3-二羟基-2-丙基磷酸酯 钠辛基氢磷酸酯 钠癸基氢磷酸酯 钠异丁基氢磷酸酯 钠二苄基磷酸酯 钠二戊基磷酸酯 钠二(十八烷基)磷酸酯 钠二(2-丁氧乙基)磷酸酯 钠O,O-二乙基磷酰蔷薇l烯酸酯 钠4-氨基苯基氢磷酸酯水合物(1:1:1) 钠3,6,9,12,15-五氧杂二十八碳-1-基氢磷酸酯 钠2-乙氧基乙基磷酸酯 钠2,3-二溴丙基磷酸酯 钛酸酯偶联剂NDZ-201 钙敌畏 钙二钠氟-二氧代-氧代膦烷碳酸盐 钙3,9-二氧代-2,4,8,10-四氧杂-3lambda5,9lambda5-二磷杂螺[5.5]十一烷3,9-二氧化物 野尻霉素6-磷酸酯 酸式磷酸戊酯 酚酞单磷酸酯 酚酞单磷酸环己胺盐 酚酞二磷酸四钠盐 酚酞二磷酸四钠 辛基磷酸酯 辛基二氯膦酸酯 辛基二氯丙基磷酸酯 辛基二丙基磷酸酯 赤藓糖醇4-磷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