镤(英语:Protactinium,旧译作鎃)是一种放射性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Pa,原子序为91。这是一种银灰色、密度大的锕系元素,容易与氧、水蒸汽和无机酸反应。在自然界中,镤非常稀少,在地壳中的平均浓度通常为兆分之一,但在某些晶质铀矿的矿床中可能达到百万分之一。由于其稀有性以及高放射性和毒性,除了科学研究外,镤没有其他实用价值。目前研究用的镤主要从用过的核燃料中提炼出来。天然存在的最长寿命且最主要的同位素是231Pa,半衰期为32760年。
发现历史1917年至1918年间,由奥托·哈恩和莉泽·迈特纳、德国及英国的弗雷德里克·索迪与约翰·克兰斯登(John Cranston)组成的两组科学家发现了镤的一种同位素——231Pa,其半衰期约为32000年。因此,他们将这种元素命名为镤(protactinium),意为“之前”或“首先”,因为镤在铀-235的衰变链中位于锕元素之前。1927年,阿里斯蒂德·冯·格罗斯提取出2毫克的五氧化二镤(Pa2O5),并于1934年首次在0.1毫克的五氧化二镤中分离出纯镤。
理化性质镤容易与氧、水蒸汽和酸反应,但不与碱金属反应。无论是在固体还是水中,镤存在两个主要的氧化态:+4和+5,而+3和+2的状态在某些固相中也有所体现。由于它的电子组态是[Rn]7s26d15f2,+5氧化态对应的低能量有利于5f0的电子填入。+4和+5两种状态都容易在水中形成氢氧化物,主要离子包括Pa(OH)3+, Pa(OH)2+ 2, Pa(OH)+ 3 a以及 Pa(OH)4,皆为无色。其他已知的离子还包括PaCl2+ 2, PaSO2+ 4, PaF3+, PaF2+ 2, PaF− 6, PaF2− 7 以及 PaF3− 8。
同位素形态镤是天然存在的最罕见和最昂贵的元素之一。由于铀-235的α衰变(产生镤-231),以及铀-238的β衰变(产生镤-234),所以通常情况下,镤是以231Pa和234Pa的形式存在。几乎所有的铀238(99.8%)都会衰变成234mPa。钍-232中的中子俘获会形成镤-233,而它会再衰变成铀-233或通过捕捉另一个中子转换成非裂变的铀-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