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共计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当选。诺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教授当选外籍院士。
中国化学会第四届能源化学青年论坛定于2025年8月1日至3日在扬州市召开。会议以“驱动能源新发展,展望双碳新趋势”为主题,会议旨在促进我国能源材料化学领域青年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能源领域前沿动态及持续发展,推动产业技术开发与应用。会议组委会诚邀领域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参会讨论,同时热烈欢迎产业界人士参加会议。
华南理工赵伯特课题组招收电催化、塑料催化、原位光谱等方向博士生、博士后,2025年9月入学,还有1个博士指标,希望招收从事电催化、塑料催化、原位光谱等方向的学生。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药物制剂团队诚聘博士后,主要招聘专业方向:生物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学、免疫学和医学等相关专业。进站条件:年龄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五届新材料与化学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MCE 2025) 将于2025年07月25-27日在中国昆明召开。会议将对行业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总结国内外近期开发的先进材料研究和关键技术,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分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合作和成果转化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近日,全球科研界被一则重磅消息震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宣布自2025年4月2日起禁止中国、俄罗斯、伊朗等 “受关注国家” 的机构访问其核心生物医学数据库。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锤,砸向了原本紧密合作的国际科研网络,尤其是对中国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对中国科研界又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事件。
2025年国际碳未来论坛暨第11届全国碳催化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7月19-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本届会议以“更清洁的碳未来”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聚焦碳催化、碳材料、电镜催化与先进表征、低碳催化、绿色催化等相关领域进行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肿瘤免疫交叉课题组工作人员招聘:博士后2名、技术员1到2名、实习生或交流生若干,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邮箱,我们会尽快回复合适的申请人并安排面试。
当化学家设计新的化学反应时,一个有用的信息涉及到反应的过渡状态——从这个点开始,反应必须继续进行。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预测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结构,精度很高。他们的模型可以使化学家更容易设计出可以产生各种有用化合物(例如药物或燃料)的反应。
为促进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5年全国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0月23-26日在南昌召开。会议主题:变革中的生物化学。
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张凯研究员诚聘储能与动力电池方向博士后,要求:具有电化学、材料化学相关背景;或有机、高分子背景的跨领域人才。
厦门大学田华雨教授课题组为进一步加强转染试剂的研发,现公开招聘科研助理一名,有意者请发送简历到邮箱,并提交可证明符合聘任条件的相关材料扫描件作为附件。
“中国化学会2025第二十三次全国电化学大会” 将于2025年11月7-10日在中国武汉举行。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和本次大会组委会诚挚邀请国内外从事电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仪器研制以及产业界的同仁共聚武汉,交流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推进电化学学科发展,携手推动电化学服务国家战略。热忱欢迎广大师生及电化学工作者积极报名参加本次电化学盛会。
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含氟有机化合物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备受瞩目。氟原子的引入能够显著改变分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使得含氟化合物在药物化学、材料科学以及农业化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含氟季碳手性中心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关键挑战,浙江大学陆展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通过钴催化的不对称Negishi偶联反应成功合成了含氟四级碳手性中心的化合物,为含氟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025第五届国际能源化学与工程大会 (ICECE-2025)将于2025年9月19-21日在成都星宸航都国际酒店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做精彩演讲,包括全体报告,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以及墙报展示活动。同期设置青年论坛以及优秀口头报告评选活动,欢迎青年学者积极报名申请演讲机会。期待与您相聚成都!
《南华早报》最近的一篇文章宣称,美国和欧洲的化学似乎正在消亡,而中国正在向前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大学现在垄断了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化学专业的前20名,自然指数是衡量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全球指标。与此同时,西方机构面临裁员和关闭,因为中国似乎正在巩固其主导地位。但是,化学真的在欧洲和美国缓慢消亡吗?
在电动车日益普及的当下,其安全性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近日,小米 SU7 爆炸事件引发了广泛热议,将电动车的安全隐患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一事件不禁让人们心生恐惧:看似便捷环保的电动车,缘何会突然爆燃?其实,诸多电动车自燃事故的背后,电池热失控链式反应往往是 “罪魁祸首”。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寻如何有效避免电动车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