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王启迪课题组诚聘碱金属离子电池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申请者请将申请材料电子版形式发送到邮箱wangqd@sustech.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申请岗位+姓名+毕业学校名称”,来信时请注明可到岗时间。本课题组长期招聘具有相关背景的优秀访问学生,具体要求与待遇面议。
2025年9月28-30日将在哈尔滨召开“第四届全国精细化工大会”,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及《精细化工》编辑部联合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2025年恰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5周年,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精细化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踊跃投稿、参展、参会。期待与各位在哈尔滨相聚!
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微纳尺度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10月29日-10月31日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为从事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微全分析系统、微纳尺度分离分析,以及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
近日,英国约克大学William P. Unsworth和Gideon Grogan报道了生物催化转化呋喃与胺类化合物为4-吡咯啉-2-酮的反应,可通过I类非特异性过加氧酶artUPO实现。反应适用范围广,采用简单易扩产的过氧化氢驱动方案,且无需外源酶辅因子参与。
2025年全国药物化学与新药研发学术交流会议将于2025年11月7日-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药物化学对新药研发的具体贡献、药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前景、未来新药研发的热点方向、如何推动药物化学的创新发展等展开讨论。
郑州大学牛林彬/李世俊/蓝宇团队构建了一种基于锰(II)盐、双齿氮配体、叠氮试剂和醇类模块化原位组装的锰基低能量光氧化还原催化平台,实现了烯烃的氧化氮化反应,可耐受多种官能团并生成高附加值的酮腈、酮类或腈类产物。通过药物及天然分子衍生物的后期官能团化以及假木贼碱的合成,充分证实了其合成应用价值。
韩丽丽研究员主要从事三维微观重构技术开发和新能源催化材料工作,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助理研究员(相当于高校职称体系的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副教授)或研究员(教授)3名。诚邀透射电子显微学/燃料电池/电催化方向青年才俊加盟共创未来。
为深入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积极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创新发展,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化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拟于2025年11月14—17日在上海市举办“2025新时代高校化学化工教学改革与创新交流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季恒星教授课题组因科研工作需要,现诚招博士后若干名。课题组长期从事能源化学和能源材料的研究,致力于兼顾高能量/功率密度及优良宽温域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和锂金属电池的电化学原理、关键电极材料和电极结构的研究,以及关键电极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开发。欢迎国内外具有相关研究背景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加盟。
第二届有机和高分子合成国际研讨会和第九届国际均相催化论坛,将于 2025年10月10日至13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合成方法学的开发及其在新型功能材料合成方面的应用。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促进有机合成与聚合物合成的融合,将为来自不同学科的合成领域专家提供交流汇聚平台,分享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交流思想,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并建立科研合作关系。
近日,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工程新闻》(C&EN) 编辑重点介绍了过去一年中读者们最喜欢的一些分子,其中经过读者投票,α-ʟ-环糊精 (α-ʟ-cyclodextrin) 被选为年度分子。
近日,香港大学何健课题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含有三联吡啶结构的共价有机框架负载镍(TPY-COF-Ni)的新型光催化体系,在可见光照射下,汉斯酯(Hantzsch ester, HE)能够与COF骨架进行高效电子传输生成具有高度还原性的一价镍物种,为惰性卤代烃的还原偶联反应提供了极具前景的解决方案。
姑苏实验室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赵婕老师团队,招聘固态电池博士后若干,本招聘长期有效,可随时入职。我们欢迎有志于打造安全、长寿命、高能固态电池的新同事加入!
为持续深化高纯化学品领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聚焦关键技术突破、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协同,中国化工学会高纯化学品工艺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定于2025年9月26日至28日(26日报到)在济南市召开“第三届中国高纯化学品发展大会”。内容包括化学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与合成、传质与分离提纯、传热过程与低碳节能、降本增效等,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高月泽课题组将于2025年9月成立,课题组将全力支持团队成员的科研事业发展。现因科研工作需要,诚聘博士后科研工作者2–3名。
“第十四届中日双边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研讨会暨纪念卢嘉锡先生诞辰110周年与庆祝建所65周年结构化学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0月17-20日在厦门举行,会议旨在促进中日两国在原子簇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纪念著名化学家卢嘉锡先生诞辰110周年,研讨金属原子簇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推动结构化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2025年7月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41届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年会上,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研究团队一项新研究引发广泛关注 - 科学家首次在人类生殖液中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这一发现敲响了关乎人类生殖健康的警钟。据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童晓嵋副主任医师、张松英教授、蒋凌英副主任医师合作通过改良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首次在51对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夫妇样本中检出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纳米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