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R,7aR,11R,11aR)-11-benzyl-5-oxo-3-phenyldecahydrooxazolo[2,3-j]quinoline | 1559757-06-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R,7aR,11R,11aR)-11-benzyl-5-oxo-3-phenyldecahydrooxazolo[2,3-j]quinoline
英文别名
——
(3R,7aR,11R,11aR)-11-benzyl-5-oxo-3-phenyldecahydrooxazolo[2,3-j]quinoline化学式
CAS
1559757-06-0
化学式
C24H27NO2
mdl
——
分子量
361.484
InChiKey
CYVXIYLCDDFRGE-PIATZUFC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48.6±39.0 °C(predicted)
  • 密度:
    1.19±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4
  • 重原子数:
    27.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
  • 拓扑面积:
    29.5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R,7aR,11R,11aR)-11-benzyl-5-oxo-3-phenyldecahydrooxazolo[2,3-j]quinoline 在 aluminum (III) chloride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氢气 、 palladium(II)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78.0~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11.5h, 生成 (4aR,8R,8aS)-8-benzyldecahydr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对映和非对映收敛的环缩合反应:对映纯顺式十氢喹啉的合成
    摘要:
    多达四个立构具有良好定义的配置在一个单一的合成步骤中通过(的环化缩合生成ř)-phenylglycinol或(1小号,2 - [R)-1-氨基-2-茚满醇有立体异构体混合物(外消旋体,内消旋形式对映体和非对映体聚合过程中涉及动态动力学拆分和/或对映体基团去对称化的环己酮基δ-酮酸和δ-酮-二酸衍生物。提出了对该过程的立体化学结果的详细分析。此方法可轻松获得对映纯的8和6,8-取代的顺式十氢喹啉,包括myrioxazine家族的生物碱。
    DOI:
    10.1002/chem.201302894
  • 作为产物:
    描述:
    D-苯甘氨醇3-<3-Benzyl-2-oxo-cyclohexyl>-propionsaeure 在 magnesium sulf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1%的产率得到(3R,7aR,11R,11aR)-11-benzyl-5-oxo-3-phenyldecahydrooxazolo[2,3-j]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对映和非对映收敛的环缩合反应:对映纯顺式十氢喹啉的合成
    摘要:
    多达四个立构具有良好定义的配置在一个单一的合成步骤中通过(的环化缩合生成ř)-phenylglycinol或(1小号,2 - [R)-1-氨基-2-茚满醇有立体异构体混合物(外消旋体,内消旋形式对映体和非对映体聚合过程中涉及动态动力学拆分和/或对映体基团去对称化的环己酮基δ-酮酸和δ-酮-二酸衍生物。提出了对该过程的立体化学结果的详细分析。此方法可轻松获得对映纯的8和6,8-取代的顺式十氢喹啉,包括myrioxazine家族的生物碱。
    DOI:
    10.1002/chem.20130289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鸠麻霉素 阿孙病毒素 莨菪灵 网状链丝菌素硫酸盐 箭毒蛙毒素A 盐酸高吗啉 环丙基-(5,8,8-三甲基-9-氧杂-3-氮杂双环[3.2.2]壬烷-3-基)甲酮 嘧啶并[1,6-c][1,3]氧氮杂卓 咪唑并[2,1-b][1,3]氧氮杂卓 叔-丁基6-(氨基甲基)-1,4-噁吖庚环-4-甲酸基酯 [1,4]氧杂氮杂环庚烷-6-醇 [1,3]恶唑并[3,4-a]环氧乙烷并[d]吡啶 [1,2,4]恶二唑并[4,3-d][1,4]氧氮杂卓 N-BOC-1,4-高吗啉-6-羧酸甲酯 N-(4-甲基-1,5-二氧代-5A,6,7,8-四氢吡咯并[1,2-c][1,3]氧氮杂卓-3-基)己酰胺 9,11-裂-3,6,11-三羟基-24-亚甲基胆甾-7-烯-9-酮 7-氧杂-2-氮杂三环[4.3.0.02,5]壬烷 6-甲基-1,4-噁吖庚环盐酸 6-氧杂-3-氮杂双环[3.2.1]辛烷盐酸盐 6-氧杂-1-氮杂双环[5.2.0]壬-3-烯 6-氧杂-1-氮杂双环[3.2.1]辛-3-烯-7-酮 6-亚甲基-1,4-高吗啉-4-甲酸叔丁酯 6-(羟甲基)-1,4-高吗啉-4-羧酸叔丁酯 5-甲基-7-(2'-(2''-甲基丙酰氧基)-3'-乙酰氧基)丁亚基-1a,2,3,7-四氢环戊烯并(b)环氧乙烷并(C)吡啶 5-甲基-7-(2'-(2''-甲基丁酰氧基)-3'-乙酰氧基)丁亚基-1a,2,3,7-四氢环戊烯并(b)环氧乙烷并(C)吡啶 5-叔-丁基-6,8-二氧杂-3-氮杂双环(3.2.1)辛烷盐酸盐 5-(3-吡啶基)-6,8-二氧杂-3-氮杂双环(3.2.1)辛烷二盐酸盐 5,9-二氧杂-2-氮杂三环[6.2.1.02,6]十一碳-1(10),3,6-三烯 5,8,8-三甲基-9-氧杂-3-氮杂双环[3.2.2]壬烷 5,7,7-三甲基-6-氧杂-3-氮杂三环(3.2.2.0)壬烷 4H-吡喃并[3,4-d]异噻唑-4-酮,六氢-2-(苯基甲基)-,顺- 4-氨基-1,4-氧代氮杂-6-胺 4-氧杂-2-氮杂三环[4.4.0.02,8]癸-1(10),5,8-三烯 4-叔丁氧羰基-6-氧代-1,4-氧氮杂庚环 4-乙酰基-2-氧杂-4-氮杂双环[3.2.0]庚烷-3-酮 4-Boc-6-氨基-1,4-噁氮杂烷 4-Boc-2-羟甲基高吗啉 4-BOC-[1,4]氧杂氮杂环庚烷-6-羟基 4-BOC-6-氨基-1,4-高吗啉盐酸盐 4-BOC-2-高吗啉甲酸乙酯 4-BOC-2-高吗啉甲酸 4-(三氟乙酰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7-酮 3-甲基-N-(4-甲基-1,5-二氧代-5A,6,7,8-四氢吡咯并[1,2-c][1,3]氧氮杂卓-3-基)丁酰胺 3-氧杂-7-氮杂双环[4.1.0]庚烷 3-吡啶甲硫醇,2-氨基- 3-乙基-5,8,8-三甲基-9-氧杂-3-氮杂双环[3.2.2]壬烷 3-(环丙基甲基)-5,8,8-三甲基-9-氧杂-3-氮杂双环[3.2.2]壬烷 3,7,7-三甲基-4,8-二氢-[1,2]恶唑并[4,5-d][1,3]氧氮杂卓-5-酮 3,7,7-三甲基-4,8-二氢-2H-吡唑并[4,3-d][1,3]氧氮杂卓-5-酮 3,5,9-三氧杂-10-氮杂三环[6.2.1.02,6]十一碳-1(10),2(6),7-三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