镓的化学活性低于铝,在常温下几乎不受氧和水的侵蚀,仅在高温下才会被氧化。它与稀酸作用缓慢,可溶于热的强酸及强碱中,分别形成镓盐或镓酸盐。卤素与镓反应生成三卤化镓或一卤化镓;镓在高温下能与硫、硒、碲、磷、砷、锑反应,生成的化合物都有半导体性质。
镓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都是两性的,可以溶解于酸和碱中。应避免镓与酸、氧化物、碱、卤素、铝以及铝合金接触。
镓可溶于酸和碱水溶液,但在常温下不溶于水或碱性水溶液。在高压环境下,它的蒸汽压很小,并且固化时会有膨胀的特点。
镓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Ga”,原子序为31,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3族。它是一种贫金属,与铝、铟和铊具有相似的特性。在自然界中,镓通常以微量形式散存于锌矿、铝矾土矿等矿石中。
镓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是一种质地柔软的银色金属,在低温时则成为脆性固体。当温度超过29.76°C(85.57°F)时会转变为液态,因此可以融化于人的手中(一般人的体温为37°C或99°F)。
发现历史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得列夫根据他的元素周期律预测了“镓”的存在,并将其命名为“eka-aluminium”,意即“铝下元素”。随后在1875年,德布瓦博德兰通过检测闪锌矿样品的原子光谱发现了两条紫色谱线。经过电解氢氧化镓的氢氧化钾溶液成功制备出镓。德布瓦博德兰以“高卢”(Gallia)为这个元素命名,在拉丁语中这是对法国高卢的称呼。有人认为是运用不同语言的双关语而用他的名字(其中包含“Lecoq”)命名:Le coq在法语中意为“公鸡”,而在拉丁语中则是“吊带”的意思。不过1877年德布瓦博德兰写文章否定了这个猜测。 德布瓦博德兰最初认为镓的密度是4.7 g/cm³,与门得列夫预测的数值不符,在门得列夫的建议下重新测量后,得到了几乎相同的5.9 g/cm³数值。
自1875年镓被发现以来,这种金属主要应用于高温测温仪和制造稳定性和熔点较低的合金。如今,镓的主要应用领域已扩展至半导体工业和其他高科技行业。
来源67Ga在自然环境中不存在,主要通过回旋加速器加速质子轰击锌靶产生,核反应式为68Zn(p, 2n)67Ga。
应用 不同纯度镓的应用将高纯氯化金溶液加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加入草酸进行还原反应,过滤并用无离子水洗涤后得到高纯金成品。
安全与储存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