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alcium perchlorate | 13477-3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alcium perchlorate
英文别名
calcium;diperchlorate
Calcium perchlorate化学式
CAS
13477-36-6
化学式
Ca(ClO4)2
mdl
——
分子量
238.98
InChiKey
ZQAOXERLHGRFIC-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decomposes at 270℃ [HAW93]
  • 密度:
    2.650
  • 溶解度:
    溶于乙醇、甲醇
  • 物理描述:
    Calcium perchlorate is a white to yellow crystalline solid. Density 2.651 g / cm3. Contact may irritate skin, eyes, and mucous membranes. May be toxic by ingestion.
  • 稳定性/保质期:
    1. 稳定性 稳定。 2. 禁配物 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硫、磷、活性金属粉末。 3.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4. 聚合危害 不聚合。 5. 分解产物 钙盐、氧气。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89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4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该化合物被归类为次要的毒性效应。
Methemoglobinemia - The presence of increased methemoglobin in the blood; the compound is classified as secondary toxic effect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5.1
  • 危险品标志:
    Xi,O
  • 安全说明:
    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R36/37/38
  • WGK Germany:
    3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5.1

SDS

SDS:dfa3476eac185d5c558814394ac37fea
查看
国标编号: 51016
CAS: 13477-36-6
中文名称: 高氯酸钙
英文名称: calcium percholrate
别 名: 过氯酸钙
分子式: Ca(ClO 4 ) 2
分子量: 239.00
熔 点: 270℃(分解)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2.65
蒸汽压:
溶解性: 溶于水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
危险标记: 11(氧化剂)
用 途: 用作氧化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与还剂、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氧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用亮绿萃取高氯酸根离子中流动注射歧管的发展[刊,英]/Burns D.T.;Chimpalee N.;Harriot M.//Anal.Proc.(London).-1989,26(1).-4~5 《分析化学文摘 》1990.8.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水。

制备方法与用途

水中溶解度为每100毫升含188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