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硫精砂 | 12068-85-8

中文名称
硫精砂
中文别名
硫铁矿;硫化铁;黄铁矿,矿铁矿;硫精矿;硫精矿粉;白铁矿;黄铁矿;二硫化铁
英文名称
ferric sulfide
英文别名
iron pyrite;Pyrite;bis(sulfanylidene)iron
硫精砂化学式
CAS
12068-85-8;1309-36-0
化学式
FeS2
mdl
——
分子量
119.979
InChiKey
NFMAZVUSKIJEI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171°C
  • 密度:
    4.87
  • 物理描述:
    DryPowder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9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4.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4.1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S61
  • 危险类别码:
    R32,R36/37/38
  • WGK Germany:
    3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4.1
  • 危险标志:
    GHS08,GHS09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3178
  • 危险性描述:
    H317,H334,H41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73,P280,P342 + P311,P501

SDS

SDS:a32bf38f45349bd7f5c4a5b3908769f7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黄铁矿简介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FeS2),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重要矿物原料。它独特的形态和色泽赋予了观赏价值,部分磨制的黄铁矿宝石也非常受欢迎。由于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黄金,因此被称为“愚人金”。黄铁矿常见于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等晶形或块状集合体,广泛出现在多种成因的矿石和岩石中;而在煤层中的黄铁矿则多以结核形式产出。

导电性

黄铁矿是一种半导体矿物。由于不等价杂质组分替代(如Co3+、Ni3+代替Fe2+或[As]3-、[AsS]3- 代替[S2]2-),产生电子空穴(n型)或电子空位(p型),具备导电性。在热的作用下,捕获的电子容易流动,并具有方向性,形成电子流,从而表现出热电效应。

用途

黄铁矿可由岩浆分结作用、热水溶液或升华作用生成,在火成岩和沉积岩中亦常见。工业上,黄铁矿用作硫及二氧化硫生产的原料;此外,它还可用于磨制宝石,并广泛应用于珠宝玉器及其他工艺品的制作。

成因

黄铁矿可通过岩浆分结作用、热水溶液或升华作用生成,在火成岩和沉积岩中形成。其主要矿床是在内生作用下形成的,但沉积作用也能产生硫化物矿床。

产地分布

全球著名的产地包括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及中国。我国的探明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著名产地有广东英德和云浮、安徽马鞍山以及甘肃白银厂等。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之一,在岩浆岩中呈细小浸染状,为岩浆期后的热液产物;在接触交代矿床中常与其他硫化物共生,形成于热液作用后期阶段;在热液矿床中则与多种硫化物、氧化物及石英等共存,并有时形成巨大的黄铁矿堆积。在沉积岩、煤系及沉积矿床中,黄铁矿以团块、结核或透镜体形式出现;而在变质岩中,则为变质作用的新生产物。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硫二聚体thiozonesulfur铁粉 以 solid matrix 为溶剂, 生成 iron sulfide白铁矿硫精砂 、 、 monoiron(IV) tetrasulfide
    参考文献:
    名称:
    8族过渡金属硫化物分子的红外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摘要:
    小硫分子与激光烧蚀后的过量氩气中的Fe,Ru和Os原子发生反应并在7 K处冷凝。通过硫34同位素位移,硫同位素混合物的光谱以及密度的频率从基体红外光谱中识别出反应产物功能计算。对于第8组金属,分别在540.2、535.5和537.5 cm -1处观察到MS 2二硫化物分子的最强吸收,并且将523.2 cm -1的谱带分配给固态氩中的FeS振动基波。所述的FeS 2 -在542.1厘米在光谱中检测到阴离子-1。RuS 2吸收显示出已解决的天然钌同位素分裂。还提供了具有不同结构的侧面结合的M(S 2)异构体和MS 4分子的证据,包括Fe(S 2)2,(S 2)RuS 2和四面体OsS 4。尽管OsO 4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分子,但我们认为这是OsS 4的首次实验观察。
    DOI:
    10.1021/jp900994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frared Spectra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of Group 8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 Molecules
    作者:Binyong Liang、Xuefeng Wang、Lester Andrews
    DOI:10.1021/jp900994c
    日期:2009.5.7
    Small sulfur molecules were reacted with laser-ablated Fe, Ru, and Os atoms in excess argon and condensed at 7 K. Reaction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from matrix infrared spectra through sulfur-34 isotopic shifts, spectra of sulfur isotopic mixtures, and frequencies from density functional calculations. The strongest absorptions of the MS2 disulfide molecules are observed at 540.2, 535.5, and 537.5 cm−1
    小硫分子与激光烧蚀后的过量氩气中的Fe,Ru和Os原子发生反应并在7 K处冷凝。通过硫34同位素位移,硫同位素混合物的光谱以及密度的频率从基体红外光谱中识别出反应产物功能计算。对于第8组金属,分别在540.2、535.5和537.5 cm -1处观察到MS 2二硫化物分子的最强吸收,并且将523.2 cm -1的谱带分配给固态氩中的FeS振动基波。所述的FeS 2 -在542.1厘米在光谱中检测到阴离子-1。RuS 2吸收显示出已解决的天然钌同位素分裂。还提供了具有不同结构的侧面结合的M(S 2)异构体和MS 4分子的证据,包括Fe(S 2)2,(S 2)RuS 2和四面体OsS 4。尽管OsO 4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分子,但我们认为这是OsS 4的首次实验观察。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