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磷化铟 | 22398-80-7

中文名称
磷化铟
中文别名
磷化铟(III);磷化铟晶体INP
英文名称
Indium phosphide
英文别名
indiganylidynephosphane
磷化铟化学式
CAS
22398-80-7
化学式
InP
mdl
——
分子量
145.792
InChiKey
GPXJNWSHGFTCB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070°C
  • 密度:
    4,787 g/cm3
  • 溶解度:
    微溶于酸溶液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0.1 mg/m3NIOSH: TWA 0.1 mg/m3
  • 颜色/状态:
    Brittle mass with metallic appearance
  • 分解: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 it may emit toxic fumes of POx
  • 稳定性/保质期:
    1. 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 - 避免接触氧化物、酸。极微溶于无机酸。介电常数为10.8,电子迁移率约为4600 cm²/V·s,空穴迁移率约为150 cm²/V·s,具有半导体特性。 2. 它有较高的极限速度,因此,在高频器件方面,InP的工作极限频率比GaAs更高。电子扩散速率与电子迁移率之比小于GaAs,这使其更适合制作低噪声器件。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8
  • 重原子数:
    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ADMET

代谢
磷化氢和金属磷化物可能通过摄入或吸入被吸收,然后分布到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在体内,金属磷化物被水解成磷化氢,磷化氢被氧化成次磷酸盐和磷酸盐。代谢物通过尿液排出,而未改变的磷化氢则通过呼吸排出。(L982)
Phosphine and metal phosphides may be absorbed following ingestion or inhalation, then distribute to the nervous system, liver, and kidney. In the body, metal phosphides are hydrolysed to phosphine, and phosphine is oxidized to hypophosphite and phosphite. Metabolites are excreted in the urine, while unchanged phosphine is exhaled. (L982)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磷化氢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阻止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这种非竞争性抑制会阻止细胞呼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磷化氢还可以与过氧化氢反应,形成高度反应性的羟基自由基,这可能导致脂质过氧化。(A291, A292)
Phosphine inhibits cytochrome c oxidase, preventing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This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prevents cellular respiration and leads to multi-organ dysfunction. Phosphine can also react with hydrogen peroxide to form the highly reactive hydroxyl radical, which can cause lipid peroxidation. (A291, A292)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性证据
/总体评估/ 磷化铟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性(2A组)。在缺乏人类癌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以下情况,磷化铟的致癌性最终评估从2B升级为2A:雄性和雌性大鼠和小鼠肺癌的发病率异常高;雄性和雌性大鼠嗜铬细胞瘤的发病率增加;以及雄性和雌性小鼠肝细胞肿瘤的发病率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发生在接触极低浓度磷化铟(0.03-0.3 mg/立方米)的大鼠和小鼠中,更重要的是,这些增加的发病率发生在仅接触22周(0.1和0.3 mg/立方米)并随后跟踪2年的小鼠和大鼠中。
/Overall evaluation/ Indium phosphide is 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Group 2A). In the absence of data on cancer in humans, the final evaluation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indium phosphide was upgraded from 2B to 2A based on the following: extraordinarily high incidences of malignant neoplasms of the lung in male and female rats and mice; increased incidences of pheochromocytomas in male and female rats; and increased incidences of hepatocellular neoplasms in male and female mice. Of significance is the fact that these increased incidences of neoplasms occurred in rats and mice exposed to extremely low concentrations of indium phosphide (0.03-0.3 mg/cu m) and, even more significant, is the fact that these increased incidences occurred in mice and rats that were exposed for only 22 weeks (0.1 and 0.3 mg/cu m) and followed for 2 years.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性证据
评估/:对于磷化铟的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于磷化铟在实验动物中的致癌性,有充分的证据。
/Evaluation/ There is inadequate evidence in human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indium phosphide.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indium phosphid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磷化铟
IARC Carcinogenic Agent:Indium phosphide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分类:2A组:可能对人类致癌
IARC Carcinogenic Classes:Group 2A: 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吸收、分配和排泄
费舍尔344大鼠通过气管内滴注暴露于0、1、10和100毫克/千克体重的颗粒状磷化铟(80%的颗粒直径小于0.8微米)。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的铟,在气管内滴注1毫克/千克体重磷化铟1天后,在肝脏和脾脏中分别检测到浓度为25纳克/克和58纳克/克。在第7天,这些器官中的浓度分别为14和19纳克/克。在接受最高剂量的动物的血清中,铟浓度从第1天到第7天显著增加。肺部的毒性效应明显,但所有大鼠都存活下来。在这个实验中,磷化铟的毒性被发现远低于更可溶性化合物的毒性,如氯化铟和硝酸铟。
... Fischer 344 rats /were exposed/ to 0, 1, 10 and 100 mg/kg bw particulate indium phosphide (80% of the particles were < 0.8 um in diameter) by intratracheal instillation. Indium, determined by use of 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was detected at concentrations of 25 ng/g and 58 ng/g in liver and spleen, respectively, 1 day after instillation of 1 mg/kg bw indium phosphide. On day 7,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14 and 19 ng/g in these organs. Indium concentrations in seru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day 1 to day 7 in animals that had received the highest dose. Toxic effects were obvious in the lungs but all rats survived. In this experiment, toxicity of indium phosphide was found to be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more soluble compounds, such as indium chloride and indium nitrat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磷化铟颗粒(直径2.4微米)的吸收通过口服灌胃或单次腹腔注射0、1,000、3,000或5,000毫克/千克剂量的磷化铟到雄性ICR小鼠体内,这些小鼠被观察长达14天。胃肠道吸收是微量的,在所有剂量下,血清中检测到的铟含量均小于0.125微克/毫升。腹腔注射后,血清中铟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0.13、0.6和1.75微克/毫升)。在5,000毫克/千克的剂量下,铟主要在肝脏和肺脏中被检测到(约150微克/克组织),一部分在肾脏和睾丸中被检测到(小于20微克/克组织)。
The absorption of indium phosphide particles (2.4 um in diameter) following admin by oral gavage or ip injection of single doses of 0, 1,000, 3,000 or 5,000 mg/kg indium phosphide to male ICR mice, which were observed for up to 14 days /was evaluated/. Absorption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as minimal in less than 0.125 ug indium/mL of serum was detected at all doses. Following ip injection, there was a dose related incr in indium concn in serum (0.13, 0.6 and 1.75 ug/mL). After a dose of 5,000 mg/kg, indium was detected primarily in the liver and lungs (approx 150 ug/g tissue), with some being detected in the kidneys and testes (less than 20 ug/g tissu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给雄性F344大鼠单次口服剂量、连续14天口服剂量或单次气管内滴注10毫克/千克磷化铟后,磷化铟颗粒(直径1.73微米)的分布情况。在两次口服研究中,磷化铟从肠道吸收不良,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在10天的恢复期内,尿液中的排泄量不到0.23%。吸收的铟在主要器官中均匀分布,尽管在两次口服研究后24小时内,组织或尿液中的保留量不到0.67%,这表明在多次给药后铟在大鼠体内没有积累。尿液中消除半衰期确定为大约321小时。气管内给药磷化铟后,大部分组织中的铟位于肺部,不到0.36%的剂量均匀分布到其他主要器官。
The distribution of indium phosphide particles (1.73 um diameter) in male F344 rats following a single oral dose, 14 days of oral dosing, or a single intratracheal instillation of 10 mg/kg indium phosphide. Indium phosphide was poorly absorbed from the intestinal tract in both oral studies, with most being excreted in the feces. Less than 0.23% of the admin dose was excreted in the urine over a 10 day recovery period. Absorbed indium was even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major organs, although less than 0.67% of the dose was retained in tissues or urine following 24 hr in both oral studies, indicating that the indium was not accumulating in the bodies of rats following multiple dosing. The urinary elimination half time was determined to be about 321 hr. Intratracheal admin of indium phosphide, the majority of the tissue indium was in the lungs and less than 0.36% of the dose being evenly distributed to the other major organs.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24/25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3288
  • RTECS号:
    NL1800000

SDS

SDS:a03742eb8361e64b74c98e0af529f650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Indium(III) phosphide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致癌性 (类别 1B)
生殖毒性 (类别 2)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50 可能致癌。
H361 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60 不要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8 + 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 就诊。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InP
分子式
: 145.79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Indium phosphide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22398-80-7
No.) 244-959-5
EC-编号 015-200-00-3
索引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磷的氧化物, 铟/氧化铟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曝露:使用前需要获得专门的指导。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化学文摘登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记号(CAS
No.)
Indium phosphide 22398-80-7 PC- 0.1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PC- 0.3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PC- 0.1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PC- 0.3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个件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1,070 °C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不溶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酸,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IARC:
2A - 第2A组:或许对人类致癌 (Indium phosphide)
生殖毒性
可疑人类的生殖毒物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会中毒。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皮肤 如果被皮肤吸收会有毒性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磷化铟具有沥青光泽的深灰色晶体,熔点为1070℃,在熔点下离解压为2.75 Mpa。它极微溶于无机酸,介电常数为10.8,电子迁移率约为4600 cm²/V·s,空穴迁移率约为150 cm²/V·s。磷化铟是一种重要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之一,在硅(Si)和砷化镓(GaAs)之后成为新一代微电子、光电子功能材料。由于其高电子迁移率和大禁带宽度,广泛应用于微波及光电器件领域。

用途

磷化铟主要用于半导体材料,适用于光纤通讯技术中的1.1~1.6μm范围内的光源和接收器。在InP衬底上生长In-GaAsP双异质结激光器既能满足晶格匹配要求,又能满足波长需求。

生产方法

制备磷化铟单晶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高压单晶炉,并通过掺入等电子杂质来降低晶体的位错密度。气相外延则采用In-PCl₃-H₂系统的歧化法,在此工艺中,通过铟(99.9999%)和三氯化磷(99.999%)之间的反应来生长磷化铟层。

具体步骤如下:

  1. 第一阶段:将盛有铟的石英舟放置在电炉的源区,并通入氢气加热至700~850℃。用氢气将三氯化磷引入,在铟源上方还原成磷蒸气和氯化氢。镉化氢与铟反应生成一氯化铟蒸气并迁移。
  2. 第二阶段:保持铟源位置不变,单晶衬底放置在电炉的第二加温区,并加热至600~750℃。用氢气对衬底进行气相腐蚀和清洗表面后,将氢气直接引入反应管,将三氯化磷引入,在衬底上淀积生长出磷化铟层。

外延生长完成后,通入纯氢气冷却系统至室温,取出产物,得到磷化铟成品。

类别

有毒物品

可燃性危险特性

高热产生有毒磷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二氧化碳, 雾状水

职业标准

TWA 0.1 毫克 (铟)/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