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opper(I) sulfide | 22205-4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opper(I) sulfide
英文别名
copper sulfide;cuprous sulfide;copper;sulfane
copper(I) sulfide化学式
CAS
22205-45-4
化学式
Cu2S
mdl
——
分子量
159.158
InChiKey
YAETUZKQMOKUL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100°C
  • 密度:
    5.6 g/mL at 25 °C (lit.)
  • 溶解度:
    不溶于水;微溶于酸溶液
  • 暴露限值:
    a/nm
  • 表面张力:
    b/nm
  • 稳定性/保质期:
    如果按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应避免接触氧化物和酸类物质,因为该物质具有金属导电性,并且可以溶解于硝酸和氨水中。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1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安全说明:
    S22,S36/37/39,S7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501,P270,P264,P280,P302+P352,P337+P313,P305+P351+P338,P362+P364,P332+P313,P301+P312+P330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
  • 储存条件:
    请确保贮藏器密封,并将其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置于一个紧密的容器中。

SDS

SDS:7d41e9e349834fa7f5771ef9f1938f6f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硫化亚铜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化学品全球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u2S
分子式
: 159.16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系统性铜中毒症状包括:毛细血管损伤、头痛、冷汗、脉搏微弱、肝肾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继而抑制、黄
疸、抽搐、麻痹和昏迷。休克和肾衰会导致死亡。慢性铜中毒包括肝硬化、脑损伤和脱髓鞘、肾损害;铜沉积
在角膜引起人威尔逊病。还有报道铜毒性导致血红蛋白贫血和加剧动脉硬化。,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硫氧化物, 铜的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来选择人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1,100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不适用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5.6 g/mL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强酸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细胞突变性-体外试验 - 仓鼠 - 胚胎
形态变形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系统性铜中毒症状包括:毛细血管损伤、头痛、冷汗、脉搏微弱、肝肾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继而抑制、黄
疸、抽搐、麻痹和昏迷。休克和肾衰会导致死亡。慢性铜中毒包括肝硬化、脑损伤和脱髓鞘、肾损害;铜沉积
在角膜引起人威尔逊病。还有报道铜毒性导致血红蛋白贫血和加剧动脉硬化。,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GL891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理化性质

硫化亚铜,化学式为Cu₂S,分子量159.15。它呈现黑色正交晶体结构,比重为5.60,熔点达到1100℃。该物质硬而脆且具有导电性,但有毒。不溶于水和丙酮,难溶于盐酸,稍溶于氨水,并可溶解在氰化钾溶液中。在硝酸或浓硫酸的作用下会分解。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铜和硫化铜,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铜、硫酸铜以及二氧化硫。

硫化亚铜不溶于水,而铜可以被硫化成硫化铜沉淀。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绝大部分的铜会被还原成硫化亚铜,并与酵母和酒泥一起通过过滤澄清掉。自然界中,硫化亚铜以辉铜矿的形式存在,可用于制备防污涂料、固体润滑剂、催化剂以及太阳电池等。

水中溶解度(g/100ml)

每100毫升水中在20℃时的溶解度为1.361×10⁻¹⁵克。

化学性质

灰黑色晶体或粉末,低温下为斜方晶体,高温下转变为立方晶体。硫化亚铜有毒,几乎不溶于水或丙酮,但能溶于硝酸生成硝酸铜溶液,并可与氨水反应形成配合物。在自然界中以辉铜矿形式存在。可通过化学计量的铜和硫混合物,在高真空条件下加热至400℃,或者将硫化铜在含硫化氢及氢气的气氛下加热至700℃来制备硫化亚铜。

主要用途

硫化亚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可用于制造防污涂料、固体润滑剂、催化剂以及太阳电池等。它由铜和硫组成,其中铜呈+1价而硫呈-2价。

生产方法
  1. 将热硫酸铜溶液与硫代硫酸钠溶液混合或在氢气中加热硫化铜。
  2. 以摩尔比2∶1的比例将铜粉与硫磺混合,在真空条件下封入耐热玻璃管内,并于450℃加热约1小时。
  3. 在硫分压为10³³×10⁻⁵帕的环境下,将铜粉或铜箔加热至1000℃以制备Cu₂S。
类别

有毒物质。

可燃性危险特性

不可燃烧;火场产生含铜和硫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应低温、通风且干燥。

灭火剂

水、二氧化碳、干粉或砂土。

职业标准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0.1毫克/立方米;短时间暴露极限(STEL)0.2毫克/立方米。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pper(I) sulfide 在 α-TeO3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二氧化硫
    参考文献:
    名称: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Te: SVol.B1, 2.5.1.3, page 77 - 78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copper(II) sulfate 以 further solvent(s) 为溶剂, 生成 copper(I) sulfide
    参考文献:
    名称: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Cu-based nanocrystals in ODA solvent
    摘要:
    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溶液的路线来制备 Cu、Cu2O、Cu3N 和 Cu2S 纳米晶体,即铜盐 (Cu(NO3)2、CuSO4) 在十八胺 (ODA) 溶剂中直接热分解,这是一种新颖且巧妙的化学过程。
    DOI:
    10.1039/c0cc04902f
  • 作为试剂:
    描述:
    苯并咪唑2,6-二甲氧基苯硼酸copper(I) sulfide四甲基乙二胺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72%的产率得到1-(2,6-dimethoxyphenyl)-1H-benzo[d]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Cu 2 S / TMEDA系统的Chan-Lam交叉偶联反应
    摘要:
    基于Chan-Lam交叉偶联反应,开发了一种基于使用稳定铜(I)源的现成Cu 2 S / TMEDA系统的催化剂。用1 H-苯并[ d ]咪唑-2(3 H)-1,1 H-苯并[ d ]咪唑和1 H-咪唑以及缺电子,富电子和在室温下,在大气氧的存在下,对空间需求量高的硼酸,以中等至极好的收率得到交叉偶联的产物。另外,1 H-苯并[ d]的偶联反应]咪唑与几种频哪醇或新戊二醇硼酸酯表明该催化剂的进一步潜力。反应条件容许羟基和溴官能团。该催化体系还能够由伯脂族胺合成单-N-取代的苯胺。但是,仲胺和芳族胺的两种模型化合物哌啶和苯胺不会反应。两个空间要求的产品与受限Ç N键的旋转,通过将合成的Ñ 1的-arylation ħ -苯并[ d ]咪唑-2(3 H ^) -酮与ö-甲苯磺酸,能够确认由Chan-Lam交叉偶联反应制得的阻转异构体。此外,已经报道了一锅Chan-Lam和Suzuki-Miyaura反应的例子。
    DOI:
    10.1016/j.tet.2017.12.04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scp>i</scp>) 5-phenylpyrimidine-2-thiolate complexes showing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high visible light-direct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作者:Meng-Juan Zhang、Hong-Xi Li、Hai-Yan Li、Jian-Ping Lang
    DOI:10.1039/c6dt03721f
    日期:——
    CuBr afforded one hexanuclear cluster [Cu6(μ3-5-phpymt)6] (1) along with a tetranuclear by-product [(Cu2Br)(μ-5-phpymtH)}(μ3-5-phpymt)]2 (2). A two dimensional (2D) polymer [Cu4(μ5-5-phpymt)2(μ-Br)2]n (3) was isolated from the reaction of 5-phpymtH with two equiv. of CuBr. Analogous reactions of 5-phpymtH with one or four equiv. of CuI produced one tetranuclear cluster [Cu2(μ-5-phpymtH)(μ-5-phpymt)}(μ3-I)]2
    用等摩尔的CuBr 5-苯基嘧啶-2-硫醇(5- phpymtH)的溶剂热反应得到一个六核簇[铜6(μ 3 -5-phpymt)6 ](1)用四核副产品沿[(CU 2 BR)(μ-5-phpymtH)}(μ 3 -5-phpymt)] 2(2)。的二维(2D)聚合物[铜4(μ 5 -5- phpymt)2(μ-溴)2 ] Ñ(3)由5- phpymtH具有两个当量的反应中分离。的CuBr。5-phpymtH与一或四个当量的类似反应。的CuI产生了一个四核簇[Cu 2(μ-5-phpymtH)(μ-5-phpymt)}(μ 3 -I)] 2(4)和一个二维聚合物[铜6我2(μ 4 -I)2(μ 4 -5- phpymt)2 ] n(5)。化合物1具有水轮状的六聚体结构。化合物2具有H形四聚体结构。化合物3具有一个二维网络,其中唯一1D [铜8(μ-溴)2(μ 5 -5- phpymt)4
  • Cluster Synthesis via Ligand-Arrested Solid Growth:  Triethylphosphine-Capped Fragments of Binary Metal Chalcogenides
    作者:Nathan R. M. Crawford、Allan G. Hee、Jeffrey R. Long
    DOI:10.1021/ja027862f
    日期:2002.12.1
    for synthesizing molecular fragments of binary solids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application to selected transition metal chalcogenides. Employing a metal atom reactor, the solids are evaporated with a tungsten heating boat, and the resulting vapor is co-condensed with triethylphosphine. Major cluster products identified from a survey of first-row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include the known species Cr6S8(PEt3)6
    通过应用于选定的过渡金属硫属元素化物,证明了一种用于合成二元固体分子片段的新的和潜在的高度可推广的技术。采用金属原子反应器,用钨加热舟蒸发固体,产生的蒸气与三乙基膦共冷凝。从第一排过渡金属硫化物的调查中确定的主要簇产品包括已知物种 Cr6S8(PEt3)6、Co6S8(PEt3)6 和 Cu12S6(PEt3)8,以及前所未有的物种 Fe4S4(PBun3)4、Ni4S4 (PEt3)8 和 Cu6S4(PEt3)4。利用 Cu2Se 的反应产生了更大的簇 Cu26Se13(PEt3)14 和 Cu70Se35(PEt3)21。前者的核心具有Th对称结构,其特征是Se2-阴离子的体心二十面体,而后者采用基于 Se2-阴离子的三个六边形最密堆积层的三角形结构。在这两种情况下,Cu+ 阳离子占据扭曲的四面体或三角平面位置,类似于在 Cu2Se 中遇到的位置;然而,在这些簇尺寸下,块状固体的面心立方阴离子晶格的出现尚不明显。
  • Pushing Up the Size Limit of Chalcogenide Supertetrahedral Clusters: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Photoluminescent Open Frameworks from (Cu<sub>5</sub>In<sub>30</sub>S<sub>54</sub>)<sup>13-</sup> Clusters
    作者:Xianhui Bu、Nanfeng Zheng、Yuqi Li、Pingyun Feng
    DOI:10.1021/ja021009z
    日期:2002.10.1
    and is so far the largest known supertetrahedral cluster with a metal-to-metal distance of 1.6 nm. In addition, this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supertetrahedral clusters in heterometallic copper indium chalcogenides. The preparation of these large clusters has narrowed down the size gap between colloidal nanoclusters and small supertetrahedral clusters and revealed new possibil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直接带隙铜铟硫属化物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部分原因在于它们的高光伏转换效率。由铜铟硫族化物簇构建的共价超晶格特别令人感兴趣,因为它们可以将开放框架结构与半导体特性结合起来。这里报道了由核壳型铜铟硫化物超四面体簇构建的两个光致发光共价超晶格。每个簇由 35 个金属阳离子组成,是迄今为止已知最大的超四面体簇,金属与金属的距离为 1.6 nm。此外,这是异金属铜铟硫属化物中超四面体簇的第一个例子。这些大团簇的制备缩小了胶体纳米团簇和小超四面体团簇之间的尺寸差距,并为构建具有可调孔径的纳米多孔半导体超晶格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将具有不同氧化态的金属离子组合以提供整体和局部电荷中性,在合理合成具有前所未有的大型超四面体簇的硫属化物开放骨架材料中证明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Influence of the Morphology of Lithiated Copper(I) Sulfides with the Formal Composition “Li <sub>2</sub> Cu <sub>4</sub> S <sub>3</sub> ” on Their Stability in Electrochemical Cycling
    作者:Andreas Eichhöfer、Heino Sommer、Vasyl Andrushko、Sylvio Indris、Sharali Malik
    DOI:10.1002/ejic.201201099
    日期:2013.3.12
    synthesis of lithiated copper(I) sulfide with the formal composition “Li2Cu4S3”. In the first approach, thiolato-bridged copper cluster complexes [Li(dme)3]2[Cu4(SPh)6] (dme = dimethoxyethane) and [Li(diglyme)2]2[Cu4(SPh)6] (diglyme = di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were decomposed/thermolized at 400 °C to form the lithiated copper(I) sulfides upon cleavage of the ether ligands and 3 equiv. of SPh2
    开发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合成正式组成为“Li2Cu4S3”的锂化硫化铜(I)。在第一种方法中,硫醇基桥连的铜簇络合物 [Li(dme)3]2[Cu4(SPh)6](dme = 二甲氧基乙烷)和 [Li(diglyme)2]2[Cu4(SPh)6](diglyme =二乙二醇二甲醚)在 400°C 下分解/热化,在醚配体和 3 当量裂解后形成锂化的硫化铜(I)。SPh2。在第二种方法中,Li2S 和 2 equiv。在 400 °C 下真空密封的石英安瓿中使 100 克 Cu2S 反应。合成后的粉末显示出复杂的室温 XRD 粉末图案,两种材料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通过簇状材料热解合成的材料由团聚纳米颗粒的多孔网络组成,而另一种材料由致密的微米级晶体组成。纳米结构和多孔“Li2Cu4S3”阴极与锂金属阳极在 1.7 和 3V 之间的有限范围内恒电流充电和放电的初始比容量约为。143
  • Verbindungen mit Schichtstrukturen in den Systemen CuGa5S8/CuIn5S8 und AgGa5S8/AgIn5S8
    作者:H. Haeuseler、E. Elitok、A. Memo、R. Arzani
    DOI:10.1002/1521-3749(200106)627:6<1204::aid-zaac1204>3.0.co;2-v
    日期:2001.6
    Zn2In2S5 (II a) Typ. Das Praparat der Zusammensetzung AgGa4InS8 kristallisiert in einer Wurtzit-Defektstruktur mit a = 377,25 und c = 616,1 pm. Im System CuGaxIn5–xS8 wird fur x = 1 und x = 2 ebenfalls eine Phase mit Schichtstruktur beobachtet mit den hexagonalen Gitterkonstanten a = 380.28 und c = 3073.4 pm (x = 2). Der Spinell CuIn5S8 weist keine Phasenbreite auf, ein Austausch von In gegen Ga wird nicht beobachtet
    我们使用 X 射线粉末和单晶方法在淬火样品上检查了 CuGa5S8 / CuIn5S8 和 AgGa5S8 / AgIn5S8 系统。在 AgGaxIn5 – xS8 系统中,最多可形成 x <2 的尖晶石结构相。对于 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