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氧二铁酸钴纳米粒子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由于锂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无记忆效应及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不仅适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源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储能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制备一种四氧二铁酸钴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30~60mg氯化亚铁、5~10mg氯化钴、10~20mg聚丙烯酰胺和10~20mL去离子水加入到100mL圆底烧瓶中,搅拌均匀。随后,在磁力搅拌下,将30~60mL乙醇缓慢滴加至溶液中,并加入50~200μL 1M氢氧化钠水溶液,继续磁力搅拌1~2小时。完成后,以5000~9000rpm离心8~10分钟,所得固体在50~100°C下真空干燥8~12小时。将样品置于箱式炉中,在400~450℃下煅烧2~3小时,最终得到多层结构四氧二铁酸钴纳米粒子。该方法制备的多层结构四氧二铁酸钴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均匀的粒径和稳定的结构,并表现出优异的容量、循环性能及较长的使用寿命,在500次充放电后(电流密度1A/g),其容量仍保持在1000mAh/g以上。
生产方法反应器配备有电磁搅拌器、冷凝管和分液漏斗的三颈瓶。首先,将0.0800mol铁粉和0.0400mol醋酸钴溶解于400mL醋酸溶液中(体积比1∶3)。通过氮气置换反应瓶内的空气,氮气经进气管进入瓶内并从冷凝管排出。在快速搅拌下逐步升温至沸点,使铁粉完全溶解。接下来,在搅拌条件下将15.6g的草酸(H2C2O4·H2O)溶解于100mL水中配制成溶液,并通过分液漏斗迅速加入沸腾的醋酸盐溶液中。最后用几毫升沸水清洗分液漏斗中的剩余物质,确保将其全部引入三颈瓶中生成草酸盐沉淀。
将此混合物继续加热搅拌10分钟后冷却,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通入氮气进行保护。然后在玻璃砂芯漏斗中分离沉淀,并用水洗涤后用丙酮干燥。最后,将所得到的草酸盐在充足空气下逐渐加热分解,加热温度约为600℃,所得产物为结晶性较差的极细粉末。将该产物置于铂皿中,在1000°C下灼烧即可获得理想的尖晶石结构产物CoFe2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