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氰化金钾 | 14263-59-3

中文名称
氰化金钾
中文别名
四氰金酸钾;四氰合金酸钾
英文名称
potassium tetracyanoaurate
英文别名
Potassium tetracyanoaurate(cento);potassium;gold(3+);tetracyanide
氰化金钾化学式
CAS
14263-59-3
化学式
C4AuN4*K
mdl
——
分子量
340.136
InChiKey
NRTDAKURTMLAF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1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95.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6.1(a)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6.1(a)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588

SDS

SDS:38b2aa976eebf4109e8ccde1f3e9eff2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氰化金钾盐酸tin (IV) chloride pentahydra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乙二醇和水性电解质同时电化学沉积金和锡后形成合金
    摘要:
    提出了一种包含Au(III)和Sn(IV)化合物的乙二醇(EG)溶液,以及基于AuSn和Au 5 Sn金属间化合物的总锡含量为30-55 at%的Au-Sn合金的电化学沉积条件。揭示了从含水电解质中沉积出高锡含量的合金(包括共晶的Au-Sn合金)的基本困难。通过伏安法确定,由于合金的形成,从水性电解质和EG电解质中同时析出金和锡会产生Au(III)和Sn(IV)的去极化作用,从而增加了金的生成速率。如果使用EG溶液,则阴极锡的还原作用更为明显。SnCl 2 EG(H 2 O)+ 2的形成 揭示了SnCl 4 ·5H 2 O在乙二醇中溶解后的复合物,四氰基金酸酯离子在K [Au(CN)4 ]溶解时的组成稳定性以及在乙二醇与少量水的作用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减弱。通过红外光谱。有人建议,在去极化效应是由于不仅合金的形成,而且还的SnCl形成2 EG(H 2 O)+ 2个阳离子,其有Au(CN)关联-
    DOI:
    10.1134/s0036024416050356
  • 作为产物:
    描述:
    potassium cyanide 、 AuCl4(1-)*(x)H2O*Na(1+) 为溶剂, 生成 氰化金钾
    参考文献:
    名称:
    首先剥离具有层状结构的Ru-Ru-Au有机金属聚合物。
    摘要:
    一种新的水溶性聚合物异金属配合物[{(PTA)2 CPRU-μ-CN-1κC:2κ 2的N- RuCp(PTA)2 } {-μ-的Au(CN)4 } 4 ] ñ ·2H 2 O(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合成并表征)。这种复杂的自组装形成具有大规模六角形构象的3D聚合物结构。它们还组织成3D多层聚合物三明治,可以剥落成单层异金属3D层,如电子显微镜所示。关于聚合物动力学,由于结构水分子的损失,准弹性中子散射显示出从振动的德拜·沃勒行为转变为更具动态活性的状态。
    DOI:
    10.1039/d0cc04325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ormation of alloys upon the simultaneous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gold and tin from ethylene glycol and aqueous electrolytes
    作者:T. N. Vorobyova、H. M. Maltanova、O. N. Vrublevskaya
    DOI:10.1134/s0036024416050356
    日期:2016.5
    from aqueous and EG electrolytes proceeds with the depolarization effect of both Au(III) and Sn(IV) as a result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alloy, the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tin cathodic reduction being more noticeable in case of EG solution. Formation of SnCl2EG(H2O) +2 complex upon the dissolution of SnCl4 · 5H2O in glycol,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ion of tetracyanoaurate ions upon the dissolution of
    提出了一种包含Au(III)和Sn(IV)化合物的乙二醇(EG)溶液,以及基于AuSn和Au 5 Sn金属间化合物的总锡含量为30-55 at%的Au-Sn合金的电化学沉积条件。揭示了从含水电解质中沉积出高锡含量的合金(包括共晶的Au-Sn合金)的基本困难。通过伏安法确定,由于合金的形成,从水性电解质和EG电解质中同时析出金和锡会产生Au(III)和Sn(IV)的去极化作用,从而增加了金的生成速率。如果使用EG溶液,则阴极锡的还原作用更为明显。SnCl 2 EG(H 2 O)+ 2的形成 揭示了SnCl 4 ·5H 2 O在乙二醇中溶解后的复合物,四氰基金酸酯离子在K [Au(CN)4 ]溶解时的组成稳定性以及在乙二醇与少量水的作用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减弱。通过红外光谱。有人建议,在去极化效应是由于不仅合金的形成,而且还的SnCl形成2 EG(H 2 O)+ 2个阳离子,其有Au(CN)关联-
  • First exfoliated Ru–Ru–Au organometallic polymer with layered structure
    作者:Franco Scalambra、Benjamin Sierra-Martin、Manuel Serrano-Ruiz、Antonio Fernandez-Barbero、Antonio Romerosa
    DOI:10.1039/d0cc04325g
    日期:——
    A new water soluble heterometallic polymeric complex [(PTA)2CpRu-μ-CN-1κC:2κ2N-RuCp(PTA)2}-μ-Au(CN)4}4]n·2H2O (1) i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is complex self-assembles forming 3D polymeric structures with large scale hexagonal conformation. They also organize as 3D stacks of polymer sandwiches that can be exfoliated providing mono heterometallic-3D layers
    一种新的水溶性聚合物异金属配合物[(PTA)2 CPRU-μ-CN-1κC:2κ 2的N- RuCp(PTA)2 } -μ-的Au(CN)4 } 4 ] ñ ·2H 2 O(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合成并表征)。这种复杂的自组装形成具有大规模六角形构象的3D聚合物结构。它们还组织成3D多层聚合物三明治,可以剥落成单层异金属3D层,如电子显微镜所示。关于聚合物动力学,由于结构水分子的损失,准弹性中子散射显示出从振动的德拜·沃勒行为转变为更具动态活性的状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