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48629-62-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48629-62-3
化学式
C46H28N4O3Ru
mdl
——
分子量
785.823
InChiKey
RUQWENUZQYITEB-YKKPBKTH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间氯过氧苯甲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100%的产率得到C45H28N4O4Ru
    参考文献:
    名称:
    “ Ru”-卟啉对熊果酸的辅助定向氧化:对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的化学调节
    摘要:
    熊果酸(一种天然的熊果型五环三萜烯)的衍生化是通过用二氧合钌(VI)四苯基卟啉进行氧化研究的。通过在四苯基卟啉上引入的助剂调节萜​​烯结构上的氧化选择性。熊果酸的化学氧化影响了针对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活性。
    DOI:
    10.1016/j.tetlet.2012.01.107
  • 作为产物:
    描述:
    5,10,15-triphenyl-20-p-benzoic acid porphyrin 、 十二羰基三钌萘烷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24%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 Ru”-卟啉对熊果酸的辅助定向氧化:对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的化学调节
    摘要:
    熊果酸(一种天然的熊果型五环三萜烯)的衍生化是通过用二氧合钌(VI)四苯基卟啉进行氧化研究的。通过在四苯基卟啉上引入的助剂调节萜​​烯结构上的氧化选择性。熊果酸的化学氧化影响了针对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活性。
    DOI:
    10.1016/j.tetlet.2012.01.107
  • 作为试剂:
    描述:
    熊果酸2,6-二氯吡啶N-氧化物氢溴酸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35%的产率得到3-羟基-11-乌苏烯-28,13-内酯
    参考文献:
    名称:
    “ Ru”-卟啉对熊果酸的辅助定向氧化:对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的化学调节
    摘要:
    熊果酸(一种天然的熊果型五环三萜烯)的衍生化是通过用二氧合钌(VI)四苯基卟啉进行氧化研究的。通过在四苯基卟啉上引入的助剂调节萜​​烯结构上的氧化选择性。熊果酸的化学氧化影响了针对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活性。
    DOI:
    10.1016/j.tetlet.2012.01.1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chored manganese and ruthenium porphyrins as catalysts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cyclohexyl hydroperoxide
    作者:C.B. Hansen、G.J. Hoogers、W. Drenth
    DOI:10.1016/0304-5102(93)85098-e
    日期:1993.2
    to polystyrene beads and silica powder and tested as catalysts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cyclohexyl hydroperoxide. With Mn and Ru porphyrins anchored on to polystyrene approximately 30% of the peroxide was decomposed in 2 h, whereas with the porphyrins anchored on to silica, 55 and 66% of the peroxide, respectively, was decomposed. With ruthenium porphyrins anchored on to silica, better results were
    卟啉固定在聚苯乙烯珠和二氧化硅粉末上,并作为环过氧化氢己基分解的催化剂进行测试。卟啉固定在聚苯乙烯上,在2小时内分解了约30%的过氧化物,而卟啉固定在二氧化硅上,则分别分解了55%和66%的过氧化物。卟啉固定在二氧化硅上比非锚固卟啉获得更好的结果。用负载在聚苯乙烯珠上的催化剂进行的实验表明,为了获得定义明确的锚定催化剂,必须在将催化剂锚定到载体上之前进行属的插入。此外,二氧化硅粉优于聚苯乙烯珠粒作为支撑材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