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Zinnhydrat | 21651-1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Zinnhydrat
英文别名
——
Zinnhydrat化学式
CAS
21651-19-4
化学式
H2OSn
mdl
——
分子量
136.725
InChiKey
ZAPAMMDQEWCVA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080 °C
  • 密度:
    6,95 g/cm3
  • 溶解度:
    不溶于水、乙醇;溶于酸溶液
  • 暴露限值:
    a/nm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该物质是稳定的。应避免接触强氧化剂和酸类。其分解温度为1080℃,不溶于水和乙醇,但可溶于酸以及浓的NaOH和KOH溶液中。当在空气中加热至220℃以上时,会氧化生成SnO2。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1
  • 重原子数:
    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职业暴露等级:
    B
  • 职业暴露限值:
    TWA: 2 mg/m3
  • TSCA:
    Yes
  • 安全说明:
    S24/25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8259090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25kgs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9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501,P273,P260,P270,P264,P280,P391,P314,P337+P313,P305+P351+P338,P301+P312+P330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9,H372,H410

SDS

SDS:cb918f61cc1f36fd687bcdb918fa2ec7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氧化锡(I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化学品全球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SnO
分子式
: 134.71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Tin monoxide
-
CAS 号 21651-19-4
EC-编号 244-499-5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无机锡盐机体吸收很少。注射给予锡盐则毒性很大。吸入氧化锡粉尘或烟雾导致良性肺尘病,对肺功能没有明
显影响。沉积的粉尘显示多在胞外形成。没有观察到坏疽、异体巨细胞反应和胶原形成。到达血液的锡盐有剧
毒造成神经损害和麻痹。大多数锡盐的毒性复杂,在体液中水解,形成非生理pH。报道的症状包括中枢神经
系统、肝脏、心脏和其他组织充血、血管改变,原因可能是锡本身,也可能是异常pH造成的。食入后锡化物
的活性和收敛作用对胃刺激造成呕吐。注射无机锡盐造成腹泻、肌肉无力和颤搐。,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锡/氧化锡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对空气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来选择人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不适用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空气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强酸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无机锡盐机体吸收很少。注射给予锡盐则毒性很大。吸入氧化锡粉尘或烟雾导致良性肺尘病,对肺功能没有明
显影响。沉积的粉尘显示多在胞外形成。没有观察到坏疽、异体巨细胞反应和胶原形成。到达血液的锡盐有剧
毒造成神经损害和麻痹。大多数锡盐的毒性复杂,在体液中水解,形成非生理pH。报道的症状包括中枢神经
系统、肝脏、心脏和其他组织充血、血管改变,原因可能是锡本身,也可能是异常pH造成的。食入后锡化物
的活性和收敛作用对胃刺激造成呕吐。注射无机锡盐造成腹泻、肌肉无力和颤搐。,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XQ370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氧化亚锡 化学性质

氧化亚锡(化学式:SnO)溶于酸和碱中,微溶于NH₄Cl溶液,不溶于稀碱、氨水或水中。在氢气中加热还原可转化为金属锡,在空气中加热则会氧化为SnO₂(Ⅳ)。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锡(SnCl₄),与硝酸作用可以氧化生成H₂SnO₃。

应用

一氧化锡具有还原性,可用作还原剂,制备亚锡盐。具体过程是先由亚锡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锡(Sn(OH)₂),再加热分解得到氧化亚锡。

制备方法

在氯化亚锡水溶液中加入氨水或碱性溶液直至酚酞指示剂变色,然后加热煮沸以产生沉淀。该沉淀应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干燥,从而获得氧化亚锡。

合成方法
  1. 将360g二水合氯化亚锡溶解在300ml热水中,并加入2L四口反应瓶中。在搅拌下逐滴加入20%的碳酸钠溶液至酚酞指示剂显示碱性后停止添加,继续加热2~3小时生成无色水合氧化物。再用水洗涤数次,在110℃干燥,收率约80%。
  2. 将30g高纯锡溶于120mL 6mol·L⁻¹的盐酸中,并在搅拌下加入200mL浓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此时溶液pH值升至9。用2mol/L的氨水洗涤该沉淀三次,然后将沉淀与50ml 2mol/L氨水混合,在60~70℃下过夜后,白色沉淀即转变为黑色结晶状产物,抽滤并用水洗涤10次,在90℃干燥后可得到约30g很纯的黑色SnO。通过调整某些条件(如pH值等)还可以制备红色SnO。
用途

氧化亚锡可用于催化剂、还原剂及亚锡盐的制备,并适用于电镀和玻璃工业中。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tin 以 gaseous matrix 为溶剂, 生成 Zinnhydrat 、 l2-stannanol 、 TiN-one 、 tin(II) hydroxide 、 tin(II) 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激光烧蚀铅锡原子与水分子反应的基质隔离红外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摘要:
    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激光烧蚀的铅和锡原子与过量氩气中的水分子的反应。在本实验中形成的插入产物 HMOH 和 HMO(M = Pb 和 Sn),并根据同位素位移、混合同位素分裂模式、逐步退火、试剂浓度和激光能量变化的结果使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以及与理论预测的比较。对这些分子和相应的过渡态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实验和计算的振动频率、相对吸收强度和同位素位移之间的一致性支持从基质红外光谱中识别这些分子。
    DOI:
    10.1246/bcsj.80.214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atrix-Isol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ic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ies on Reactions of Laser-Ablated Lead and Tin Atoms with Water Molecules
    作者:Yun-Lei Teng、Ling Jiang、Song Han、Qiang Xu
    DOI:10.1246/bcsj.80.2149
    日期:2007.11.15
    Reactions of laser-ablated lead and tin atoms with water molecules in excess argon were studi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sertion products HMOH and HMO (M = Pb and Sn) formed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infrared spectroscop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isotopic shifts, mixed isotopic splitting patterns, stepwise annealing, changes in reagent concentration and laser energy
    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激光烧蚀的铅和锡原子与过量氩气中的水分子的反应。在本实验中形成的插入产物 HMOH 和 HMO(M = Pb 和 Sn),并根据同位素位移、混合同位素分裂模式、逐步退火、试剂浓度和激光能量变化的结果使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以及与理论预测的比较。对这些分子和相应的过渡态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实验和计算的振动频率、相对吸收强度和同位素位移之间的一致性支持从基质红外光谱中识别这些分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