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yclohexa-1,3-dien-1-yloxy)triisopropylsilane | 1380613-0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yclohexa-1,3-dien-1-yloxy)triisopropylsilane
英文别名
Cyclohexa-1,3-dien-1-yloxy-tri(propan-2-yl)silane
(cyclohexa-1,3-dien-1-yloxy)triisopropylsilane化学式
CAS
1380613-09-1
化学式
C15H28OSi
mdl
——
分子量
252.472
InChiKey
WDRIWFSRKYUKE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65.1±8.0 °C(Predicted)
  • 密度:
    0.8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1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3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yclohexa-1,3-dien-1-yloxy)triisopropylsilaneN-氟代双苯磺酰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89%的产率得到4-Fluorocyclohex-2-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甲硅烷基二烯醇醚远程氟化 α,β-不饱和羰基
    摘要:
    我们报告了通过硅基二烯醇醚对 α,β-不饱和羰基进行通用、区域选择性和无金属的 γ-氟化,该硅基二烯醇醚很容易由简单的酮和醛制备。该转化显示出广泛的范围,包括 27 种环状和无环硅氧基二烯,以 28-91% 的产率提供 γ-氟化合物。值得注意的是,所报道的条件也适用于具有挑战性的叔氟化物的合成。研究了一系列无环硅氧基二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并观察到该反应对底物的构象灵活性敏感。 γ-氟羰基的多样化证明了氟作为立体控制元素的前景。
    DOI:
    10.1002/chem.202400493
  • 作为产物:
    描述:
    2-环己烯-1-酮三异丙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六甲基磷酰三胺lithium hexamethyldisilazan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基苯 为溶剂, 以91 %的产率得到(cyclohexa-1,3-dien-1-yloxy)triisopropylsi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铜催化的 [3 + 2] 环加成非对映选择性构建稠合碳环吡咯烷:Pancratinines B–C 的全合成
    摘要:
    开发了铜催化的2-芳基氮丙啶和环状甲硅烷基二烯醇醚的非对映选择性[3 + 2]环加成反应,以有效构建稠合-[5, n ]碳环吡咯烷,该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活性天然产物中。机理研究表明,这种转化的高非对映选择性源于连续的逆向氮杂迈克尔/差向异构化/氮杂迈克尔过程。利用这种新开发的方法,首次实现了 pancratinines B 和 C 的全合成。
    DOI:
    10.1021/acs.orglett.3c023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制备氮杂并环类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
    公开号:CN11363700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氮杂并环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式II化合物与式III化合物在路易斯酸作用下发生[3+2]环加成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氮杂并环类化合物,反应式如下所示。该方法具有底物适应性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步骤少,原子经济性高,产率和立体选择性高等优点。
  • Acyloxybutadiene tricarbonyl iron complexes as enzyme-triggered CO-releasing molecules (ET-CORMs): a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作者:Steffen Romanski、Birgit Kraus、Miguel Guttentag、Waldemar Schlundt、Hannelore Rücker、Andreas Adler、Jörg-Martin Neudörfl、Roger Alberto、Sabine Amslinger、Hans-Günther Schmalz
    DOI:10.1039/c2dt30662j
    日期:——
    A series of η4-acyloxycyclohexadiene–Fe(CO)3 complexes was prepared and fully characteriz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cluding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For this purpose a new synthetic access to differently acylated 1,3- and 1,5-dienol–Fe(CO)3 complexes was developed. The enzymatically triggered CO release from these compounds was monitored (detection of CO through GC and/or by means of a
    一系列η的4 -acyloxycyclohexadiene -(CO)3个,制备配合物和通过光谱方法,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完全表征。为此目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可制得不同酰化的1,3-和1,5-二烯醇-Fe(CO)3复合体被开发出来。监测酶促触发的这些化合物释放的CO释放(通过GC和/或通过肌红蛋白测定法检测CO),并基于细胞对NO产生的抑制作用,通过细胞测定法评估化合物的抗炎作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性质(酯酶触发的CO释放速率,iNOS抑制作用,细胞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π-配体的取代方式和酰氧基取代基的性质。
  • Synthesis and Performance of Acyloxy-diene-Fe(CO)<sub>3</sub> Complexes with Variable Chain Lengths as Enzyme-Triggered Carbon Monoxide-Releasing Molecules
    作者:Svetlana Botov、Eleni Stamellou、Steffen Romanski、Miguel Guttentag、Roger Alberto、Jörg-Martin Neudörfl、Benito Yard、Hans-Günther Schmalz
    DOI:10.1021/om301233h
    日期:2013.7.8
    Novel η4-acyloxy-cyclohexadiene-Fe(CO)3 complexes (with variable length of the acyloxy chain) were synthesized as potential enzyme-triggered carbon monoxide (CO)-releasing molecules (ET-CORM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wo complexes was additionally confirm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The enzyme-triggered CO-releasing activity of the compounds was assessed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37 °C, 0
    新颖η 4 -酰氧基环己二烯的Fe(CO)3合成的复合物(具有可变长度的酰氧基链)被合成为潜在的酶触发的释放一氧化碳(CO)的分子(ET-CORMs)。通过X射线晶体学另外证实了两种络合物的分子结构。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GC)以及另外通过肌红蛋白测定(UV)在生理条件(37°C,0.1 M磷酸盐缓冲液,pH = 7.4)下评估化合物的酶促释放CO的活性。发现CO的相对释放速率和释放的CO的量取决于酰氧基链的长度及其在二烯单元上的位置(外部或内部位置)。某些新的ET-CORM在不同的细胞分析中显示出非常好的生物学活性(细胞毒性,针对与低温相关的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一种天然产物Pancratinine B和C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
    公开号:CN11375467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产物Pancratinine B和C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关键中间体化合物8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化合物1与与氮化合物反应,得到化合物2;2)化合物2与基保护基R1保护的化合物2’发生环加成反应,得到化合物3;3)化合物3形成烯醇醚,然后发生Saegusa‑Ito氧化反应,得到化合物4;4)化合物4发生还原反应,得到化合物5;5)化合物5经羟基保护,得到化合物6;6)化合物6脱保护基R,得到化合物7;7)化合物7经Pictet‑spengler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8。然后由化合物8分别经由化合物9和10制得Pancratinine C和B。该方法是全新的合成方法,反应路线简洁,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