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ickel(II) oxide | 1313-9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ickel(II) oxide
英文别名
nickel oxide;nickel;hydrate
nickel(II) oxide化学式
CAS
1313-99-1
化学式
NiO
mdl
——
分子量
74.6894
InChiKey
SPIFDSWFDKNER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960 °C
  • 密度:
    6.67 g/mL at 25 °C(lit.)
  • 溶解度:
    不溶于水;溶于酸溶液
  • 暴露限值:
    a/nm
  • 稳定性/保质期:

    如果按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发生分解,目前没有已知的危险反应。请避免接触卤素、过氧化氢硫化氢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3
  • 重原子数:
    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i,T
  • 安全说明:
    S36/37,S45,S53,S61
  • 危险类别码:
    R49,R43,R48/23,R36/37,R53
  • WGK Germany:
    1
  • 海关编码:
    28254000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88
  • RTECS号:
    QR8400000
  • 包装等级:
    Z01
  • 危险标志:
    GHS07,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17,H350i,H372,H413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01,P280,P308 + P313

SDS

SDS:6da8a9c80cc3d007c0028035f508a48c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氧化;一氧化
化学品英文名称: nickel oxide ;nickelous oxid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313-99-1
分子式: NiO
分子量: 74.7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氧化;一氧化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本品对皮肤的影响在生产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皮炎或过敏性湿疹。皮疹有强烈的瘙痒,称痒症。工可患过敏性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有致癌性。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或生理盐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无资料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TLVTN: 1mg/m3(按Ni计)
监测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α-糠偶酰比色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绿色粉末。
pH:
熔点(℃): 无资料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1): 6.6-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NiO
分子量: 74.70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于,不溶于碱液,溶于酸等。
主要用途: 用作陶瓷和玻璃颜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禁配物: 强酸、过氧化氢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资料
聚合危害: 无资料
分解产物: 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无资料
急性中毒: 无资料
慢性中毒: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无资料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无资料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若可能,回收使用。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无资料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2008年1月1日
填表部门: 无资料
数据审核单位: 无资料
修改说明: 无资料
其他信息:
MSDS修改日期: 1900年1月1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氧化简介

氧化是一种p型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3.7eV,在传统工业中常用作光催化剂、电池阴极材料等。此外,它还用作陶瓷和玻璃颜料,搪瓷工业中的瓷釉密着剂和着色剂,以及陶瓷工业中的色料原料。在磁性材料生产过程中,氧化常用于制造氧体。同时,它还可作为茶色玻璃和显像管玻壳的着色剂,也是制造盐及催化剂的重要原料。

制备方法

一种制备氧化纳米晶体的方法如下:首先配置170mL摩尔浓度为0.12mol/L的NiCl2去离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滴加77.5mL摩尔浓度为0.4mol/L的KOH的/乙醇溶液,搅拌5分钟后离心提纯。将得到的绿色沉淀分散于200mL乙醇二甲基亚砜(体积比1:1)混合液中,在150℃下反应3小时后经离心提纯获得氧化纳米晶体;再将其均匀分散在无乙醇中,制得氧化纳米晶体(NiOx)的乙醇分散液。

毒性

能进入细胞,破坏细胞中的酶和代谢过程,可能因生成某些致癌物质而产生致癌作用。接触盐可导致性湿疹或性疥疮。空气中二价氧化物最高容许浓度为0.5 mg/m³(以计)。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毒口罩及面具,尽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并实行机械化操作以减少粉尘。定期检查接触化合物的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

化学性质

常温下,氧化呈绿色至黑绿色立方晶系粉末,在高温下会变黄色。其相对密度为6.67,熔点为1984℃。氧化能溶于酸和氨水,而不溶于或液。加热到400℃时,因吸收空气中的氧而转变为三氧化二;在600℃下还原为一氧化。低温制得的一氧化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在1000℃高温煅烧下则变得较为稳定且活性较小。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其密度和电阻增加,溶解度和催化活性降低。

用途

氧化广泛应用于搪瓷、陶瓷及玻璃颜料;磁性材料生产中用于制造氧体等;作为制造盐原料、催化剂,并在冶与显像管行业中应用。此外,它还被用作电子元件材料、蓄电池材料,以及还原制备中的重要成分。

生产方法

通过煅烧分解法将下脚料(含等杂质)经硫化氢双氧水碳酸氨水处理去除杂质后,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随后经过焙烧粉碎步骤制得一氧化成品。反应方程式为:(NH4)2Ni(SO4)2 → NiO + SO3 + (NH4)HSO4 + NH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ickel(II) oxide氢气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程序控制的还原和氧化γ-氧化铝上的金属的氧化
    摘要:
    在高达1200°C的温度下,对程序升温还原和氧化(TPRTPO)进行了定量测量,以表征γ-氧化铝催化剂上2%的金属。TPRTPO结果也与本体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行为进行了比较。发现负载有Fe 2 O 3,MoO 3,WO 3,只有在接近1100°C的温度下,NiO才能还原为金属。在所有情况下,负载型氧化物的还原均在高于本体氧化物的温度下发生,这表明金属氧化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抑制了还原。但是,负载金属的TPO通常发生在低于散装金属的TPO的温度下。这表明氧化减少了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而负载金属的较高氧化速率反映了其较小的微晶尺寸。还给出了在中温和高温下还原后负载的氧化物的化学吸附数据。
    DOI:
    10.1016/0021-9517(89)90342-4
  • 作为产物:
    描述:
    以 solid 为溶剂, 生成 nickel(II) 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水杨醛席夫碱衍生物及其与Cr(III),Mn(II),Fe(III),Ni(II)和Cu(II)的配合物的研究。
    摘要:
    水杨醛与苯胺(I),2-的缩合反应导致某些含席夫碱的过渡金属离子Cr(III),Mn(II),Fe(III),Ni(II)和Cu(II)二元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在乙醇培养基(80%,v / v)中以pH值测定氨基吡啶(II),4-氨基吡啶(III)和2-氨基嘧啶(IV)。确定所有二元配合物的形成常数。研究了对应于四个配体中的活性基团和固体配合物的重要的红外光谱带。固体配合物已经通过热重分析合成和研究。使用Coats-Redfern方程,采用积分法对这些配合物的热脱水和分解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发现配合物的热分解遵循二级动力学。还报道了分解的热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的配体的电子吸收光谱,以分光光度法确定pK(a)值。
    DOI:
    10.1016/j.saa.2006.09.013
  • 作为试剂:
    描述: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nickel(II) oxide氢气 作用下, 以 正己烷 为溶剂, 130.0 ℃ 、5.0 MPa 条件下, 反应 12.0h, 以84%的产率得到2,6-二叔丁基-4-甲基环己醇
    参考文献:
    名称:
    Pd / NiO †催化的芳环催化加氢
    摘要:
    制备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多相钯催化剂用于芳环加氢。该催化剂通过还原沉积法制备,并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可将多种取代的芳族化合物氢化为相应的环己烷和环己醇衍生物,收率高达99%。通过BET,TEM,XRD,XPS和ICP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催化剂的可重复使用性进行了研究,可以将其重复使用几次,而不会发生明显的失活。
    DOI:
    10.1039/c3ra45600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ano-Azo Ligand and Its Superhydrophobic Complex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DFT, Contact Angle, Molecular Docking, and Antimicrobial Studies
    作者:Gehad G. Mohamed、Walaa H. Mahmoud、Ahmed M. Refaat
    DOI:10.1155/2020/6382037
    日期:2020.10.16
    measurements. The IR spectra revealed the binding of the azo ligand to the metal ions via two azo nitrogen atoms and protonated carboxylate O in a neutral tetradentate manner. Both IR and 1H NMR spectra documented the involvement of the carboxylate group without proton displacement. The thermal studie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plexes had higher thermal stability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the free ligand. SEM images
    合成了衍生自间苯二胺对氨基苯甲酸的 2,2'-(1,3-亚苯基双(二氮烯-2,1-二基))双(4-苯甲酸)重氮配体 (H2L) 的属配合物,并具有不同的光谱、热和分析工具。H2L 配体属离子 Cr(III)、Mn(II)、Fe(III)、Co(II)、Ni(II)、Cu(II)、Zn(II) 和 Cd(II) 反应为 1 : 1 化学计量。根据电子和磁矩测量,所有配合物都显示出八面体几何形状。红外光谱显示偶氮配体通过两个偶氮氮原子和质子化的羧酸盐 O 以中性四齿方式与属离子结合。IR 和 1H NMR 光谱都记录了羧酸盐基团的参与,而没有质子置换。热研究指出,与游离配体相比,配合物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SEM 图像揭示了重氮配体及其纳米结构形式的 Cd(II) 配合物的存在。接触角测量证明 Cd(II) 配合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超疏材料。理论优化了H2L和[Cd(H2L)Cl2]
  •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arbonates, carboxylates, oxalates, acetates, formates, and hydroxides
    作者:Jacob Mu、D.D. Perlmutter
    DOI:10.1016/0040-6031(81)80175-x
    日期:1981.11
    Abstract A study is reported of the controlled decomposition of various metal carbonates, carboxylates, oxalates, acetates, formates and hydroxides and their common hydrates, carried out in 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and a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zer. Various sample sizes, heating rates, and ambient atmospheres we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ir influence on the
    摘要 报道了在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差示热分析仪中进行的各种碳酸盐、羧酸盐、草酸盐、乙酸盐甲酸盐和氢氧化物及其常见合物的受控分解的研究。使用各种样品尺寸、加热速率和环境气氛来证明它们对结果的影响。给出了中间化合物、每种化合物的分解温度范围和反应动力学的结果。
  • Dehydration of Glycerol to Acrolein over Sulfated Iron Oxide Catalysts
    作者:P. G. Mingalev、A. G. Aslanly、G. V. Lisichkin
    DOI:10.1134/s0965544119090111
    日期:2019.9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has been explor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heap catalysts on the basis of iron(III) oxide can be use for medi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glycerol to acrolein—an important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industrial organic synthesis.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factors on the process of dehydration of glycerol to acrolein has been examined.
    摘要已经探讨了生物柴油生产中主要废品甘油的处置问题。已经表明,基于氧化铁(III)的廉价催化剂可用于介导甘油丙烯醛的转化,丙烯醛是工业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已经研究了外部因素对甘油丙烯醛的过程的影响。
  • Spectroscopic and fluorescence studies on Mn(II), Co(II), Ni(II) and Cu(II) complexes with NO donor fluorescence dyes
    作者:Moamen S. Refat、Nashwa M. El-Metwaly
    DOI:10.1016/j.saa.2011.05.108
    日期:2011.10
    The reactions of the two common dyes [2TMPACT and 4PENI] with Mn(II), Co(II), Ni(II) and Cu(II) ions were done. All the isolated complex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physic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The IR data reflect the bidentate mode of 2TMPACT towards the mononuclear complex [Mn(II)] even its tetradentate in binuclear complexes [Co(II) and Cu(II)]. However, the bidentate mode is the
    进行了两种常见染料[2TMPACT和4PENI]与Mn(II),Co(II),Ni(II)和Cu(II)离子的反应。所有分离的复合物均已通过物理化学和光谱技术进行了表征。红外数据反映了2TMPACT对单核络合物[Mn(II)]的双齿模式,甚至在双核络合物[Co(II)和Cu(II)]中的四齿形。但是,双齿模式是4PENI配体对单核络合物中每个属离子的唯一行为。建议在磁矩测量旁边进行UV-vis光谱分析,针对每种属离子和正在研究的两个配体提出不同的几何形状,因为Mn(II)-2TMPACT络合物是八面体,而Mn(II)-4PENI是四面体几何形状。对所有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热重分析。讨论了每种化合物在每个步骤中建议的热分解步骤,并为所有优选的分解步骤计算了动力学参数。使用质谱工具强调了建议的合适分子式,并显示了碎片图谱。在室温下,在DMSO中研究了合成的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metal(II) complexes with formates and some nitrogen donor ligands
    作者:D. Czakis-Sulikowska、A. Czylkowska、J. Radwańska-Doczekalska、R. Grodzki、E. Wojciechowska
    DOI:10.1007/s10973-006-7980-9
    日期:2007.11
    New mixed-ligands complexes with empirical formulae: M(2,4′-bpy)2L2·H2O (M(II)Zn, Cd), Zn(2-bpy)3L2·4H2O, Cd(2-bpy)2L2·3H2O, M(phen)L2·2H2O (where M(II)=Mn, Ni, Zn, Cd; 2,4′-bpy=2,4′-bipyridine, 2-bpy=2,2′-bipyridine, phen=1,10-phenanthroline, L=HCOO−) were prepared in pure solid state.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by chemical, thermal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molar conductance in MeOH, DMF and DMSO. Examinations of OCO− absorption bands suggest versatile coordination behaviour of obtained complexes. The 2,4′-bpy acts as monodentate ligand; 2-bpy and phen as chelating ligands. Therm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in static air atmosphere. When the temperature raised the dehydration processes started. The final decomposition products, namely MO (Ni, Zn, Cd) and Mn3O4, were identified by X-ray diffraction.
    新型的混合配体配合物,其经验公式为:M(2,4′-bpy)2L2·H2O (M(II)=Zn, Cd), Zn(2-bpy)3L2·4 , Cd(2-bpy)2L2·3 , M(phen)L2·2 (其中 M(II)=Mn, Ni, Zn, Cd; 2,4′-bpy=2,4′-联吡啶,2-bpy=2,2′-联吡啶,phen=1,10-啰啉,L=HCOO−) 在纯固态中制备。这些配合物通过化学、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在MeOH、DMFDMSO中的摩尔电导率进行了表征。OCO−吸收带的检测表明所得配合物具有多样的配位行为。2,4′-bpy作为单齿配体;2-bpy和phen作为螯合配体。热研究在静态空气氛围中进行。当温度升高时,脱过程开始。最终分解产物,即MO (Ni, Zn, Cd) 和 Mn3O4,通过X射线衍射鉴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