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tracarbonyl(2,2'-bipyrimidine)molybdenum | 81986-02-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tracarbonyl(2,2'-bipyrimidine)molybdenum
英文别名
——
tetracarbonyl(2,2'-bipyrimidine)molybdenum化学式
CAS
81986-02-9
化学式
C12H6MoN4O4
mdl
——
分子量
366.144
InChiKey
PHCSBWPCDGZGE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衍生自铬,钼和羰基钨的双核2,2'-联嘧啶配合物
    摘要:
    2,2'-联嘧啶(bpym)与[Mo(CO)4(bpym)]的反应产生[Mo(CO)4(bpym)],其将与[M(CO)4(diene)]反应形成[MoM(CO)8(bpym)](M = Cr,Mo,W)。联嘧啶配合物的特征在于显微分析和光谱法(IR,1 H和13 C NMR,UV / vis)。[Mo 2(CO)8(bpym)]的还原产生一个阴离子,其中未成对的电子位于桥接bpym配体上。
    DOI:
    10.1016/s0277-5387(00)81068-2
  • 作为产物:
    描述:
    (bicyclo[2.2.1]hepta-2,5-diene)tetracarbonylmolybdenum(0)2 2'-联嘧啶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以72%的产率得到tetracarbonyl(2,2'-bipyrimidine)molybdenum
    参考文献:
    名称:
    衍生自铬,钼和羰基钨的双核2,2'-联嘧啶配合物
    摘要:
    2,2'-联嘧啶(bpym)与[Mo(CO)4(bpym)]的反应产生[Mo(CO)4(bpym)],其将与[M(CO)4(diene)]反应形成[MoM(CO)8(bpym)](M = Cr,Mo,W)。联嘧啶配合物的特征在于显微分析和光谱法(IR,1 H和13 C NMR,UV / vis)。[Mo 2(CO)8(bpym)]的还原产生一个阴离子,其中未成对的电子位于桥接bpym配体上。
    DOI:
    10.1016/s0277-5387(00)8106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ektrontransfer-katalysierte carbonyl-substitution
    作者:Barbara Olbrich-Deussner、Wolfgang Kaim
    DOI:10.1016/0022-328x(88)80555-2
    日期:1988.2
    New phosphane tricarbonylmetal complexes fac-(R3P)(CO)3M(bdz) (R = n Bu, iPr; M  Mo, W) of the four isomeric bidiazine (bdz) chelate ligands 3,3′-bipyridazine, 2,2′-bipyrazine, 2,2′- and 4,4′-bipyrimidine were obtained via electron transfer catalyzed CO substitution of tetracarbonylmetal precursors in good yields. The preparative procedure involves the use of sub-stoichiometric amounts (10–20 mol%)
    四个异构的二嗪(bdz)螯合物3,3'-联吡啶嗪的新膦三羰基属配合物fac-(R 3 P)(CO)3 M(bdz)(R = n Bu,i Pr; MMo,W)通过电子转移催化四羰基属前体的CO取代,获得了2,2'-联吡嗪,2,2'-和4,4'-联嘧啶。制备程序涉及使用亚化学计量的量(10–20 mol%)的生成ESR可检测的阴离子自由基中间体,然后将其选择性地取代为一个顺式羰基通过超共轭电荷从还原的二氮嗪配体转移至属片段。从电化学上看,由于ESR可检测到的三羰基阴离子自由基络合物可以还原四羰基前体,因此可以形成催化循环。以配体为中心的ETC置换相当慢,但比日光诱导的过程快至少一个数量级,这可能导致部分敏感的三羰基解离。这些化合物的特征在于长波的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带,该吸收带是由富电子属和二嗪的低价π *轨道之间的跃迁产生的。讨论了阴离子自由基配体诱导的属片段活化的优缺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