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紫外可见,红外和EPR光谱研究了[Fe(CN)(5)NO](2-)(硝基普鲁司苷离子,NP)的单电子还原产物的热分解动力学和机理。以及pH和pH范围为4-10的质谱和电
化学技术。还原产物包含[Fe(CN)(4)NO](2-)和[Fe(CN)(5)NO](3-)离子的平衡混合物。在pH <8时,第一个占主导地位,是由[Fe(CN)(5)NO](3-)从反铁氰化物的快速释放中形成的,而后者又是pH> 9-10时的主要成分。两种亚
硝酰基配合物均通过一阶过程衰减,速率常数与NO的解离有关,速率常数约为10(-5)s(-1)(pH 6-10)。在质子(以及
金属离子)的作用下,在pH 4下,分解作用增强了2个数量级,从而有利于从[Fe(CN)(4)NO](2-)离子中释放出
氰化物,并迅速释放了NO。在pH值为7时,检测到EPR沉默中间体I(1)(nu(NO),1695和1740 cm(-1))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