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CN)5(η2-O(15)N)](2-) | 687970-88-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CN)5(η2-O(15)N)](2-)
英文别名
(15)N-pentacyanonitrosylferrate(II)(2-)
[Fe(CN)5(η2-O(15)N)](2-)化学式
CAS
687970-88-3
化学式
C5FeN6O
mdl
——
分子量
216.935
InChiKey
YEESUBCSWGVPCE-KTTJZPQ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Fe(CN)5(η2-O(15)N)](2-)N,N'-Dimethylhydrazine dihydrochloride 在 NaOH 、 NaCl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pentacyano(1,2-dimethyhydrazine)ferrate(II)(3-)
    参考文献:
    名称:
    Pentacyanonitrosylferrate(II) 与肼和取代衍生物的亲电反应。亚硝酸盐的催化还原和 η1-, η2-N2O 结合中间体的理论预测
    摘要:
    五氰基亚硝基铁酸盐 (II) 离子 [Fe(CN)(5)NO](2)(-) 对肼 (Hz) 和取代肼 (MeHz、1,1-Me(2)Hz 和1,2-Me(2)Hz) 已通过化学计量和动力学实验(pH 6-10)进行了研究。Hz 的反应导致 N(2)O 和 NH(3),与 MeHz 和 1,1-Me(2)Hz 的类似路径,形成相应的胺。已发现 MeHz 的平行路径,导致 N(2)O、N(2) 和 MeOH。1,2-Me(2)Hz 的反应遵循不同的路线,其特征是形成偶氮甲烷 (MeNNMe),亚硝基完全还原为 NH(3),中间检测 [Fe(CN)(5)NO]( 3)(-)。在上述反应中,[Fe(CN)(5)H(2)O](3)(-) 总是产物,允许系统催化进行亚硝酸盐还原,与亚硝酸盐和一氧化氮还原酶的行为相关的问题。该机制包括通过亲核试剂与亚硝酰基的 N 原子结合形成初始可逆加合物。加合物通过 OH(-)
    DOI:
    10.1021/ja025995v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Nikol'skii, A. B.; Ershov, A. Yu.; Vasilevskii, I. V., Koordinatsionnaya Khimiya, 1980, vol. 6, p. 484 - 486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lease of NO from Reduced Nitroprusside Ion. Iron-Dinitrosyl Formation and NO-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s
    作者:Federico Roncaroli、Rudi van Eldik、José A. Olabe
    DOI:10.1021/ic050070c
    日期:2005.4.1
    orders of magnitude with protons (and also metal ions) favoring the release of cyanides from the [Fe(CN)(4)NO](2-) ions and the ensuing rapid delivery of NO. At pH 7, an EPR-silent intermediate I(1) is detected (nu(NO), 1695 and 1740 cm(-1)) and assigned to the trans-[Fe(II)(CN)(4)(NO)(2)](2-) ion, an Fe(NO)(2)}(8) species. At pH 6-8, I(1) induces a disproportionation process with formation of N(2)O
    通过紫外可见,红外和EPR光谱研究了[Fe(CN)(5)NO](2-)(硝基普鲁司苷离子,NP)的单电子还原产物的热分解动力学和机理。以及pH和pH范围为4-10的质谱和电化学技术。还原产物包含[Fe(CN)(4)NO](2-)和[Fe(CN)(5)NO](3-)离子的平衡混合物。在pH <8时,第一个占主导地位,是由[Fe(CN)(5)NO](3-)从反铁氰化物的快速释放中形成的,而后者又是pH> 9-10时的主要成分。两种亚硝酰基配合物均通过一阶过程衰减,速率常数与NO的解离有关,速率常数约为10(-5)s(-1)(pH 6-10)。在质子(以及属离子)的作用下,在pH 4下,分解作用增强了2个数量级,从而有利于从[Fe(CN)(4)NO](2-)离子中释放出化物,并迅速释放了NO。在pH值为7时,检测到EPR沉默中间体I(1)(nu(NO),1695和1740 cm(-1))并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