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不同的二
亚胺连接的
乙酸Rh(I)络合物和Cu(
OAc)2作为
氧化剂的催化
苯烯基化反应的研究表明,就活性和产物选择性而言,统计学上相同的结果。下的
乙烯压力,两个代表性二
亚胺连接
铑(I)配合物
乙酸被证明与
乙烯迅速交换二
亚胺配体与形式的[Rh(μ-
OAC)(η 2 -C 2 H ^ 4)2 ] 2和自由二
亚胺。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催化条件下,二
亚胺配体不太可能与活性Rh
催化剂配位。在使用市售的
铜(
OAC)催化条件下150℃ 2作为
氧化剂时,
铑[Rh(μ-
OAC)(η 2-C 2 H 4)2 ] 2经历快速分解以形成催化惰性和不溶性Rh物质,然后逐渐溶解不溶性Rh形成可溶Rh,对
苯乙烯生产具有活性。因此,在某些条件下观察到的诱导期很可能是由于形成不溶的Rh(快速),然后再溶解Rh(缓慢)所致。通过使用已预热的可溶性Cu(II)
氧化剂或Cu(
OAc)2,可以抑制Rh的分解过程并保持催化活性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