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认识“脚气”克星——联苯苄唑(Bifonazole)!

  • 脚气
  • 联苯苄唑
摩熵化学 05/08

春夏之际,气温逐渐攀升,双脚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为真菌滋生创造了温床,脚气问题也随之卷土重来。脚气,医学名为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发的常见足部皮肤病。它不仅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瘙痒、令人尴尬的异味,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隐患,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

联苯苄唑(Bifonazole)作为治疗脚气的有效药物,是咪唑类衍生物,抗菌谱广,对90%的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多种皮肤真菌(如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酵母Chemicalbook菌(如念球菌属、瓶形酵母菌、光滑球拟酵母菌)、霉菌(如曲霉菌属)和各种真菌(如球孢子菌属、芽生菌属、组织胞浆菌属)。适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阴囊癣以及皮肤褶皱部分的真菌感染的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

分子信息:

结构信息:

分子解读:

联苯苄唑(Bifonazol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22H18N2,分子量310.4,类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别名1-(α,4-联苯基苄基)咪唑;1-(alpha-联苯-4-基苄基)-1H-咪唑;白呋唑。

联苯苄唑最早由联邦德国拜尔研究中心(现拜耳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合成,属于新型氮取代性不含卤素的咪唑类抗真菌[2]。1982年,该药物首次完成登记注册,次年(1983年)在德国正式上市。中国自1990年代起引进联苯苄唑生产技术,华北制药、东北制药等企业开始试生产,并逐步发展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应用于皮肤真菌感染等领域。

物化性质:

从乙腈结晶,熔点142℃。有强亲脂性。溶于醇、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在甲醇或无水乙醇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Ph=6时水中的溶解度:<0.1mg/Chemicalbook100ml。在Ph=l~12的水溶液中稳定。

药理毒理:

联苯苄唑对皮肤丝状菌、二相性真菌、酵母状真菌等有良好作用。在Kimmig培养基上对各种致病真菌90%以上菌株最小抑制发育浓度(MIC)为5μg/ml以下。5μg/ml以上浓度对致病真菌有较强杀灭效能和明显预防感染的效果。

小鼠经口给联苯苄唑40~60mg/kg未出现特殊活动的变化。

家兔经口给联苯苄唑320mg/kg,心电图未见异常变化。静脉注射10mg/kg出现一次性呼吸深度抑制和呼吸次数增加,但对血压未见影响。

雄小鼠,大鼠(mg/kg):2629,2854口服。大鼠静脉注射1~12.5mg/kg出现与药量有依赖关系的一过性血压下降作用,5mg/kg给药后即刻出现呼吸混乱。上述作用均为短时间一过性的,且不是经局部皮肤涂敷后吸收的用量。因此一般药理作用是微弱的。

作用机制:

联苯苄唑属于广谱抗真菌药物,其作用原理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对皮肤癣菌及念珠菌等有抗菌作用。我们知道,真菌就像一个有 “外壳” 保护的小生物,而这个 “外壳” 就是细胞膜,联苯苄唑能精准地作用于真菌细胞内的特定酶,干扰它合成细胞膜的关键环节,让真菌失去这层保护屏障,从而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达到杀灭真菌、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目的。

其作用机制为二元作用机理,低浓度时阻止细胞膜脂质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高浓度时使细胞膜脂质特异性结合膜的性质发生变化,使细胞膜结构及机能发生障碍而显示抗真菌作用。有限的数据表明外用联苯苄唑和华法林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联苯苄唑优势体现:

一、广谱抗菌:联苯苄唑溶液对多种皮肤真菌病原体具有抗菌作用,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丝状菌和双相真菌等。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真菌感染,如脚气、体癣、股癣、手癣、花斑癣[1]。二、强效杀菌:能够迅速杀死真菌,缩短病程,缓解症状。在临床实践中,患者使用联苯苄唑溶液后,通常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明显的疗效。

三、安全性高:联苯苄唑溶液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四、使用方便:联苯苄唑溶液的使用方便,患者可自行涂抹于患处。

五、复发率低:由于联苯苄唑溶液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并且能够彻底杀死真菌,因此其复发率相对较低。

六、经济实惠:相较于其他抗真菌药物,联苯苄唑溶液的价格相对较为实惠。

七、耐药性低:联苯苄唑的耐药性较低,长期使用该药物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抗菌效果。

联苯苄唑生物学信息

适用症状

1、足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脚气,脚趾间、脚底出现脱皮、水疱、瘙痒,严重时还会糜烂。联苯苄唑能深入皮肤,对抗引发脚气的真菌,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2、体癣与股癣:体癣常见于躯干、四肢,股癣多发生在腹股沟、会阴等部位。患病处会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伴有脱屑和瘙痒。联苯苄唑能有效抑制这些部位的真菌,让皮肤逐渐恢复健康。

3、花斑糠疹:又称汗斑,好发于胸背部、颈部等多汗部位,表现为淡褐色或白色的斑片。联苯苄唑能针对引发汗斑的马拉色菌发挥作用,让皮肤恢复原本的色泽。

反应信息:

合成与制备:

联苯苄唑制备

  1. 13.6g咪唑和3.5ml氯化亚砜在150ml乙腈中反应,生成1,1'-亚磺酰基双(咪唑);再往该反应液中加入13gα-联苯基苄醇,在室温下反应15h,得8.7g联苯苄唑。

2. 咪唑和氯化亚砜在乙腈中反应,生成1,1'-亚磺酰基双(咪唑),该反应液中加入α-联苯基苄醇,在室温下反应得联苯苄唑。

联苯苄唑合成路线图

不良反应:

联苯苄唑偶见过敏反应。使用时,用药部位可能发生疼痛及其外周水肿,还可能发生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红斑,瘙痒,皮疹,荨麻疹,水疱,皮肤剥脱,温疹,皮肤干燥,皮肤刺激,皮肤浸渍,皮肤烧灼感等皮肤及皮下组织不适。

临床前研究未提供联苯苄唑影响雄性或雌性动物生育能力的证据。尚不清楚联苯苄唑是否会进入到乳汁中,但是动物药效/毒理学研究显示,联苯苄唑/代谢物可以进入到动物乳汁中,因此,在联苯苄唑治疗期间患者应停止母乳喂养。

结束语:

脚气问题困扰着不少人,联苯苄唑作为 “脚气” 克星,用科学的力量为我们守护足部健康。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联苯苄唑有更深入的认识,在面对脚气时不再手足无措。关于联苯苄唑,或者脚气防治,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赶走脚气,让双脚自在呼吸~

参考资料:

[1] 李桂明,罗东辉.1%联苯苄唑溶液治疗皮肤癣菌病的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4期):1-3[2024-05-11].DOI:10.3760/j.issn:0412-4030.2003.01.029.

[2] 沈威敏,顾慧瑛,陈美娟,等.1%联苯苄唑溶液治疗浅部皮肤真菌病[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0, 14(2).DOI:10.3969/j.issn.1001-7089.2000.02.071.

[3] 联苯苄唑溶液说明书.

[4] 摩熵化学.化合物检索及合成设计平台.[DB/OL].https://chem.molaid.com/home.[1990-2025]


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欢迎指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