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氧化钴(II,III) | 1307-96-6

中文名称
氧化钴(II,III)
中文别名
纳米氧化钴;四氧化三钴;四氧化三;一氧化钴合三氧化二钴;氧化钴/纳米氧化钴;四氧化三钴(II,III)
英文名称
Cobalt oxide
英文别名
cobalt(2+);cobalt(3+);oxygen(2-)
氧化钴(II,III)化学式
CAS
1307-96-6;1308-06-1;11104-61-3;1308-04-9
化学式
Co3O4
mdl
——
分子量
240.797
InChiKey
UBEWDCMIDFGDO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稳定性/保质期:
    在125°C下可被氢还原成四氧化三钴;在200°C时还原成氧化亚钴;到250°C则会还原成金属钴。操作人员需做好防护措施。 不溶于水,在约600℃时转变为Co3O4,随着温度升高进一步转化为4CoO·Co2O3,并最终变为CoO。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8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ADMET

代谢
钴通过肺部、胃肠系统和皮肤被吸收。由于它是维生素B12(氰钴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被分布到身体的大多数组织中。它在血液中运输,通常与白蛋白结合,肝脏和肾脏中的含量最高。钴主要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
Cobalt is absorbed though the lungs,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skin. Since it is a component of the vitamin B12 (cyanocobalamin), it is distributed to most tissues of the body. It is transported in the blood, often bound to albumin,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being found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Cobalt is excreted mainly in the urine and faeces. (L29)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钴被认为通过氧化剂和自由基反应过程表现出其毒性。它能产生氧自由基,并且可能被氧化成离子态的钴,导致脂质过氧化增加、DNA损伤,并诱导某些酶,从而导致细胞凋亡。�alt还被证明能阻断无机钙通道,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传递。钴还能与硫辛酸螯合,影响丙酮酸或脂肪酸的氧化。此外,钴可能通过干扰锌指DNA修复蛋白来抑制DNA修复,还显示出能抑制血红素合成和葡萄糖代谢。钴可能激活特定的辅助T淋巴细胞,并直接与免疫蛋白相互作用,如抗体(IgA和IgE)或Fc受体,导致免疫致敏。
Cobalt is believed to exhibit its toxicity through a oxidant-based and free radical-based processes. It produces oxygen radicals and may be oxidized to ionic cobalt, causing increased lipid peroxidation, DNA damage, and inducing certain enzymes that lead to cell apoptosis. Cobalt has also been shown to block inorganic calcium channels, possibly impairing neurotransmission. Cobalt can also chelate lipoic acids, impairing oxidation of pyruvate or fatty acids. In addition, cobalt may inhibit DNA repair by interacting with zinc finger DNA repair proteins, and has also been shown to inhibit heme synthesis and glucose metabolism. Cobalt may activate specific helper T-lymphocyte cells and interact directly with immunologic proteins, such as antibodies (IgA and IgE) or Fc receptors, resulting in immunosensitization. (L29)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2B,可能对人类有致癌性。
2B,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L135)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健康影响
接触高量的钴可以导致心脏、肺、肾脏和肝脏损伤。皮肤接触已知会导致接触性皮炎。钴也可能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Exposure to high amount of cobalt can cause heart, lung, kidney, and liver damage. Skin contact is known to result in contact dermatitis. Cobalt may also have mutagenic and carcinogenic effects. (L29, L30)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吸入 (L29) ; 口服 (L29) ; 经皮 (L29)
Inhalation (L29) ; oral (L29) ; dermal (L29)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症状
钴吸入可能导致类似哮喘的呼吸问题。皮肤接触会导致接触性皮炎,其特征是刺激和皮疹。摄入大量钴可能会导致恶心和呕吐。
Cobalt inhalation can cause asthma-like breathing problems. Skin contact is known to result in contact dermatiti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rritation and rashes. Ingesting large amounts of cobalt may cause nausea and vomiting. (L2090)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N
  • 安全说明:
    S24,S37,S60,S61
  • 危险类别码:
    R22,R50/53,R43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15900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88
  • 危险类别:
    6.1(b)
  • RTECS号:
    GG280000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标志:
    GHS06,GHS08,GHS09
  • 危险性描述:
    H301,H317,H330,H334,H41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0,P280,P284,P301 + P310 + P330,P304 + P340 + P310,P342 + P311,P403 + P233

SDS

SDS:20c37cbd013c3645ab5345101beaf8e5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三氧化二钴;氧化高钴
化学品英文名称: cobaltic oxide ;Cobalt(Ⅲ)oxid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308-04-9
分子式: Co 2 O 3
分子量: 165.8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三氧化二钴;氧化高钴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三氧化二钴 100 1308-04-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无资料
健康危害: 对眼睛、呼吸系统和胃肠道有刺激性。皮肤接触有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过氧化氢发生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有害的毒性烟气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过氧化氢、还原剂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过氧化氢、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MAC(mg/m3): 0.1 前苏联MAC(mg/m3): 0.5 TLVTN: 0.05mg(Co)/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无资料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钢灰色或黑色粉末。
pH:
熔点(℃): 895(分解)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5.1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o 2 O 3
分子量: 165.86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于水、醇,溶于浓酸。
主要用途: 用作颜料、釉料、氧化催化剂、分析试剂,也用于从镍中分离钴。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禁配物: 过氧化氢、强还原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资料
聚合危害: 无资料
分解产物: 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急性中毒: 无资料
慢性中毒: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无资料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无资料
废弃处置方法: 用安全掩埋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车间空气中钴及其氧化物卫生标准 (GB 11529-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2004年12月15日
填表部门: 无资料
数据审核单位: 无资料
修改说明: 无资料
其他信息:
MSDS修改日期: 1900年1月1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化学性质:桃红色的立方晶系粉末,可溶于酸,而不溶于水、醇或氨水。

用途:主要用于制备油漆颜料、陶瓷釉料以及钴催化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