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铑,即三氧化二铑,化学式为Rh₂O₃,分子量253.81。它是一种灰色晶体或无定形粉末,相对密度为8.20,不溶于水、酸、王水及碱,在1100~1500℃时分解为金属铑和氧气。能被氢气、二氧化硫等还原剂还原为铑。
其五水合物为柠檬黄色粉末,不溶于水,但可溶于多种酸。新鲜沉淀的五水合物在受热后会失水并分解放出氧气,产物是不溶性黑色的四氧化三铑。
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东方编辑整理(2016-03-03)。
制备氧化铑可由以下方法制得:在空气或氧气中加热铑至600~1000℃,或其水合物脱水处理;也可通过硝酸盐热分解等法获得。
用途氧化铑广泛用于制作各种铑盐、催化剂、特种合金及电镀材料。它还可以应用于陶瓷制造领域,因其优越的抗热震性能和耐磨性提高特性,特别适合在冷热交替频繁的高温部位使用,并显著降低了生产能耗,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此外,氧化铑还参与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氮包覆废弃PVC基复合电极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导电效率、简单的制作工艺等优点;掺杂纳米碳酸铬和碳酸氢铵能够促进活性炭孔隙的形成及提高表面活性能,增强电解质离子穿透性,提高导电性。此过程简单、生产周期短、原料易得且适用范围广泛。
回收工艺氧化铑的回收操作通常在反应釜中进行:加入一定量的水和硝酸,加热并搅拌,随后在保持一定温度和时间下加入金泥后过滤;滤液用于还原银,而氧化铑则留在滤渣中。对含铑废料,可将反应釜中的溶液加热并在搅拌状态下加入还原剂,控制还原温度及还原剂量以确保效果最佳。还原后的金粉经过滤、洗涤和烘干处理后熔炼铸锭。
生产方法将铑粉末与氯化钠混合,在600~700℃的高温下通入氯气进行处理;冷却后用温水溶解,制得紫红色的Na₃RhCl₆溶液。不溶残渣可反复加入NaCl并重复相同步骤。向溶液中逐步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直至反应生成黄褐色的Rh(OH)₃沉淀,并注意观察反应进程。将沉淀分离,在约1000℃下灼烧,经过1小时左右即可获得Rh₂O₃。
在900℃空气中加热铑粉60小时,可获得β-Rh₂O₃;或将海绵状铑在980℃的空气中加热100小时亦可获得相同物质。另外,在730℃下,将Rh(NO₃)₃·6H₂O加热50小时可以获得纯净的α-Rh₂O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