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13173-3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13173-33-4;113173-31-2
化学式
C15H9BrCrO3
mdl
——
分子量
369.135
InChiKey
SADLCRYRCLXHJ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otassium tert-butylate三苯基硅烷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二甲醚 为溶剂, 生成 4'-bromo-2,3-dihydro-1,1'-biphenyl 、 4'-bromo-3,4-dihydro-1,1'-biphenyl
    参考文献:
    名称:
    铬结合芳烃的化学选择性 1,2-还原和区域分化氘化
    摘要:
    首次报道了通过 η 6 -与铬配位来化学和区域选择性 1,2-还原芳烃的通用且有效的方案。该策略的多功能性进一步导致区域发散性还原氘化,从而能够精确控制氘化位点以及氘掺入度。
    DOI:
    10.1002/anie.202218961
  • 作为产物:
    描述:
    (η6-fluorobenzene)tricarbonylchromium4-溴苯硼酸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二甲醚 为溶剂, 以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Palladium catalysed cross-coupling of (fluoroarene)tricarbonylchromium(0) complexes
    摘要:
    研究发现,在三甲基膦/二苄基丙酮钯和碳酸铯或氟化铯的存在下,氟代羰基铬(0)络合物与芳基硼酸发生铃木反应,生成双芳基三羰基铬(0)络合物。
    DOI:
    10.1039/a906256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aromative Aminocarbonylation of Arenes via Bifunctional Coordination to Chromium
    作者:Ming‐Yang Wang、Cheng‐Jie Wu、Wei‐Long Zeng、Xu Jiang、Wei Li
    DOI:10.1002/anie.202210312
    日期:2022.10.10
    A dearomative trifluoromethylative aminocarbonylation of arenes via bifunctional coordination to chromium has been firstly developed for amide construction, which expands the boundary of aminocarbonylations from conventional C=C bond substrates to arenes. Furthermore, a switchable 1,2-difunctionalization of arene C−H bonds and concise synthesis of amide-type drug analogs were successfully achieved
    芳烃通过双功能配位与进行脱芳构三甲基基羰基化反应,首先被开发用于酰胺结构,将基羰基化的边界从传统的 C=C 键底物扩展到芳烃。此外,成功实现了芳烃 C-H 键的可转换 1,2-双官能化和酰胺类药物类似物的简明合成。
  • Metallotropic rearrangements in biphenylchromium tricarbonyl complexes
    作者:Yu. F. Oprunenko、I. A. Shaposhnikova、Yu. A. Ustynyuk、N. A. Ustynyuk、D. N. Kravtsov
    DOI:10.1007/bf00955875
    日期:1987.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