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formylphenoxy-[2,9,16-triiodosubphthalocyaninato]boron(III) | 402569-7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formylphenoxy-[2,9,16-triiodosubphthalocyaninato]boron(III)
英文别名
——
3-formylphenoxy-[2,9,16-triiodosubphthalocyaninato]boron(III)化学式
CAS
402569-72-6
化学式
C31H14BI3N6O2
mdl
——
分子量
894.016
InChiKey
BIXFDXDHHVZSA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formylphenoxy-[2,9,17-triiodosubphthalocyaninato]boron(III) 、 3-formylphenoxy-[2,9,16-triiodosubphthalocyaninato]boron(III)二苯胺 在 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 (0) caesium carbonateR-(+)-1,1'-联萘-2,2'-双二苯膦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生成 3-formylphenoxy-[2,9,17-tri(diphenylamino)subphthalocyaninato]boron(III) 、 3-formylphenoxy-[2,9,16-tri(diphenylamino)subphthalocyaninato]boron(III)
    参考文献:
    名称:
    亚酞菁:用于分子内电子和能量转移过程的可调分子支架
    摘要:
    通过用间羟基苯甲醛对大环进行轴向官能化和随后的偶极环加成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四个亚酞菁-C(60) 富勒烯二元组。亚酞菁部分已用不同电子特性的取代基进行外围功能化,即氟或碘原子以及醚或氨基,从而控制其给电子特性。这在循环伏安法实验中通过逐渐转移到较低电位来证明,大约是。200 mV,二元组中 SubPc 单元的第一次氧化事件。因此,可以调整 SubPc(*)(+)-C(60)(*)(-) 电荷转移状态的能级,以便在 SubPc 组分的选择性激发时与能量转移失活途径竞争. 例如,那些自由基对水平处于高能量水平的系统的激发触发了一系列激发光物理事件,包括 (i) 几乎定量的单线态-单线态能量转移到 C(60) 部分,(ii) 富勒烯系统间交叉,以及(iii) 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回 SubPc。相反,通过增加介质的极性或降低供体-受体氧化还原间隙来稳定 SubPc(*)(+)-C(60)(*)(-)
    DOI:
    10.1021/ja039883v
  • 作为产物:
    描述:
    间羟基苯甲醛4-碘酞腈三氯化硼 作用下, 以 对二甲苯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0.0h, 生成 3-formylphenoxy-[2,9,16-triiodosubphthalocyaninato]boron(III) 、 3-formylphenoxy-[2,9,17-triiodosubphthalocyaninato]boron(III)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邻,间和对位取代的连接子筛选电子通讯,这些连接子将亚酞菁和C60分开。
    摘要:
    我们准备了两个互补系列的SubPc-C(60)(SubPc =亚酞菁)电子/能量供体-受体系统,其中的两个组成部分通过邻,间或对位取代的苯氧基间隔基连接。在系列(1a)中的一个中,SubPc单元带有碘原子,而在另一系列(1b)中,二苯基氨基与SubPc大环相连。碘原子和二苯氨基均会影响给电子SubPc的氧化电位。它们还调节激发态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能量和/或电荷转移。此外,我们研究了苯氧基间隔基中的取代模式对基态和激发态下分子内过程的影响。尽管其中一些过程受两个组件之间空间上的分隔的支配,
    DOI:
    10.1002/chem.2008009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