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hydrogen peroxide
hydrogen peroxide | 13813-0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hydrogen peroxide
英文别名
——
CAS
13813-07-5
化学式
H
2
O
2
mdl
——
分子量
36.0159
InChiKey
MHAJPDPJQMAIIY-FNPQUGRC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02
重原子数:
2.0
可旋转键数:
0.0
环数:
0.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拓扑面积:
40.46
氢给体数:
2.0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hydrogen peroxide
、
乙二胺四乙酸 铁(III) 钠盐 水合物
在
氢氟酸
、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水
为溶剂, 生成 {Fe(III)(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η2-(16)O(18)O)}(3-)
参考文献:
名称:
Ahmad, Salman; McCallum, John D.; Shiemke, Andrew K., Inorganic Chemistry, 1988, vol. 27, # 13, p. 2230 - 2233
摘要:
DOI:
作为产物:
描述:
oxygen 、
氢气
以0%的产率得到hydrogen per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胶态钯上由H 2和O 2直接形成H 2 O 2
摘要:
另外的证据提出了一种水性胶体钯在H直接转换的催化作用2和O 2与H 2 ö 2。通过在1atm下通过玻璃料将气体引入到水浆中,通常以2和25℃的O 2 / H 2比进行反应。钯的来源是PdCl 2或负载在硅胶上的还原钯。在反应过程中,钯分布在PdCl 4 2-,胶体钯,沉积在玻璃料上的钯和SiO 2时的Pd / SiO 2之间存在。尽管胶体钯的量不同,但是取决于其来源和生产时间,H 2 O 2的形成速率与在特定时间存在的胶体的量成比例。观察到由Pd / SiO 2制备的胶体的最大比率; 但是,当PdCl 2是胶态钯的来源时,H 2 O 2的最大浓度达到0.7 wt%。H 2 O 2的最终稳态浓度部分受H 2 O 2分解速率的影响,该速率在Pd / SiO 2上相对较大被测试的样品。分解速度也由H +浓度决定。用的混合物得到的结果16 ö 2 / 18 ö 2证实,氧遗体的形成中H未解离2 ö
DOI:
10.1016/s0021-9517(02)00171-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Niki, H.; Maker, P. D.; Savage, C. M.,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1980, vol. 73, p. 43 - 46
作者:
Niki, H.、Maker, P. D.、Savage, C. M.、Breitenbach, L. P.
DOI:
——
日期:
——
Ultrasonic irradiation of water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18,18O2: isotope exchange and isotopic distribu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作者:
Christian H. Fischer、Edwin J. Hart、Arnim Henglein
DOI:
10.1021/j100400a043
日期:
1986.4
查看更多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Z)-2-bromo-1-(4-methoxyphenyl)ethanone O-(trimethylsilyl)oxime
下一个:2-((2R,5R)-2-isopropyl-5-methylcyclohexyl)-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