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3aR,4S,7aS)-3-acetyl-4-azido-2-oxo-3a,4,5,7a-tetrahydrobenzooxazole-6-carboxylate | 1228566-9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3aR,4S,7aS)-3-acetyl-4-azido-2-oxo-3a,4,5,7a-tetrahydrobenzooxazole-6-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ethyl (3aR,4S,7aS)-3-acetyl-4-azido-2-oxo-3a,4,5,7a-tetrahydro-1,3-benzoxazole-6-carboxylate
ethyl (3aR,4S,7aS)-3-acetyl-4-azido-2-oxo-3a,4,5,7a-tetrahydrobenzooxazole-6-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228566-99-1
化学式
C12H14N4O5
mdl
——
分子量
294.267
InChiKey
AKOWXTZNLNSSDQ-LPEHRKF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8
  • 拓扑面积:
    87.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3aR,4S,7aS)-3-acetyl-4-azido-2-oxo-3a,4,5,7a-tetrahydrobenzooxazole-6-carboxylate乙醇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反应 3.0h, 以72%的产率得到ethyl (3S,4R,5S)-4-acetamido-5-azido-3-hydroxy-1-cyclohexene-1-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糖基达菲的合成及其对细胞分泌的抑制作用
    摘要:
    达菲目前是治疗流感最有效的药物,但是这种药物的供应不足和副作用急需解决方案。我们通过使用新颖的合成路线,廉价的试剂和大量可用的起始原料D,来提供达菲的实用合成方法葡萄糖 该策略的特征在于己糖的克莱森重排以获得环己烯主链,并通过串联的分子内叠氮和开环引入二氨基。另外,该合成方案允许后期功能化,以实现达菲类似物的灵活合成。通过使用合成的达菲及其活性代谢物(奥司他韦羧酸盐),我们从各个方面研究了它们对神经内分泌PC12细胞的影响。已发现奥司他韦羧酸盐显着抑制PC12细胞的囊泡胞吐作用(调节分泌),并暗示了达菲副作用的潜在机制,特别是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释放的不利影响。
    DOI:
    10.1002/chem.200902048
  • 作为产物:
    描述:
    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0.91 g的产率得到ethyl (3aR,4S,7aS)-3-acetyl-4-azido-2-oxo-3a,4,5,7a-tetrahydrobenzooxazole-6-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糖基达菲的合成及其对细胞分泌的抑制作用
    摘要:
    达菲目前是治疗流感最有效的药物,但是这种药物的供应不足和副作用急需解决方案。我们通过使用新颖的合成路线,廉价的试剂和大量可用的起始原料D,来提供达菲的实用合成方法葡萄糖 该策略的特征在于己糖的克莱森重排以获得环己烯主链,并通过串联的分子内叠氮和开环引入二氨基。另外,该合成方案允许后期功能化,以实现达菲类似物的灵活合成。通过使用合成的达菲及其活性代谢物(奥司他韦羧酸盐),我们从各个方面研究了它们对神经内分泌PC12细胞的影响。已发现奥司他韦羧酸盐显着抑制PC12细胞的囊泡胞吐作用(调节分泌),并暗示了达菲副作用的潜在机制,特别是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释放的不利影响。
    DOI:
    10.1002/chem.20090204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鸠麻霉素 阿孙病毒素 莨菪灵 网状链丝菌素硫酸盐 箭毒蛙毒素A 盐酸高吗啉 环丙基-(5,8,8-三甲基-9-氧杂-3-氮杂双环[3.2.2]壬烷-3-基)甲酮 嘧啶并[1,6-c][1,3]氧氮杂卓 咪唑并[2,1-b][1,3]氧氮杂卓 叔-丁基6-(氨基甲基)-1,4-噁吖庚环-4-甲酸基酯 [1,4]氧杂氮杂环庚烷-6-醇 [1,3]恶唑并[3,4-a]环氧乙烷并[d]吡啶 [1,2,4]恶二唑并[4,3-d][1,4]氧氮杂卓 N-BOC-1,4-高吗啉-6-羧酸甲酯 N-(4-甲基-1,5-二氧代-5A,6,7,8-四氢吡咯并[1,2-c][1,3]氧氮杂卓-3-基)己酰胺 9,11-裂-3,6,11-三羟基-24-亚甲基胆甾-7-烯-9-酮 7-氧杂-2-氮杂三环[4.3.0.02,5]壬烷 6-甲基-1,4-噁吖庚环盐酸 6-氧杂-3-氮杂双环[3.2.1]辛烷盐酸盐 6-氧杂-1-氮杂双环[5.2.0]壬-3-烯 6-氧杂-1-氮杂双环[3.2.1]辛-3-烯-7-酮 6-亚甲基-1,4-高吗啉-4-甲酸叔丁酯 6-(羟甲基)-1,4-高吗啉-4-羧酸叔丁酯 5-甲基-7-(2'-(2''-甲基丙酰氧基)-3'-乙酰氧基)丁亚基-1a,2,3,7-四氢环戊烯并(b)环氧乙烷并(C)吡啶 5-甲基-7-(2'-(2''-甲基丁酰氧基)-3'-乙酰氧基)丁亚基-1a,2,3,7-四氢环戊烯并(b)环氧乙烷并(C)吡啶 5-叔-丁基-6,8-二氧杂-3-氮杂双环(3.2.1)辛烷盐酸盐 5-(3-吡啶基)-6,8-二氧杂-3-氮杂双环(3.2.1)辛烷二盐酸盐 5,9-二氧杂-2-氮杂三环[6.2.1.02,6]十一碳-1(10),3,6-三烯 5,8,8-三甲基-9-氧杂-3-氮杂双环[3.2.2]壬烷 5,7,7-三甲基-6-氧杂-3-氮杂三环(3.2.2.0)壬烷 4H-吡喃并[3,4-d]异噻唑-4-酮,六氢-2-(苯基甲基)-,顺- 4-氨基-1,4-氧代氮杂-6-胺 4-氧杂-2-氮杂三环[4.4.0.02,8]癸-1(10),5,8-三烯 4-叔丁氧羰基-6-氧代-1,4-氧氮杂庚环 4-乙酰基-2-氧杂-4-氮杂双环[3.2.0]庚烷-3-酮 4-Boc-6-氨基-1,4-噁氮杂烷 4-Boc-2-羟甲基高吗啉 4-BOC-[1,4]氧杂氮杂环庚烷-6-羟基 4-BOC-6-氨基-1,4-高吗啉盐酸盐 4-BOC-2-高吗啉甲酸乙酯 4-BOC-2-高吗啉甲酸 4-(三氟乙酰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7-酮 3-甲基-N-(4-甲基-1,5-二氧代-5A,6,7,8-四氢吡咯并[1,2-c][1,3]氧氮杂卓-3-基)丁酰胺 3-氧杂-7-氮杂双环[4.1.0]庚烷 3-吡啶甲硫醇,2-氨基- 3-乙基-5,8,8-三甲基-9-氧杂-3-氮杂双环[3.2.2]壬烷 3-(环丙基甲基)-5,8,8-三甲基-9-氧杂-3-氮杂双环[3.2.2]壬烷 3,7,7-三甲基-4,8-二氢-[1,2]恶唑并[4,5-d][1,3]氧氮杂卓-5-酮 3,7,7-三甲基-4,8-二氢-2H-吡唑并[4,3-d][1,3]氧氮杂卓-5-酮 3,5,9-三氧杂-10-氮杂三环[6.2.1.02,6]十一碳-1(10),2(6),7-三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