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s(II)(2-naphthyl-7-dimethylanilino-1,3-propanedione)(CO)3Cl] | 831203-1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s(II)(2-naphthyl-7-dimethylanilino-1,3-propanedione)(CO)3Cl]
英文别名
——
[Os(II)(2-naphthyl-7-dimethylanilino-1,3-propanedione)(CO)3Cl]化学式
CAS
831203-17-9
化学式
C24H18ClNO5Os
mdl
——
分子量
626.064
InChiKey
MOBNMVMTSHKRQA-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设计和合成 Os(II)-二酮配合物探索有机发色团的三重态性质:三重态分子内电荷转移
    摘要:
    我们报告了有机发色团的特定三重态特性的探测,这些特性在低粘度溶液中是无法获得的。这里展示的典型例子是 [Os(CO)3(Cl)(NDP)] (1) ((NDP)H = 2-naphthyl-7-dimethylanilino-1,3-propanedione),在电子激发下, NDP 的 S1 和 T1 歧管中的分子内电荷转移。通过溶剂致变色监测荧光和磷光的 S1 和 T1 的偶极变化分别推断为 18.0 和 11.9 D。偶极变化的明显差异可以通过 S1 和 T1 状态之间不同程度的电荷转移特性来定性地合理化。结果导致探索三重态流形中的其他反应是可行的。
    DOI:
    10.1021/jp04531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