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4,5-tetrafluorobenz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 | 1234619-1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4,5-tetrafluorobenz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
英文别名
——
(2,3,4,5-tetrafluorobenz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化学式
CAS
1234619-15-8
化学式
Br*C25H18F4P
mdl
——
分子量
505.289
InChiKey
FURWRPNIJBSLCV-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4
  • 重原子数:
    31.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4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4,5-tetrafluorobenz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33h, 生成 1,2,3,4-tetrafluoro[6]helicene
    参考文献:
    名称:
    端环氟化的[6]螺内酯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摘要:
    第一个外消旋稳定的lic烯衍生物在末端环上氟化1,2,3,4-四氟[6] hel烯(6)和1,2,3,4,13,14,15,15,16-八氟[6] ic烯(15)是通过Wittig反应合成的,然后是氧化光环化反应,其总收率为6的41%和15的76%。与未取代的[6]螺旋烯相比,氟化螺旋烯的电子结构变化反映在UV-vis吸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最大值的微小变化中。循环伏安法显示,随着氟化作用的增加,HOMO-LUMO间隙适度减少。四氟[6] hel烯的比旋光度6发现对映异构体比未取代的[6]螺旋烯低约25%。外消旋化阻挡层的理论研究表明,随着氟化作用的增加,向高能量的合理转变。氟化的增加也显着影响晶格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观察到的CH···F相互作用导致在两个氟化螺旋烯的晶体结构中形成一维分子链。
    DOI:
    10.1021/acs.joc.8b02870
  • 作为产物:
    描述:
    2,3,4,5-四氟苯甲酸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三溴化磷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丙酮甲苯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2,3,4,5-tetrafluorobenz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端环氟化的[6]螺内酯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摘要:
    第一个外消旋稳定的lic烯衍生物在末端环上氟化1,2,3,4-四氟[6] hel烯(6)和1,2,3,4,13,14,15,15,16-八氟[6] ic烯(15)是通过Wittig反应合成的,然后是氧化光环化反应,其总收率为6的41%和15的76%。与未取代的[6]螺旋烯相比,氟化螺旋烯的电子结构变化反映在UV-vis吸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最大值的微小变化中。循环伏安法显示,随着氟化作用的增加,HOMO-LUMO间隙适度减少。四氟[6] hel烯的比旋光度6发现对映异构体比未取代的[6]螺旋烯低约25%。外消旋化阻挡层的理论研究表明,随着氟化作用的增加,向高能量的合理转变。氟化的增加也显着影响晶格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观察到的CH···F相互作用导致在两个氟化螺旋烯的晶体结构中形成一维分子链。
    DOI:
    10.1021/acs.joc.8b0287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omo-elimination of HF-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Intramolecular Aryl-Aryl Coupling
    作者:Konstantin Yu. Amsharov、Mikhail A. Kabdulov、Martin Jansen
    DOI:10.1002/chem.201000374
    日期:2010.5.25
    through‐space fluorine activation in the benzo[c]phenanthrene cyclisation process has been examined experimentally and confirmed theoretically (see figure). Thermally provoked HF homo‐elimination was found to be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selective intramolecular aryl–aryl coupling. The data obtained provide new prospects for the synthesis of non‐planar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fullerenes employing the flash
    消除过程:已对苯并[ c ]环化过程中的全空间活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在理论上得到了证实(见图)。发现热激发的HF均相消除是选择性分子内芳​​基-芳基偶联的有效方法。所获得的数据为使用闪蒸真空热解技术合成非平面芳烃富勒烯提供了新的前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