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cta-n-propyl-diphosphaferrocene | 492467-43-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cta-n-propyl-diphosphaferrocene
英文别名
octapropyldiphosphaferrocene
octa-n-propyl-diphosphaferrocene化学式
CAS
492467-43-3
化学式
C32H56FeP2
mdl
——
分子量
558.591
InChiKey
DIRCBVJFCNDKB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octa-n-propyl-diphosphaferrocene 、 bis(dibenzylideneacetone)-palladium(0)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bis-(octa-n-propyl-diphosphaferrocene)palladium(0)
    参考文献:
    名称:
    混合钯(0)钯(II)双-二磷二茂铁配合物
    摘要:
    八正丙基二磷酸二茂铁(1)与[Pd(COD)Cl 2 ]反应,得到具有两个反式-[PdCl 2 ]片段和两个二磷酸二茂铁的二聚体2。的反应2与[加入Pd(DBA)2 ]产生一个三金属配合物3。X射线晶体结构研究表明3具有中心钯原子,该钯原子不与两个外围[PdCl 2 ]片段相互作用。配合物3也可以由两当量的[Pd(COD)Cl 2 ]与bis-(octa- n-丙基-二磷酸二茂铁)Pd(0)络合物。
    DOI:
    10.1016/s0022-328x(03)00524-2
  • 作为产物:
    描述:
    iron(II) chloride 、 2,3,4,5-Tetra-n-propyl-1-chlorophosphole 在 Li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87%的产率得到octa-n-propyl-diphosphaferrocene
    参考文献:
    名称:
    Cationic diphosphaferrocene gallium dichloride complexes
    摘要:
    八乙基二磷酸二茂铁配体 1 与三氯化镓在室温下发生反应,生成阳离子配合物 [(1)GaCl2]+[GaCl4]- 。为了确定无法结晶的 2 的化学式,我们合成了含有八(正丙基)二磷酸二茂铁配体 6 的相应配合物。配体 6 的制备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由二氯二茂锆,4-辛炔和丁锂合成四(正丙基)锆环戊二烯 3。将 3 与 1 等量的 PCl3 反应生成 1-P-氯-2,3,4,5-四(正丙基)磷孔 4,然后通过与金属锂反应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四(正丙基)磷阴离子 5。5 与半当量的 FeCl2 反应生成配体 6。通过 X 射线晶体结构确定了 6 的配方,晶体结构显示配体采用 Ci 构象。等摩尔量的 6 与 GaCl3 反应生成了[(6)GaCl2]+[GaCl4]- 复合物 7,并成功地通过 X 射线晶体学对其进行了表征。在 7 中,二磷酸二茂铁配体起着螯合作用,镓周围的整体几何形状为四面体。使用 BP86 函数进行的理论计算表明,二磷茂铁配体与 [GaCl2]+ 片段的结合涉及磷原子上的孤对作用和 P-Fe 键的作用。
    DOI:
    10.1039/b204075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tionic bis-diphosphaferrocene copper and gold complexes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ESI) available: Cartesian coordinates and optimized geometries for copper, nickel and palladium complexes. See http://www.rsc.org/suppdata/nj/b3/b301408h/
    作者:Xavier Sava、Mohand Melaimi、Louis Ricard、Fran�ois Mathey、Pascal Le Floch
    DOI:10.1039/b301408h
    日期:——
    anion has been tentatively proposed. Complexes [Au(1)2][GaCl4] 7 and [Au(4)2][GaCl4] 8 can be conventionally prepared by the direct reaction of the two ligands with [AuCl(SMe2)] in the presence of GaCl3 as chloride abstractor. A DFT study, coupled with a Charg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CDA), performed on the [Cu(dpf)2] and [Cu(dpe)2] model complexes (dpf=C8H8P2Fe, dpe=H2PCH2CH2PH2) indicates that σ-donation
    八(乙基)二二茂铁1与一半当量的[Cu(MeCN)4 ] [PF 6 ]反应,得到相应的[Cu(1)2 ] [PF 6 ]络合物2,其中1表现为螯合物配体。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周围四个原子的整体排列阳离子是扭曲的四面体。将相同的策略应用于(I)配合物的合成。配体 1和八(正丙基)二磷酸二茂铁4与两当量的[AuCl(SMe 2)]反应生成预期的双属配合物[Au 2 Cl 2(1)] 3和[Au 2 Cl 2(4)] 5分别。在这两种络合物中,每个化物单元均与一个AuCl片段配位。出奇,结晶的5次,得到双-螯合物[AU(4)2 ] [的FeCl 4 ]衍生物。一种涉及机制氧化作用 二二茂铁配体初步提出了随后对一种阴离子进行亲核攻击的方法。配合物[Au(1)2 ] [GaCl 4 ] 7和[Au(4)2 ] [GaCl 4 ] 8可以常规地通过两种化合物的直接反应制备。配体在GaC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