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01011-1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01011-13-6
化学式
C23H19Fe3O11P3
mdl
——
分子量
731.86
InChiKey
QFQGZTRLRNAVE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13取代的一氧化碳甲苯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属簇腈衍生物
    摘要:
    DOI:
    10.1021/om50003a001
  • 作为产物:
    描述:
    [Fe3(CO)93-PPh)2] 、 三甲氧基磷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65%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机金属化学中的电子转移和瞬态自由基
    摘要:
    与羰基金属(单核物质和多核簇)同时存在的各种反应被用来强调电子转移,瞬态自由基和离子自由基在有机金属化学中的重要性。
    DOI:
    10.1016/0022-328x(86)8406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ectron-transfer catalysis of ligand substitution in triiron clusters. The role of the bridging ligand in anion radical intermediates
    作者:H. H. Ohst、J. K. Kochi
    DOI:10.1021/ja00271a019
    日期:1986.5
    The polynuclear cluster Fe/sub 3/(CO)/sub 9/(..mu../sub 3/-PPh)/sub 2/ (I) undergoes rapid ligand substitution by electron-transfer catalysis (ETC) under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thermal process is nonexistent. 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sup 31/P NMR spectroscopy establish the stepwise substitution of the CO ligands by trimethyl phosphite to take place selectively at three separate iron centers. The
    多核簇 Fe/sub 3/(CO)/sub 9/(..mu../sub 3/-PPh)/sub 2/ (I) 在以下条件下通过电子转移催化 (ETC) 进行快速配体取代其中不存在热过程。X 射线晶体学和 /sup 31/P NMR 光谱确定了 CO 配体被亚磷酸三甲酯的逐步取代,以在三个独立的中心选择性地发生。对单取代产物 II 的高选择性是通过调节还原电位来实现的,特别是产生催化量的阴离子自由基 Fe/sub 3/(CO)/sub 9/(PPh)/sub 2//sup -/ ( I/sup -/) 在乙腈四氢呋喃中。I/sup -/ 和三个相关顺磁性中间体的瞬态 ESR 光谱建立了阴离子自由基在 ETC 机制中演化时的顺序转换。I/sup -/ 的限速重排由 ..mu../sub 3/ ..-->.. ..mu../sub 2/ 的膦亚基帽的滑移强调了关键作用取代过程中的桥接配体。这
  • Bockman, T. M.; Wang, Y.; Kochi, J. K.,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hi>1988</hi>, vol. 12, p. 387 - 396
    作者:Bockman, T. M.、Wang, Y.、Kochi, J. K.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