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bis[bis-(2,2'-pyrryl)methyl]ferrocene | 863413-5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bis[bis-(2,2'-pyrryl)methyl]ferrocene
英文别名
1,1-ferrocenebis(2,2-dipyrromethane)
1,1'-bis[bis-(2,2'-pyrryl)methyl]ferrocene化学式
CAS
863413-54-1
化学式
C28H26FeN4
mdl
——
分子量
474.388
InChiKey
CCPYQPWQXPMUS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bis[bis-(2,2'-pyrryl)methyl]ferrocene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75h, 以10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茂铁基氯,1,1'-二茂铁连接的氯二聚体及其BODIPY类似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
    我们提出了中铁二茂铁基取代的卟啉(二氢卟酚)和1,1'-连接的二氢卟啉二聚体的合成与表征。也将二吡咯甲烷二氢卟酚前体转化为Fc取代的BODIPY和1,1'-二茂铁基连接的BODIPY二聚体。通过1D和2D NMR实验和DFT计算研究了二氢卟酚二聚体,表明它们的溶液结构取决于中心金属。单体和二聚Ni(II)二氢卟酚具有相似的11 H NMR谱。另一方面,单体和二聚体的游离碱,Zn(II)和Pd(II)二氢卟酚显示出明显不同的光谱。计算得出,游离碱二氢卟酚二聚体的黯淡构象比开放形式在能量上更受青睐。在Fc取代的化合物中淬灭了二氢卟酚和BODIPY的荧光发射。这些可以通过Fe(II)中心的氧化来回收。循环伏安法显示,游离碱二氢卟酚二聚体的氧化波最多为5个,这表明大环化合物的行为并不相互独立。
    DOI:
    10.1021/acs.inorgchem.6b03158
  • 作为产物:
    描述:
    吡咯1,1'-二茂铁二甲醛三乙胺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以40%的产率得到1,1'-bis[bis-(2,2'-pyrryl)methyl]ferrocene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bis-1,1′-(porphyrinyl)ferrocenes
    摘要:
    通过相应的二吡咯烷衍生二醇与双二吡咯烷的缩合,合成了二茂铁桥式双卟啉。最终化合物的纯化无需色谱法。这些双卟啉的特殊几何形状使它们成为构建复杂分子和超分子结构的重要起点。特别是,它提供了一个核心,在这个核心上可以连接多个具有吸引力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位点,从而创造出易于通过关联形成复杂网络的化合物。我们通过 1H NMR、UV-Vis 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双-1,1â²-(卟啉基)二茂铁的结构。结果表明,这些分子中存在复杂的动态过程(可能涉及构象、H-聚集体和同系物的形成),而且它们具有非典型的电化学行为。
    DOI:
    10.1039/b505366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Ferrocene‐Based Difluoropyrrolo‐Oxaborole Derivative
    作者:Andrew C. Benniston、Dumitru Sirbu、Constantin Turta、Michael R. Probert、William Clegg
    DOI:10.1002/ejic.201402752
    日期:2014.12
    Reaction of 1,1′-ferrocenedicarbonyl chloride with 3-ethyl-2,4-dimethylpyrrole in DCM produced the half-way product, namely, the ferrocene bis(2-ketopyrrole) derivative 2 and not the expected bis(dipyrromethene) compound. The 2-ketopyrrole compound readily reacted with BF3·Et2O to produce the bis(difluoropyrrolo)-oxaborole compound, FBF, as a red/brown solid which was characteris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1,1'-二茂二甲酰氯与 3-乙基-2,4-二甲基吡咯在 DCM 中的反应产生了中间产物,即二茂铁双(2-酮吡咯)衍生物 2 而不是预期的双(二吡咯亚甲基)化合物。2-酮吡咯化合物很容易与 BF3·Et2O 反应,生成双(二吡咯并)-氧杂环戊二烯化合物 FBF,为红色/棕色固体,通过 X 射线晶体学表征。2 和 FBF 的 57Fe Mossbauer 光谱与低自旋 (II) (d6) 二茂铁​​衍生物一致。乙腈中 2 的循环伏安图显示 +0.31 V 与 Fc+/Fc(基于二茂铁)的可逆波和 –2.38 V 与 Fc+/Fc(基于酮吡咯)的不可逆波。BF2 基团的螯合严重影响了电化学行为。通过形成 FBF 对 2 电子特性的改变在吸收曲线中也很明显。DFT 计算 [B3PW91, 6-31G(3df)] 支持观察到的电化学结果和 Mossbauer 光谱数据的变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