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2(2-methyl-2-methylsulfanylmethylpropane-1,3-dithiolate)(CO)5] | 350605-4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2(2-methyl-2-methylsulfanylmethylpropane-1,3-dithiolate)(CO)5]
英文别名
pentacarbonyldiiron(CH3C(CH2S)2CH2SCH3);Fe2(MeC(CH2S)3CH2SMe)(CO)5
[Fe2(2-methyl-2-methylsulfanylmethylpropane-1,3-dithiolate)(CO)5]化学式
CAS
350605-46-8
化学式
C11H12Fe2O5S3
mdl
——
分子量
432.105
InChiKey
QAJPABCDTWCXHY-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K(18-crown-6)(CN)][Fe2(2-methyl-2-methylsulfanylmethylpropane-1,3-dithiolate)(CO)5]乙腈 为溶剂, 生成 [K(18-crown-6)]2[Fe2(2-methyl-2-methylsulfanylmethylpropane-1,3-dithiolate)(CN)2(CO)4]
    参考文献:
    名称:
    全铁加氢酶:{2Fe3S}组件的合成,结构和性质,与H簇的二铁亚位有关
    摘要:
    三脚架二硫醇盐硫醚配体MeC(CH 2 SH)2 CH 2 SR(R = Me或Ph)提供了通往{2Fe3S}-配合物的途径,并对其合成进行了描述。报告了两种{2Fe3S}-五羰基衍生物和第一羰基氰化物的X射线晶体结构,以及随温度变化的晶体结构1H-NMR,Mössbauer,FTIR和氧化还原电势数据。NMR数据确定了与羰基配合物中硫醚硫的转化相关的影响力。Mössbauer数据证实,二氰化物桥接羰基中间体中的两个铁原子的配位环境是不同的。在静止和CO抑制的全铁氢化酶亚位点的结构和光谱上已鉴定出桥接的羰基中间体。在本文中讨论了热不稳定的{2Fe3S}-桥联羰基中间体的观察。
    DOI:
    10.1039/b209690k
  • 作为产物:
    描述:
    十二羰基三铁2-methyl-2-methylsulfanylmethylpropane-1,3-dithiol甲苯 为溶剂, 以63%的产率得到[Fe2(2-methyl-2-methylsulfanylmethylpropane-1,3-dithiolate)(CO)5]
    参考文献:
    名称:
    模拟[FeFe]氢化酶活性位点的{2Fe3S}簇的先进电子顺磁共振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摘要:
    尽管对 [FeFe] 氢化酶的活性位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尚未完全了解有关“氢转化簇”特性的许多细节。所谓的 H 簇的复杂性是研究其组件特性的主要困难之一。本研究旨在研究在结构上与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的混合价 EPR 活性 [Fe2(μ-CO)(CO)3(CN)2{MeSCH2C(Me)(CH2S)2}](1-)处于 CO 抑制氧化状态的 H 簇的活性双核部分。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先进的脉冲 EPR 方法对这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57)Fe、(1)H、(2)H、(14)N 和 (15)N 电子核超精细相互作用的准确测定提供了该复合物电子结构的非常详细的图片。一项使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的理论研究确定了该化合物的可能异构体,并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其性质的知识。发现在母体 Fe(I)-Fe(I) 复合物的一个电子氧化后,占主导地位的混合价 Fe(I)-Fe(II) 物种是其中铁中心的 CN
    DOI:
    10.1021/ja107793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trolling carbon monoxide binding at di-iron units related to the iron-only hydrogenase sub-site
    作者:Fenfen Xu、Cédric Tard、Xiufeng Wang、Saad K. Ibrahim、David L. Hughes、Wei Zhong、Xirui Zeng、Qiuyan Luo、Xiaoming Liu、Christopher J. Pickett
    DOI:10.1039/b712805c
    日期:——
    Carbon monoxide binding by displacement of a pendant hemi-labile ligand at a di-iron site can be substantially ‘switched-on’ via a ligand protonation pathway which is competitive with metal-metal bond protonation.
    通过配体质子化途径(与属-属键质子化具有竞争性),可将一氧化碳与双位点上的半可活化配体置换结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 "开启 "一氧化碳的结合。
  • [FeFe] Hydrogenase: Protonation of {2Fe3S} Systems and Formation of Super-reduced Hydride States
    作者:Aušra Jablonskytė、Joseph A. Wright、Shirley A. Fairhurst、Lee R. Webster、Christopher J. Pickett
    DOI:10.1002/anie.201406210
    日期:2014.9.15
    The synthesis and crystall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mplex possessing a well‐defined 2Fe3S(μ‐H)} core gives access to a paramagnetic bridging hydride with retention of the core geometry. Chemistry of this 35‐electron species within the confines of a thin‐layer FTIR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cell provides evidence for a unprecedented super‐reduced FeI(μ‐H)FeI intermediate.
    具有明确定义的 2Fe3S(μ-H)} 核的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学表征提供了一种顺磁桥连氢化物,同时保留了核的几何形状。在薄层 FTIR 光谱电化学电池范围内,这种 35 个电子物种的化学性质为前所未有的超还原 Fe I (μ-H) Fe I中间体提供了证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