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porphine)Cl] | 13221-12-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porphine)Cl]
英文别名
——
[Fe(porphine)Cl]化学式
CAS
13221-12-0
化学式
C20H12ClFeN4
mdl
——
分子量
399.642
InChiKey
PNACUGNFGZIUMD-IAULSPAK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Fe(porphine)Cl] 在 sodium az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FeN3l(tiprp)
    参考文献:
    名称:
    非平面铁 (III) 卟啉的五配位叠氮配合物的电子特性:重新审视量子机械自旋混合
    摘要:
    5,10,15,20-四异丙基卟啉的铁 (III) 叠氮化物配合物用 NMR、EPR、Mossbauer 和磁化率进行了表征。这些物理方法表明铁原子的高 (S = 5/2) 和中间 (S = 3/2) 自旋态的混合。结果被解释为在卟啉环被庞大的异丙基取代基非平面变形后的核心收缩。在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中,由于配位叠氮配体的反对称振动,在 2062 和 2048 cm -1 处有两个信号。分裂的 IR 带表明存在两种自旋异构体,并且 S = 5/2 和 3/2 跃迁在 IR 时间尺度上发生得足够慢。这与为 S = 5/2 和 3/2 系统提出的均匀自旋混合模型形成鲜明对比。
    DOI:
    10.1246/bcsj.81.136
  • 作为产物:
    描述:
    5,10,15,20-tetraisopropylporphyrin 在 iron(II) chloride tetrahydrate 、 氧气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Fe(porphine)Cl]
    参考文献:
    名称:
    非平面铁 (III) 卟啉的五配位叠氮配合物的电子特性:重新审视量子机械自旋混合
    摘要:
    5,10,15,20-四异丙基卟啉的铁 (III) 叠氮化物配合物用 NMR、EPR、Mossbauer 和磁化率进行了表征。这些物理方法表明铁原子的高 (S = 5/2) 和中间 (S = 3/2) 自旋态的混合。结果被解释为在卟啉环被庞大的异丙基取代基非平面变形后的核心收缩。在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中,由于配位叠氮配体的反对称振动,在 2062 和 2048 cm -1 处有两个信号。分裂的 IR 带表明存在两种自旋异构体,并且 S = 5/2 和 3/2 跃迁在 IR 时间尺度上发生得足够慢。这与为 S = 5/2 和 3/2 系统提出的均匀自旋混合模型形成鲜明对比。
    DOI:
    10.1246/bcsj.81.136
  • 作为试剂:
    描述:
    4-氯-6,7-二(2-甲氧基乙氧基)喹唑啉[Fe(porphine)Cl] 、 hydrazine hydrate 、 溶剂黄146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乙醇氯苯 为溶剂, 反应 25.0h, 生成 埃罗替尼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自由基激活机制铁催化分子间 C-N 交叉偶联反应
    摘要:
    在铁催化条件下,使用四唑、芳香族和脂肪族叠氮化物与硼酸,发现了分子间 C-N 交叉偶联胺化的概念。胺化遵循前所未有的金属自由基活化机制,不同于传统的金属催化的 C-N 交叉偶联反应。该反应的范围已通过大量四唑、叠氮化物和硼酸的使用得到证明。此外,还展示了几种后期胺化反应和候选药物的简短合成,以供进一步的合成应用。总的来说,这种铁催化的 C-N 交叉偶联应该在药物化学、药物发现和制药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DOI:
    10.1021/jacs.3c056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igh Performance Fe Porphyrin/Ionic Liquid Co‐catalyst for Electrochemical CO <sub>2</sub> Reduction
    作者:Jaecheol Choi、Tania M. Benedetti、Rouhollah Jalili、Ashley Walker、Gordon G. Wallace、David L. Officer
    DOI:10.1002/chem.201603359
    日期:2016.9.26
    The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is a highly promising process for both of the storage of renewable energy 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of valuable chemical feedstocks. In this work, we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an ionic liquid,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in an aprotic electrolyte containing a proton source and FeTPP, promotes the in situ formation of the [Fe0TPP]2−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存储以及有价值的化学原料的生产,CO 2的有效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是非常有前途的过程。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表明在含有质子源和FeTPP的非质子电解质中添加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硼酸盐可促进[Fe 0 TPP] 2−均相催化剂的原位形成在较低的负电位下,导致CO 2的过电位较低降低(670 mV)并提高电子转移动力学。与没有离子液体的标准体系相比,这种共催化具有很高的法拉第效率,可生产二氧化碳(93%)和周转次数(电解4小时后为274万),周转频率(TOF)增长了四倍。 。
  •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lloporphines: Iron(II) Carbonyl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νCO
    作者:Ming Li、Allen G. Oliver、W. Robert Scheidt
    DOI:10.1021/acs.inorgchem.8b00599
    日期:2018.5.7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new iron(II) porphine complexes is described. Porphine, the simplest porphyrin derivative, has been studied less than other synthetic porphyrins owing to synthetic difficulties and solubility issue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two six-coordinate iron(II) species further coordinated by CO and an imidazole ligand (either 1-methylimidazole or 2-methylimidazole)
    描述了两种新的(II)卟啉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由于合成困难和溶解性问题,最简单的卟啉生物卟啉的研究少于其他合成卟啉。这项研究的主题是两个六配位的(II)物种,它们进一步由一氧化碳和一个咪唑配体(1-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进行配位。这两个物种具有非常不同的CO伸缩的频率,与2-甲基咪唑配合物的1923厘米非常低的拉伸频率-1相比,更通常1957厘米-1为1-甲基咪唑生物。极低的频率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羰基的氧原子与相邻的配位咪唑与N–H基团的氢原子形成氢键。这两个物种具有不同的C–O延伸率,根据它们的X射线结构,它们在Fe–C和C–O键距值上也显示出很大的差异。这两个键距在经典π反向键合模型的预期方向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 = 0.98)。两个键的距离也与C–O拉伸频率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得出结论,Fe–C和C–O拉伸非常代表观察到的键距。它们的拉伸频率不受实质模式混合的影响。
  • The Simplest Iron μ-oxo Specie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Fe(porphine)]<sub>2</sub>O}
    作者:Ming Li、W. Robert Scheidt
    DOI:10.1142/s108842462050025x
    日期:2020.9
    We have prepared a new μ-oxo iron(III) porphyrin complex based on the simplest possible porphyrin ligand, porphine. Ou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for [Fe(porphine)]2O}shows that it has a decidedly different molecular structure compared to all other μ-oxo iron(III)porphyrin complexes with two independent porphyrin ligands. The Fe–O–Fe angle is 153.21 (16)∘which leads to a small interplanar angle of 22
    我们准备了一个新的μ基于最简单的卟啉配体卟啉的-氧代 (III) 卟啉络合物。我们对 [Fe(porphine)] 2 O} 的结构测定表明,与所有其他分子结构相比,它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子结构μ-oxo (III) 卟啉与两个独立的卟啉配体复合。Fe–O–Fe 角为 153.21 (16)∘这导致 22.7 的小平面角∘在两个卟啉环之间。这也导致 C…两个环之间的 C 非键接触短至 3.35Å。两个卟啉环的扭转角为 16.8∘. 其他结构特征通常与高自旋 (III) 卟啉的预期一致。
  • Change in Electron Configuration of Ferric Ion in Bis(cyanide)(<i>meso</i>-tetraalkylporphyrinatoiron(III)), [Fe(T<i>R</i>P)(CN)<sub>2</sub>]<sup>-</sup>, Caused by the Nonplanarity of the Porphyrin Ring
    作者:Mikio Nakamura、Takahisa Ikeue、Hiroshi Fujii、Tetsuhiko Yoshimura
    DOI:10.1021/ja970602r
    日期:1997.7.1
    [Fe(TEtP)(CN)2]-, and [Fe(TiPrP)(CN)2]-,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pyrrole proton signal, the cyanide carbon signal also exhibits a large downfield shift. The difference in chemical shifts between [Fe(THP)(CN)2]- and [Fe(TiPrP)(CN)2]- reaches as much as 1443 ppm at −25 °C. The substituent dependent phenomena are also observed in EPR spectra taken in frozen CH2Cl2 solution at 4.2 K. While the unsubstituted
    报道了一系列双(化物)(内消旋四烷基卟啉 (III))、[Fe(TRP)(CN)2]- 其中 R 是 H、Me、Et 和 iPr 的合成和表征。未取代的 [Fe(THP)(CN)2]- 的 1H NMR 光谱显示 CD2Cl2 中 δ = -23.19 ppm (-25 °C) 处的吡咯信号,这是非常典型的低自旋络合物。随着内消旋取代基的体积增加,吡咯信号向低磁场移动;[Fe(TMeP)(CN)2]-、[Fe(TEtP)(CN)2]- 和 [Fe(TiPrP)(CN)2]- 分别为 0.34、-2.26 和 11.94 ppm。对应于吡咯质子信号,化物碳信号也表现出大的低场位移。[Fe(THP)(CN)2]- 和 [Fe(TiPrP)(CN)2]- 之间的化学位移差异在 -25 °C 时高达 1443 ppm。
  • Reactions du trichloromethyl-trimethyl-silane avec des ferrotetra-aryl-porphyrines
    作者:Jean-Paul Battioni、Daniel Dupre、Daniel Mansuy
    DOI:10.1016/s0022-328x(81)80004-6
    日期:198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