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篇论文比较了两种不同钯催化体系(分子系统和胶体系统)在C-C偶联反应中的化学选择性。研究人员合成了含有烷基醚、烷基硫醚或烷基氨基的新型吡唑杂化配体,用于形成Pd(II)配合物和稳定钯纳米粒子(Pd NPs)。为了研究配体的配位模式并进一步理解其在催化中的作用,研究者采用适当的技术对这两类钯物种进行了表征。
在不同钯胶体系统促进的C-C偶联反应中,多项研究表明活性物种是从Pd NPs中浸出的分子催化剂。本工作最重要的特点在于根据所使用催化剂的胶体或分子性质,C-C偶联反应的结果存在差异:
- 分子系统进行典型的铃木-宫浦偶联,同时伴随不同比例的底物脱卤反应
- Pd NPs根据所用卤代物的不同,可催化铃木-宫浦偶联或C-C自偶联反应
- 值得注意的是,Pd NPs可以定量催化4-碘甲苯的脱卤反应
这两种催化体系在化学选择性上的差异表明,使用本文所述吡唑杂化配体稳定的Pd NPs进行的反应是在胶体表面进行的。